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3篇
综合类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胚及胚乳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合子横向分裂成基细胞和顶细胞,基细胞不再分裂,顶细胞分裂形成胚体及合点端胚柄细胞.胚发育属石竹型.成熟胚为“U”形.胚乳发育属沼生目型,初生胚乳核在近合点端横向分裂,形成两个不等室,即合点室和珠孔室.合点室细胞不再分裂,珠孔室细胞经游离核分裂后,从珠孔端及合点端同时开始细胞化.细胞化与成膜体、细胞板有关,而不是通过“自由生长壁”.随着胚的发育,胚乳逐渐解体,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在原胚发育时期,胚柄基细胞及合点室胚乳细胞体积增大,核染色深,有时分裂成2~3核,细胞质浓厚.它们在四形胚时期开始退化,与胚乳细胞化相对应,推测它们与胚早期发育所需营养的供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泽泻科所有属植物果皮的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Damasonium,Baldelia属具有蜡质附属物,仅Damasonium属果皮上有气孔器分布等特征可作为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鉴于属内果皮微形态特征相似性程度较高,依据果实的形态及类型、表皮细胞的形状等特征作出了泽泻科11属的分类检索表.初步探讨了果皮的微形态特征在泽泻科中的分类学意义,认为这一性状对该科属级水平的划分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Stapf)花药壁的发育属单子叶型,绒毡层为周原质团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左右对称式排列,个别为交工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双珠被,薄珠心,倒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由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成熟胚囊为8核组成的7细胞胚囊,两个极核在受精前不融合成次生核  相似文献   
4.
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6种代表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细胞形态、径向壁凸出与否、切向壁上的疣状颗粒以及角质突起的类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根据果皮微形态特征作出了茨藻属植物分种检索表.茨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具较密集的疣状颗粒等方面与水鳖科水筛属和苦草属等类群十分相似,因而支持了M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等关于茨藻科和水鳖科近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液-质联用研究红豆杉提取物中紫杉烷类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  陈建民  陈家宽 《分析化学》2005,33(3):333-337
建立了一套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豆杉提取物中微量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方法。通过研究已知的10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保留时间、质谱特征,初步建立了一个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数据库,利用这些数据可快速鉴定红豆杉提取物中已知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并能够对未知化合物做一定程度的结构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同样对其他天然产物特别是微量成分结构分析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2″,3″-二溴化三尖杉宁碱(DIBROCs)是紫杉醇纯化过程中溴与三尖杉宁碱加成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其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慈姑自然居群异交率的定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然居群取样和单位点同工酶遗传标记的方法对小慈姑(Sagitariapotamogetifolia)湖南茶陵居群中两个亚居群的异交率作了研究.密度较低的亚居群Ⅰ与密度较高的亚居群Ⅱ的异交率估计值分别为t—∧Ⅰ=(81.9±24.1)%和t—∧Ⅱ=(50±24.5)%.作者认为,对雌雄同株的小慈姑而言,居群中一定水平的自交应归因于同株不同花序间雌雄花的交配,异交率的高低不取决于居群密度而主要取决于同期开花花序在2个或2个以上的植株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对长喙毛莨泽泻双受精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前3h已可观察到花粉管进入胚囊,开花前2h至开花后8h,大部分雌、雄性核发生融合.合子内的雌、雄性核仁可以融合,以一个大核仁的形式进入分裂期,但核仁正在融合或尚未开始融合的合子同样可以进入分裂期.初生胚乳核内的核仁存在3种情况,即3个核仁或者不融合,或者精子核仁与珠孔端极核核仁融合,或者3个核仁融合成一个大核仁.配子融合属于有丝分裂前的配子融合类型.同一朵花中不同心皮的受精过程有一定顺序,即自花托下部逐渐向上部完成受精作用.  相似文献   
9.
2",3"-二溴化三尖杉宁碱(DIBROCs)是紫杉醇纯化过程中溴与三尖杉宁碱加成反应产生的副产物[1],其结构如下: DIBROCs具有与紫杉醇相当的抗肿瘤活性[2],但这两种手性异构体的分离非常困难[3],且毒性比紫杉醇大,缺乏应用价值.三尖杉宁碱对人体鼻咽癌(KB)有细胞毒活性,配合地塞米松对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较好[4],已作为白血病治疗的临床制剂.因此将DIBROCs还原成三尖杉宁碱后加以利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Kingston等[5]用锌粉将DIBROCs还原成三尖杉宁碱,然而该方法无法实现反应物的完全转化,反应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反应物分解,造成资源的浪费.本文利用超声波作用,以金属粉末还原DIBROCs,使反应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转化为三尖杉宁碱.同时对超声辐射作用下影响DI-BROCs还原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武夷慈姑的珠芽形成动态、珠芽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武夷慈姑的珠芽于6月底开始形成,至11月初成熟,成熟珠芽在植物生物量中所占比例较大,珠芽数目与植株大小有关,珠芽适宜于土表和水面萌发,其幼苗的定植需在水深小于10cm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