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62篇
物理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丙交酯中微量水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丙交酯中微量水分分析徐溢,柳胜春(重庆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教研室630044)关键词丙交酯,微量水,定量分析丙交酯是人工合成骨材料聚乳酸的合成中间体,其性能决定着合成产品的品质,要获得高质量的合成材料,对中间体的分析和监测十分重要。一般要求丙交酯中间...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是临床化学诊断以及食品分析中重要的检测项目 ,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采用葡萄糖氧化酶(GOD)催化葡萄糖与氧分子间反应 ,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 [1] ,而对过氧化氢的检测则可采用过氧化酶 (POD)催化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进行 [2 ] .FIA对整个过程的实现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但由于多采用固定化酶反应器 [3~ 5] 使其在制备及分析上较复杂且费用高 .由 Manz等[6] 提出的微型全分析系统(μ- TAS)在针对不同体系的微量分析及在线监测上均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本文使用的含微混合器的微芯片化学反应器采用μ- TAS设计思想 ,建立了化学发…  相似文献   
3.
徐溢  倪雅楠  李栋顺 《分析化学》2011,39(12):1936-1939
对《分析化学》2010年度有关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作了分类,评述了各种分析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情况,并与国外μTAS发展的整体趋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张晓凤  徐溢  马亮波 《化学通报》2011,74(3):209-217
环境污染物的高效检测是分析领域关注的焦点,微全分析系统(μTAS)为现代环境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和新的技术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μTAS在小分子环境样品检测和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针对有机磷类、含硝基化合物、酚类、氨基甲酸酯类、芳香胺等有机污染物,各类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等无机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甲...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是造成内毒素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键因子,对人体健康存在着严重的危害。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快捷便携且不受现场限制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以其高效、灵敏、易于自动化和微型化等优点,在相关检测领域中显示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内毒素的常用检测方法,重点综述了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内毒素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对生物传感器在内毒素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改性C18反相硅胶整体柱为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中固相萃取介质材料, 构建不同功能单元的样品预处理微分析系统, 实现了血清样品中痕量盐酸多巴酚丁胺的富集. 初步构建了单一改性硅胶微柱固相萃取预处理单元, 测试得到了改性硅胶整体柱对血清中痕量盐酸多巴酚丁胺的平均富集倍数为77.2, RSD为12.35%. 为了提高测试的精密度, 进而设计含膜复合式预处理芯片, 探讨了不同预处理单元对血清样品中痕量盐酸多巴酚丁胺富集效率的影响, 优化设计了外接式硅胶整体柱-亲和膜微芯片固相萃取预处理单元, 复合式的反相硅胶整体柱对血清中微量盐酸多巴酚丁胺的平均富集倍数提高到89.4, RSD为4.37%. 结果显示了该预处理单元在血清中痕量药物富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金属表面硅烷试剂膜结构及性能表征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用硅烷试剂处理金属表面而形成的保护膜性能及结构的表面分析方法。详述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次级离子质谱、椭圆光谱、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在硅烷处理金属表面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对膜形成的机制、膜的键合方式、膜结构、膜厚度以及膜的耐蚀性等方面的研究分析 ,探讨了它们对膜性能的影响 ,并用各种不同的参数表征了金属基材上硅烷膜的特性。同时指出了所述各种表面分析方法用于金属表面硅烷膜分析和检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讨论了将各种表面分析技术联用起来以期得到更多有用的化学信息 ,以此可以指导硅烷化金属表面处理工艺过程。此外还提到了其他可用于金属表面硅烷膜性能的表征的分析技术 ,展望了金属表面硅烷膜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微型光谱仪的二次深度研发,构建了新型食品安全检测微型光谱分析系统,并采用标准加入法,对牛肉粒中的食品添加剂山梨酸进行快速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了样本基体成分的干扰,牛肉粒中山梨酸在0~1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9),山梨酸加标回收率为99.2%~99.5%,RSD(n=5)为0.14%。该微型光谱分析系统在食品添加剂检测应用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实用化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多组分物质分类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鹤轩  杨峰  李丹阳  徐溢  李顺波  陈李 《光学学报》2021,41(20):156-165
为提高混合物质组分识别的准确性、降低建模的复杂度,构建了一种先粗分、后细分的递进式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系统.首先,用一种特征峰判别算法对全部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并建立粗分模型,以分离单组分和多组分物质.然后,联合归一化与主成分分析法完成光谱特征的自动提取,并建立多输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细分模型.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参数寻优,实现多组分样本成分的精确预测.选用罗丹明6G、耐尔蓝和结晶紫三种探针分子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特征峰判别算法提取样本特征的正确率达到99.44%,粗分模型对90例盲测样本全部识别正确;细分模型对多组分样本识别的相关系数不小于0.995,均方根误差不大于2.67343%.该拉曼检测系统能实现样本的定性、定量检测,为药品等复杂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识别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直径小于100微米的毛细管作取样管,以负压和虹吸为动力将电极扩散层内的溶深吸取出来,采用电位法离线检测,通过测量电极扩散层内的Cu^2+浓度,对各种取样方式进行了实验评价。获得阴极扩散层Cu^2+浓度较本体溶液低30%,阳极扩散层内Cu^2+浓度较本体溶液高160%的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为毛细管电泳分析及其它分析方法测量扩散层内各物质浓度及形态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