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1篇
化学   590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41篇
物理学   17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孔英秀  韩军  尚小燕 《应用光学》2006,27(4):336-339
为了准确计算出镀膜过程中每层膜的折射率,介绍了实时监控过程中确定膜层折射率的2种方法:一种是由实测的透射比光谱直接反算出膜层的折射率;另一种是用最小二乘法的优化算法实时拟合折射率。试验结果表明:在线反算适合单点监控,所得折射率误差小于2%。然而在实际镀膜过程中,由于宽带内膜层参数误差较大,一般大于25%。为此,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即在整个宽光谱范围内采集每个波长点的信息,所得结果误差很小,一般都在2%~5%之间,有时可达到10%,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际镀膜时膜厚监控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奇偶相干态的Wehrl熵和Shannon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奇、偶相干态的Wehrl熵和Shannon熵,结果表明,其Wehrl熵随总噪声的增加而增大,并趋向同一个常数。Shannon熵随力学量起伏的减小而减小,且这两种态的Shannon熵均可小于相干态的Shannon熵,但这时并不与压缩效应的出现相对应,因而Shannon熵不能成为压缩存在的判据。  相似文献   
4.
用TEM研究了(NR SBR)/PE共混体系经动、静态硫化后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未硫化和静态硫化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其组成有关,均以含量大的组份为连续相;对动态硫化体系,当(NR=SBR)/PE<70/30时,均以PE为连续相,其性能主要依赖于构成连续相组份的性质。 动态硫化体系的T_g值低于静态体系,随PE组份含量的增加变化不大,而静态硫化体系的T_g值则随PE含量增加向高温方向迁移。用DSC测得动态硫化体系的结晶度比静态体系的大。前者的应力-应变性能也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并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相结构的La2Zr2O7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并利用XRD、Raman、CO2-TPD、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碱性以及表面氧物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从700℃逐渐升高到1200℃,La2Zr2O7催化剂结晶度不断提高,晶相发生明显变化,从无定形结构逐渐向缺陷萤石结构过渡,最终转变成烧绿石结构。焙烧温度提高促使La2Zr2O7晶相转变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强度减弱,中等碱性位数量以及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氧物种O22-和O2-的相对含量不断减少,致使催化剂的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不断降低。其中,无定形LZO-CP-700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测定一根长2~3cm人发中硫的间接分光光度法,表观吸光系数为5.1×10~4,络合物组成Ba:CPA-mA为1:2,比耳定律范围为0~20μg硫。硫的检测限为0.025μg/mL,变动系数为2.7%,回收率为91.2~97.2%,且不用掩蔽即可直接进行测定,测定211例人发的结果表明,含硫量范围为(28.5±3.2)×10~3μg/g。  相似文献   
7.
Two acetylene polymers containing cyanobiphenyl-based mesogens,poly { 10-[ ((4'- cyano-4-biphenylyl ) oxy ) carbonyl] - 1 -decyne } (PA8CN ), which has a relativelyfiexible polyalkyne backbone, and poly {[4-(((12-((4'-cyano-4-biphenylyl)oxy)dodecyl)oxy)carbonyl) phenyl]-acetylene} (PB12CN), which has a fairly rigid poly (phenylacetylene )backbone, were synthesized using respectively WCl_6 and [Rh(nbd)Cl]_2 as the catalysts.PA8CN exhibits enantiotropic interdigitated smectic A phase (S_(Ad)) over a temperaturerange as wide as ca. 100℃, whereas PB12CN is non-mesomorphic, demonstrating thatthe backbone rigid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liquid crystallinity of thepolyacetylenes.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一系列硼掺杂的还原氧化态石墨烯催化剂并应用于蒽加氢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处理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有序碳结构会发生变化,硼会取代材料骨架中的碳,进而影响蒽和氢气的吸附活化。经硼改性后,催化剂对蒽加氢反应表现出了很高的加氢活性,蒽的最高转化率可达97%,深度加氢产物八氢蒽的最高选择性可达19%。  相似文献   
9.
An efficient and feasible synthetic approach was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an array of new flavane derivafives from the substituted benzaldehyde with the reduction of chalcones and subsequent cyclization as the key steps. The pur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s were confirmed by the elemental analysis and a combination of its IR, ^1H and ^13C NMR, and mass spectra. These synthetic compounds were tested for xanthine oxidase (XO) inhibitions and antifungal actions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Aspergillus sp. and Trichophyton rubrum. 7-Hydrazinocarbonylmethoxy-4'-methoxyflavane (9)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XO inhibitory with IC50=76.4 μmol/L, and the most potent antifungal compound was 4'-hydrazinocarbonylmethoxyflavane (12) with 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8 μg/mL against Trichophyton rubrum.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已成为污染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