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化学   23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78篇
物理学   2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北京谱仪Ⅲ探测器模拟和触发系统模拟程序,研究了北京谱仪Ⅲ电磁量能器的触发方案.根据物理目标设计了中性事例触发,巴巴事例判选和带电事例触发的方案,优化了各触发条件的参数,并仔细研究了对本底的排斥能力.研究了一批典型的物理道,给出了它们的触发效率,同时给出了预期的本底触发事例率.  相似文献   
2.
王亚非  王培南 《光学学报》1995,15(11):525-1528
对溴分子在68800-7200cm^-1范围内的两个被观察到的[^2Π3/2]4d偶宇称里堡态的转动光谱进行了计算模拟,确定了转动常数,并且证实了原先对实验光谱的传动结构和电子角动量的标识。  相似文献   
3.
飞行管理问题的实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在一定区域空间内进行飞行管理避免飞机相撞的模型,提出了直接搜索法和非线性规划(SUMT)法两种解法,并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得出的算法在486微机上计算时间小于10秒,误差不超过0.01度,完全符合问题的要求。本文接着给出四种不同情况分别用两种方法求解,进行比较检验,取得很好的吻合,充分说明了模型3的可靠性。本文还对模型的误差进行分析并对模型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5.
6.
介绍一种采用脉冲变压器二次升压工作方式实现高电压脉冲输出的设计电路,电路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对电容负载实现快速充电,通常其充电时间可控制在几百纳秒内。由于在电路中的开关器件为氢闸流管和磁压缩装置,因此系统具有千赫兹的连续重复频率工作能力。目前,以这种方式工作的重复频率脉冲电源系统,脉冲调制过程的能量传输效率大于70%,输出脉冲电压大于600kV,连续重复频率大于100Hz.  相似文献   
7.
热丝加热电流对CH薄膜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丝辅助裂解法是结合气相沉积制备聚对二甲苯薄膜和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而形成的一种制-CH薄膜的新方法。热丝辅助裂解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保持低衬底温度情况下可以获得高沉积速率,而热丝加热电流对薄膜沉积速率和薄膜表面形貌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热丝加热电流越大,薄膜沉积速率越高,在加热电流9A时,薄膜沉积速率可达0.002mm/min,同时薄膜表面粗糙度随之增加,薄膜表面也开始出现其它元素污染,因此,一般热丝加热电流选择为7A附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正常对撞模式下束流本底中的束流-气体相互作用的原理与效果.使用通用的模拟工具,研究了BEPCⅡ的束流-气体本底对设计中的BES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储存环上设置挡板后,探测器的本底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模拟结果对BEPCⅡ-BESⅢ的设计建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聚酰胺酸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超声波在线测量溶液粘度的方法,研究了合成聚酰胺酸过程中实验条件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由此确定了合成高分子量聚酰胺酸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表明:在加料次序为先加二胺后加二酐(二酐与二胺的摩尔比为1.01~1.02:1)、试剂中含水量尽可能少,反应温度0~5℃、反应时间以溶液粘度到达最大值为止的条件下,所合成的聚酰胺酸溶液粘度最大,可满足惯性约束聚变(ICF)充气腔靶端口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