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3篇
化学   9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5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Ba2SiO4荧光粉中Ce3+和Eu2+的光谱性质和能量传递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Ba2SiO4:Ce3 ,Eu2 .测量了它们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观察到了Ba2SiO4中Ce3 对Eu2 发光的敏化现象,发光的敏化作用缘于Ce3 和Eu2 之间的高效无辐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2.
ZnS:Tm的薄膜电致发光及激发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制备了传统的双绝缘层的ZnS:Tm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对其电致发光谱进行分析,在光致发光中,Tm离子受到基质ZnS的无辐射能量传递,而在电致发光中,Tm被过热电子碰撞激发而非能量传递,在所研制的电致发光器件中,稀土TmF3掺杂浓度不同,器件的发光性能也不同,在双绝缘层的ZnS:Tm的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上,改变器件的结构,发现器件的蓝光发射与红光发射之比增加,并对Tm离子可能的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磊  何大伟  王永生 《发光学报》2018,39(10):1347-1351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与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结构、晶型和电磁参数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仪及HP8722ES型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表征、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同聚苯胺相比,聚苯胺与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明显增加。而且在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含量越大,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越好,在频率波段(9.5~13.4GHz)反射损耗均小于-10 dB,并在频率为11.2 GHz时达到最大反射损耗-29.69 dB。聚苯胺与还原石墨烯的复合使得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变大,吸波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The performance of P3HT:PCBM solar cells was improved by anode modification using spin-coated Tb(aca)3phen ultrathin films.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Tb(aca)3phen ultrathin film between the indium tin oxide(ITO) anode and the PEDOT:PSS layer resulted in a maximum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 of 2.99% compared to 2.66% for the reference device, which was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Jsc). The PCE improvemen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short-wavelength energy utilization and the optimized morphology of the active layers. Tb(aca)3phen with its strong down-conversion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is suitable for the P3HT:PCBM blend active layer, and the absorption region of the ternary blend films is extended into the near ultraviolet region. Furthermore,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P3HT:PCBM films were improved with the Tb(aca)3phen ultrathin film. The ultraviolen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of th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oth anode modification and short-wavelength energy utilization using Tb(aca)3phen in P3HT:PCBM solar cells led to about a 12% PCE increase.  相似文献   
5.
用射频磁控溅射和扫描电子束蒸发方法研究制备了ZnS∶TbF3薄膜的交流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制备ZnS∶TbF3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几种因素对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诸如 ,磁控溅射过程中衬底温度 ,发光层厚度 ,退火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Eu3 及Tb3 的17MO-7.88Y2O3-75B2O3样品,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MO-T2O3-B2O3基质在真空紫外(VUV)区有很强的吸收,MgO-Y2O3-B2O3:Eu在147nm真空紫外光激发下产生对应于Eu3 的5D0→7FJ(J=1,2,3,4)跃迁的590和613 nm强发射峰;MgO-Y2O3-B2O3:Eu中Sr的引入使材料体系在147 nm附近的吸收和在613 nm附近的发射获得明显增强;MgO-Y2O3-B2O3:Tb的真空紫外激发谱除在147 nm附近的基质吸收外,还有对应于Tb3 的4f75d→4f8跃迁位于170,178,195,204,225 nm左右的一组谱峰,两者相互叠加使得材料在真空紫外区(120~220 nm)内都有很好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我国稀土发光材料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加入WTO后,我国在量子剪裁和真空紫外光谱(PDP),发白光LED,稀土掺杂玻璃和光纤,长余辉荧光粉及稀土有机荧光材料等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铝酸盐绿色荧光粉制备工艺与发光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eMgAl11O19:Tb (CMAT)荧光粉, 系统研究了该荧光粉的制备工艺与发光性能的关系, 并对不同结果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铝含量适当过量有利于荧光粉发光亮度的提高; 在1400~1550 ℃的范围内, CMAT的发光亮度呈稳定的上升趋势, 这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 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材料的结晶; MgF2可以取代目前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传统助熔剂H3BO3, 起到很好的激活晶格形成, 促进晶粒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9月20-23日,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等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发光和光电性质学术会议在北京四川五粮液龙爪树宾馆举行。在2019年9月21日的会议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永生教授致欢迎词;参加本届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云圻、李述汤、李永舫3人,及国内在该领域的教授、专家和学生共688人。其中国内相关的重要团队都参加了本次会议,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  相似文献   
10.
We synthesize Au@SiO2composite particles with a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utilize the Au@SiO2nanoparticles to modulate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of the graphene quantum dot(GQD) through varying the silica shell thickness. The silica shell thickness can be easily controlled by varying the coating time. After silica coating,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silica thickness on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of the GQD and find that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y of the GQD can be changed as expected by vary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silica shell. We propose an optimized coating time for the silica shell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nd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