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DNA在纳米金标上的组装、杂交、检测与银增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化学方法进行DNA的杂交检测.将目标ss-DNA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 使其与纳米金标记的互补DNA发生杂化反应, 通过银增强试剂(该种试剂可以使银在纳米金表面沉积, 达到信号增强的效果)在纳米金上沉积银, 形成银包金的核壳结构.在酸性介质中沉积的银被氧化释放, 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溶液中.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检测银离子从而达到间接检测目标DNA的目的.测定结果表明,ss-DNA的浓度在100~1 000 pmol•L-1 范围内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10 pmol•L-1.  相似文献   
2.
SERS标记纳米粒子用于免疫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常用的光谱手段.尤其在研究水溶液中蛋白质的结构和构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常规拉曼光谱的信号强度很低,限制了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表面增强共振拉曼光谱(SERRS)技术可使信号增强6~10个数量级,尤其是SERS技术已发展到检测单分子的水平,更为其在生物方面的应用开拓了新的局.  相似文献   
3.
银纳米粒子在云母表面的二维组装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 ,利用共价或非共价键作用将金属纳米粒子组装到固体基片上 ,因其方法简单、重复性好而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 ,人们已经成功地利用带有— SH[1,2 ] ,—CN,— NH2 [3 ] 等基团的单层或多层膜作为偶联剂将 Au和 Ag等金属纳米粒子固定在玻璃、石英、硅、金等固体基片上 .但在许多情况下 ,偶联剂却成为一种干扰物质 .云母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工业材料 ,并具有廉价、较易获得新鲜表面等特点 ,研究金属纳米粒子在云母表面的组装和排列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迄今为止 ,在表面没有偶联剂修饰的条件下 ,以云母为基底的金属纳…  相似文献   
4.
利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及其结构记忆效应,研究了氯离子插层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Cl-LDHs)及镁铝双金属氧化物(MgAl-LDO)去除S2-的性能及机理。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等表征技术,详细探讨了焙烧复原法及离子交换法得到的不同产物的结构和去除S2-性能,提出了MgAl-Cl-LDHs和MgAl-LDO对S2-的不同去除机理。结果表明,MgAl-LDO具有较MgAl-Cl-LDHs更为优良的去除S2-性能。文中所有去除实验的pH值均为9,此时S2-发生水解且主要以HS-存在于溶液中。采用MgAl-Cl-LDHs为前体时,HS-的离子交换能力比Cl-弱,不能通过与Cl-交换进入层间,S2-的去除机理主要是表面吸附HS-及将其氧化成S2O32-。以MgAl-LDO为前体时,HS-通过LDO结构恢复能迅速进入层间,且受MgAl-LDO的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在结构恢复的同时HS-被氧化成S2O32-、S2-和S3-,可以高效去除溶液中的S2-nMg/nAl比为2的LDHs在500 ℃下焙烧的产物MgAl-LDO对S2-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8%以上,以MgAl-LDO去除S2-的方法可作为一种高效除S2-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已制备好的Au纳米粒子表面,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g包覆层,通过 控制Au, Ag的比列,制备了粒度均匀且粒径可控的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利用 UV-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SAu, Ag摩尔比为1:10的复合纳米粒 子的光学性质和形态进行随时监测,直接观察了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生长过程: 一部分Ag+在Au核表面还原生长,溶液中其余Ag+还原形成银的纳米团簇向粒子表面 的继续沉积生长,壳层增厚。  相似文献   
6.
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SERS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量有关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开展 ,金属纳米粒子作为一类重要的 SERS增强介质 ,已引起了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 [1] .而 Au和 Ag作为最常用的活性基底物质 ,更是研究的热点 [2 ,3 ] .最近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 Nie等 [4 ] 在单个银纳米粒子上 ,观察到高达 1 0 14 ~ 1 0 15的SERS因子 .同时 ,他们的另外一项工作表明银纳米粒子的形状和大小对 SERS活性有很大影响 [5] .但是 ,由于 Ag溶胶制备的重复性较差 ,且粒度分布不均匀 ,通过控制银颗粒大小而调控 SERS活性是相当困难的[6] .与 Ag相比 ,Au在可见光…  相似文献   
7.
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光电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光电压谱;循环伏安;金刚石薄膜电极;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光电性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银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和其鼠源单克隆抗体(单抗,Ab-HBsAg)的相互作用。SERS光谱结果表明 ,Ab-HBsAg分子主要通过位于非抗原结合部位的去质子化羧基(COO)^-实现与银 纳米粒子的结合。HBsAg与Ab-HBsAg相互作用形成免疫复合物后,HBsAg分子上的色 氨酸(Trp)残基特征振动完全消失,表明Trp残基位于HBsAg抗原分子的活性区,是 HBsAg与Ab-HBsAg相互作用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9.
Au/Ag核一壳结构复合纳米粒子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纪小会  王连英  袁航  马岚  白玉白  李铁津 《化学学报》2003,61(10):1556-1560
在已制备好的Au纳米粒子表面,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g包覆层,通过 控制Au, Ag的比列,制备了粒度均匀且粒径可控的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利用 UV-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SAu, Ag摩尔比为1:10的复合纳米粒 子的光学性质和形态进行随时监测,直接观察了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生长过程: 一部分Ag+在Au核表面还原生长,溶液中其余Ag+还原形成银的纳米团簇向粒子表面 的继续沉积生长,壳层增厚。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