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1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丹酚酸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α-甲基丙烯酸(MAA)、2-乙烯基吡啶(2-VP)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丙酮、乙酸乙酯、乙腈和甲醇为致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丹酚酸A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朱靖博  高宏 《色谱》1988,6(5):317-318
沙棘油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1966年苏联就将其用于治疗放射性皮肤病、胃溃疡等疾病,并用其配制高级食品。沙棘油中α-生育酚的HPLC法测定,国内尚未见报道。植物油中α-生育酚的测定方法计有紫外法、荧光法、TLC法、GC法和HPLC法。但其样品前处理均要经过皂化、萃取、沉淀甾醇、柱层析净化等步骤,测定速度慢且结果偏低。本文采用油样不经皂化,用正己烷稀释后,继用SEP-PAK硅胶柱净化后直接进样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测定了沙棘油中的α-生育酚。  相似文献   
3.
采用快速真空液相层析法(VLC)富集红豆杉属植物中5种主要紫衫烷类化合物,回收率在95%以上.5种红豆杉植物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加拿大红豆杉(树皮)中10-DABⅢ和9-羟基-13-乙酰基巴卡亭Ⅲ含量较高;东北红豆杉(树皮)中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较高;而紫杉醇含量在东北红豆杉(树皮)中最高,曼地亚(枝叶,搁置一年)次之;本文首次发现矮紫杉中含有4种紫杉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杀虫植物苦皮藤毒杀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根皮中分离出5个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具有毒杀活性的新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其 结构为1α,2α,6β-三乙酰氧基-4β-羟基-8α-异丁酰氧基9β-呋喃甲酰氧 基-13-异戊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1α,2α,6β-二乙酰氧基-4 β-羟基8α,13-二异丁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2), 1α,2α,6β-三乙酰氧基-4β-羟基-8α-β异丁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 -13-异戊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3),1α,6β,8α,13-四乙酰氧基- 2α-羟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4),1α,2α-二乙酰氧基 -4β,6β-二羟基-8β-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13-异戊酰氧基-β- 二氢沉香呋喃(5)。它们对5龄粘虫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91.4,271.5,168.8, 388.0和135.5μg/g。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在正离子、负离子模式下分析了白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液相色谱分离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ACQUITYTM UPLC BEH C18(100×2.1mm,1.7μm),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2 mL/min,质谱条件为:Waters ACQUITY Q-TOF-MS质谱仪,电喷雾接口,正、负离子模式检测。共推测出9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酰基蔗糖,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及其3种同分异构体和苯甲酰芍药苷。探讨总结了芍药苷类化合物可能的裂解方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特性.体系的紫外光谱显示,丹参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生成新的复合物,同步荧光光谱则表明,丹参素对BSA存在荧光增强效应.随着丹参素浓度的增加,Δλ=15 nm时体系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最大发射波长为285 nm,且不随浓度增加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3-氨基丙基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合成双酚A分子印迹纳米硅胶微球。以印迹微球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优化固相萃取条件,确定二氯甲烷为上样溶剂。固相萃取选择性实验表明,在双酚A及其结构类似物四溴双酚A、双酚C、壬基酚的混合物溶液中,印迹萃取柱对双酚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回收率达到90.7%。浓度为2.5和5μmol/L的加标罐装食品样品,经印迹萃取柱预处理,液相色谱检测得到回收率72%~84%,相对标准偏差2.9%~4.4%。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主研发的具有分离-富集模式的制备色谱工厂,建立了分离制备五味子木脂素有效部位及其单体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以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水和甲醇为流动相,分离度和保留时间为考察指标,采集4个不同梯度的色谱信息,通过XTool色谱专家系统软件模拟,确定五味子木脂素第一、二维色谱条件;然后采用线性放大的方法,以C18(250 mm×30 mm,10 μm)为第一、二维分离柱,C18(80 mm×30 mm,10 μm)为富集柱,水为富集稀释液,对五味子木脂素进行二维色谱分离纯化;最后第一维分离得到9个可重复组分,第二维分离得到20个高纯度化合物,其中有6个单体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法重现性良好,可以实现五味子木脂素的系统性分离,对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昕昕  王寅鹏  肖伟  朱靖博 《色谱》2023,41(3):257-264
研究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萃取-高效液相色谱(MSPD-HPLC)分析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类化合物(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的方法。采用反相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波长250 nm下检测。考察了包括硅胶、酸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碱性氧化铝、佛罗里硅土、Diol、XAmide、Xion和C_(18)、C_(18)-ME、C_(18)-G_(1)、C_(18)-HC等在内的12种吸附剂以及吸附剂的质量、洗脱剂的种类、洗脱剂体积对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得率的影响。选定Xion作为MSPD-HPLC分析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吸附剂;基于吸附剂Xion的萃取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以0.25 g五味子粉末为固定值,Xion(0.75 g)为吸附剂,甲醇(15 mL)为洗脱剂,MSPD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得率。建立的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各目标分析物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9),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介于0.0089~0.0294μg/mL和0.0267~0.0882μg/mL之间。对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低、中、高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2.2%~111.2%,相对标准偏差为0.23%~3.5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3.6%。与超声辅助提取和热回流提取前处理相比,MSPD具有萃取和净化相结合、耗时少、所需溶剂量少的优点,且MSPD-HPLC获得的结果优于经典方法。所建立的方法成功应用于17批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朱靖博  刘宝月  单世波  丁燕  寇自农  萧伟 《色谱》2015,33(8):864-868
为满足天然产物高效分离的需求,本文研制了自动真空液相色谱(AUTO-VLC)装置并用于五味子石油醚萃取物的分离。该装置由自主设计的流动相储备系统、10通分流切换阀、3通切换阀、3个不同规格的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10通馏分收集阀和馏分收集器组成,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S7-200实现了分离过程的不同比例流动相切换、不同规格色谱柱选择、分离时间设定及馏分收集的自动控制及监测。应用于五味子成分分离的结果表明:采用150 mm直径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的VLC,从100 g五味子石油醚萃取物中一次分离得到6个组成明显不同的样品(S1~S6)。建立了通过多次薄层色谱(TLC)展开筛选VLC分离条件的方法,并进行了分离验证。VLC分离条件选择方法:自动真空液相色谱的初始洗脱剂的比例以首次TLC展开时全部目标化合物的比移值(Rf)介于0~0.45时展开剂的组成为宜;梯度洗脱比例变化以k值(展开次数(n)与Rf的线性函数斜率)和TLC分离度为依据选择;不同Rf范围内洗脱次数由n≈ ΔRf/k计算。采用选择的条件从样品S5中分离得到了13个组分和4个纯度在85%以上的化合物,仅耗时17 h。AUTO-VLC的研制对于中药成分的自动和系统性分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