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6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铈是镧系元素中活性最高的一种稀土元素,氧化铈已广泛应用于抛光剂、脱色剂、催化剂、发光增强剂等领域。Ce3+/Ce4+之间自发的氧化还原循环可在氧化铈晶面上产生许多氧空位(V?),加快反应中的电荷转移,使氧化铈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储放氧能力。混合价态自发的氧化还原循环以及由此产生的氧空位对氧化铈的性质有着重大影响,使其表现出独特的抗菌、抗炎、抗肿瘤和模拟酶等生物医学活性,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诊疗。此外,氧化铈还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材料掺杂、复合来构建灵敏的传感材料,应用于多种物质的分析与检测,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文首先阐明了氧化铈作为传感材料的理论基础,然后分别从电化学传感、比色传感、荧光传感和化学发光传感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氧化铈传感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归纳,最后对氧化铈传感器的研发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高性能传感器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能量的Ar+和H+轰击WO3表面,观察到W4f峰的位移和加宽。通过谱分解处理得到相应于W4f电子的W6+,W4+和W03个不同的双峰。用表面产生氧缺陷的机理解释了还原过程。UPS谱显示出氧缺陷的存在增加了靠近费密能级处的态密度。H2O的吸附结果说明WO3表面的活性与W5+<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STI-27中间体(1,3,2-Dioxaphosphorinane,2-Chloro-5,5-Dimethyl-2-Sultide)是在吡啶和溶剂存在下,由三氯硫磷与新成二醇反应得到的产物。本实验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指出,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相对误差小于2%。1.仪器:PE Sigma 2B 气相色谱仪配Sigma 10B数据处理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2.色谱条件:色谱柱:2.1%OV17+2.9%QF-1,Chromosorb W-HP,80~100目;不锈钢柱:长1.5米,内径2毫米;柱温:175℃恒温3分钟,以每分钟3℃升至195℃,恒温7分钟;载气(氮气)流速为  相似文献   
4.
梅梅  杜振霞  陈芸 《分析化学》2011,39(11):1659-1664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地同时测定土壤中5种常用除草剂多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改进的QuEChERS(快速、简单、廉价、高效、灵活和安全)方法一步完成萃取净化,未使用缓冲盐溶液,经乙腈萃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吸附剂填料净化,离心后直接过膜上机检测,萃取和净化的效果满足检测要求。UPLC-MS/MS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MBEH C18(50 mm×2.1 mm i.d.,1.7 m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5种常用除草剂在0.5~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47~0.9984。在4和40 mg/kg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5.4%~98.5%;相对标准偏差为3.2%~11.8%;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05~0.020 mg/kg,定量限(S/N=10)为0.017~0.067 mg/kg。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酸碱滴定误差公式推导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拆分思想即可方便地导出酸碱滴定误差公式,避免了现行教材中利用物料平衡方程(MBE)和电荷平衡方程(CBE)联立推导该公式的繁琐,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7.
用CVD法在不同表面处理后的n-Si片上生长n-Fe2O3,薄膜,构成双层结构半导体光电极,研究界面态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由光萤光谱判断在距Fe2O3价带顶1.6eV处存在高态密度的界面态,对费密能级起钉扎作用,按这种能带图所作的理论计算与分析,给出光萤光谱的合理解释,并为电容-电压曲线及光电流-电压曲线的实验结果所证实。这种具有高态密度界面态的双层半导体结构,为稳定性良好、光电转换效率高的太阳能光电极提供了有希望的途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能量的Ar~ 和H~ 轰击WO_3表面,观察到W_(4f)峰的位移和加宽。通过谱分解处理得到相应于W_(4f)电子的W~(6 ),W~(4 )和W~03个不同的双峰。用表面产生氧缺陷的机理解释了还原过程。UPS谱显示出氧缺陷的存在增加了靠近费密能级处的态密度。H_2O的吸附结果说明WO_3表面的活性与W~(5 )有关。  相似文献   
9.
吴钺  曹培林  陈芸琪  郑德娟 《物理学报》1985,34(10):1306-1314
本文用Xα-DV方法计算了NO在Pd(111)表面化学吸附问题。得到了它的电子结构,包括分子丛轨道能量本征值谱、态密度、电荷转移等等结果。在计算中特别考虑了NO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得总态密度与实验UPS十分相符,从而支持了LEED所示的几何结构,决定了NO的吸附高度为1.27?,并得知吸附于Pd表面的NO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从理论上探讨了NO分子在Pd表面吸附时的活化作用。计算了NO分子各个轨道上的占有数,发现其电荷转移情况与CO在过渡金属表面吸附的情况相似。另外,还发现NO的吸附对Pd的价电子能带无重大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对CO在Pd面上的吸附,近年来已做了不少研究工作,包括LEED、UPS、TDS、SIMS、ELS、ESD和IRAS等,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由LEED知,当CO的吸附覆盖度为0.33时,几何结构为3~(1/2)×3~(1/2)R30°。由IRAS知,CO是以分子形式吸附在Pd(Ⅲ)表面的空位(即三度位)上,且C—O键垂直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