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21篇
  免费   13297篇
  国内免费   24079篇
化学   55387篇
晶体学   2770篇
力学   4819篇
综合类   2596篇
数学   11141篇
物理学   33284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628篇
  2022年   2235篇
  2021年   2340篇
  2020年   2345篇
  2019年   2342篇
  2018年   2212篇
  2017年   3162篇
  2016年   2611篇
  2015年   3570篇
  2014年   4399篇
  2013年   5804篇
  2012年   5778篇
  2011年   6268篇
  2010年   6134篇
  2009年   6301篇
  2008年   7235篇
  2007年   6613篇
  2006年   6249篇
  2005年   5384篇
  2004年   4409篇
  2003年   3187篇
  2002年   3355篇
  2001年   3216篇
  2000年   3280篇
  1999年   1924篇
  1998年   1090篇
  1997年   898篇
  1996年   786篇
  1995年   769篇
  1994年   715篇
  1993年   718篇
  1992年   646篇
  1991年   431篇
  1990年   440篇
  1989年   445篇
  1988年   301篇
  1987年   286篇
  1986年   204篇
  1985年   186篇
  1984年   186篇
  1983年   141篇
  1982年   117篇
  1981年   126篇
  1980年   78篇
  1979年   88篇
  1978年   46篇
  1977年   33篇
  1976年   26篇
  1959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Zhang  Junyu  Hong  Mingyi  Zhang  Shuzhong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2022,194(1-2):901-935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lower iteration complexity bounds for finding the saddle point of a strongly convex and strongly concave saddle point problem: $$\min _x\max...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合成了配合物[Cu(pcba)2·(phen)(H2O)] (pcba =对氯苯甲酸,phen = 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90 98(2) nm,b=1.072 40(4) nm,c=1.487 19(6) nm,α=100.613(3)°,β=95.239(3)°,γ=108.334(3)°,Z=2,Dc=1.638 g·cm-3,F(000)=582,最终结构残差因子R1=0.035 9,wR2=0.089 1。采用紫外及荧光研究了配合物和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静态猝灭HSA荧光,可求得配合物与HSA的猝灭常数Ksv=2.35×105 L·mol-1,猝灭速率常数Kq=2.35×1013 L·mol-1·s-1,结合常数为Ka=2.14×1013 L·mol-1,结合位点n=2.37。同时,研究了配合物对胃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la和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7.
Understanding the thermal aggregation behavior of metal atoms is important for the synthesis of supported metal clusters. Here, derived from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encapsulating a trinuclear FeIII2FeII complex (denoted as Fe3) within the channels, a well-defined nitrogen-doped carbon layer is fabricated as an ideal support for stabilizing the generated iron nanoclusters. Atomic replacement of FeII by other metal(II) ions (e.g., ZnII/CoII) via synthesizing isostructural trinuclear-complex precursors (Fe2Zn/Fe2Co), namely the “heteroatom modulator approach”, is inhibiting the aggregation of Fe atoms toward nanoclusters with formation of a stable iron dimer in an optimal metal–nitrogen moiety, clearly identified by direct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analysis. The supported iron dimer, serving as cooperative metal–metal site, acts as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catalyst. Our findings offer an atomic insight to guide the future design of ultrasmall metal clusters bearing outstanding catalytic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线性Na原子链的表面等离激元机理.主要在原子尺度下模拟计算了体系随着原子数增加及原子间距变化的集体激发过程.研究发现线性原子链有一个普遍的特性——存在一个纵模和两个横模.两个横模一般在实验上很难被观测到.纵模随着原子链长度增加,能量红移的同时,该纵模主峰的强度呈线性增长.随着原子个数的增加,端点模式(TE)开始蓝移,能量和偶极强度都逐渐趋向饱和.横模能量被劈裂的原因概括如下:(一)每个位置的电子受到的势不同,在两端的电子受到的势要比在中间的电子受到的势要高,因此两端的电荷积累也比中间多;(二)端点存在悬挂键,所以中间的电子-电子间相互作用与端点的不一样,这两方面又都与原子间距d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桉树控制授粉后目标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是探索其基因重组规律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数量统计分析精度往往不高,而DNA分析的专业要求高,且费时费力。该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研究不同基因型桉树杂交种、亲本及杂交种与亲本间近红外光谱信息的关系,探索NIRs用于桉树杂交种与其亲本判别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控制授粉的桉树亲本及其杂交F1代材料为对象,每种基因型从各自田间试验分别选取10个单株,采集树冠中上部新鲜健康叶片。用手持式近红外仪Phazir Rx(1624)采集桉树杂交种与其亲本叶片的NIRs信息。每单株选10片完全生理成熟的健康叶片,避开叶脉扫描其正面光谱5次,以50条NIRs信息的均值代表单个叶片的NIRs信息,最终每个基因型获得10条NIRs信息。对原始NIRs采用二阶多项式S.G一阶导数预处理。预处理后的NIRs用于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桉树杂交亲本和子代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直观展示不同基因型的分类情况。然后运用簇类独立软模式(SIM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两种有监督的判别模式验证NIRs用于桉树杂交种与其亲本树种的分类判别效果。PCA结果显示,不同的亲本间、杂交种间及杂交种与亲本间样本的主因子得分可以清晰地将各基因型分开。SIMCA模式判别分析中,桉树杂交种样本到亲本PCA模型的样本距离显示,待判别样本能够形成单独的聚类,且能直观反映两者的遗传相似。PLS-DA判别结果显示,桉树杂交亲本的PLS模型能通过预测其杂交子代的响应变量将其与亲本准确分开。结果表明,桉树叶片的NIRs信息可以准确地反映桉树杂交子代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NIRs判别模型可以准确地将各种基因型予以区分。因此,NIRs信息不仅可用于桉树杂交种和纯种的定性判别,还可以分析桉树基因重组过程中加性遗传效应的大小,从而为桉树遗传基础分析及其育种改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沙漠沙独特的化学组成特性和矿物特性,将沙漠沙荒料作为硅源,工业Al(OH)3作为铝源制备莫来石晶须.改变硅源/铝源配比和合成温度,结合XRD、SEM、TEM研究莫来石生长环境和自由生长形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沙漠沙与Al(OH)3的质量比为35/65时,在1200℃的低温下就能获得平均值>60的高长径比莫来石晶须;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莫来石晶须长径比不断增大,当温度升至1300℃,平均长径比>94.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莫来石的形成经过了一次莫来石和二次莫来石化两个阶段;若配方中Al2 O3处于过饱和状态,样品中刚玉相会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出现先增多后降低的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