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3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以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为大分子单体,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对苯乙烯磺酸钠(NaSS)为共聚单体,采用大分子单体接枝共聚法,制备了一种阴离子型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P( HFMA-co-NaSS) -g-PEG.利用FTIR、1H-NMR和19F-NMR对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表面张力法测...  相似文献   
2.
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支化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逐渐成为聚合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相继被报道。但对于超支化聚氨酯(HBPU)这一类聚合物,由于其官能团的特殊性,很难用传统的方法制得。本文总结了近十几年来制备HBPU的两类主要方法:一种为单单体法(SMM),包括光气法、叠氮化合物法、AA′ B′B2法、高选择性化学反应等;另一种为双单体法(DMM),包括扩链法,低聚物A2 B3法。另外简要介绍了HBPU在固体电解质、相变材料、油墨以及纳米粒子制备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及其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在LCST附近会发生可逆相转变。利用这种特性,可将热敏性高分子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分析、催化、分离提纯等领域。主要综述了热敏性PNIPAAm类高分子材料,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微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分散聚合等方法可制备高分子微球,但微球表面吸附的表面活性剂或稳定剂,以及表面缺少功能性基团等原因,导致微球应用受到限制.大分子单体技术在制备单分散功能性高分子微球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以致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1].聚氧乙烯PEO大分子单体参与St的分散聚合中,PEO大分子单体可与St形成PSt-g-PEO两亲接技共聚物,制得的PSt-g-PEO两亲共聚物既是产物也是稳定剂.聚合过程中PEO起着稳定分散作用,解决了传统聚合反应中需要添加稳定剂,以及反应完成后脱除稳定剂的麻烦[2,3].通过含功能基团的大分子单体,…  相似文献   
5.
用端基反应法合成了对乙烯基苄基的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将该大分子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共聚,合成了一种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利用1H-NMR1、9F-NMR、GPC对大分子单体和两亲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表面张力法测定了两亲接枝共聚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发现随着共聚物中含氟链段含量的增加,其临界胶束浓度降低.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由于含氟链段疏水力的作用,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能与牛血清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使其荧光增强,随着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浓度和共聚物中含氟链段含量的增加,荧光增强幅度加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光散射粒度仪(PCS)测试发现,当BSA加入到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的胶束溶液后,所得胶束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变大,共聚物胶束由规整的实心核壳结构变为囊泡状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6.
超声辐照分散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微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稳定剂,将单体苯乙烯通过超声辐照分散聚合制得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球形态和大小,探讨了温度、引发剂和稳定剂浓度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加热聚合相比,超声辐照分散聚合反应速度快,制备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小.在超声辐照分散聚合下,反应1 h的St转化率达到63%,所得PS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80 nm. 随着温度升高分散聚合反应速率增大,稳定剂浓度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反应的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7.
超支化聚芳醚酮(HBPEKs)由于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HBPEKs最新的研究进展.HBPEKs可以由单单体和双单体方法来制备,文中重点介绍了HBPEKs的一些经典合成方法;同时,对HBPEKs的结构性能、表征手段和应用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指出了HBPEKs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酸(AA)、 苯甲酸(BA)和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 Eu3+为中心离子, 制备了可聚合荧光配合物单体, 并以此单体为功能单体, 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为共聚单体, 通过溶液聚合制备出含铕两亲荧光接枝共聚物P-[HFMA-co-Eu(AA)(BA)2Phen]g-PEG. 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9F 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共聚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20 g/L;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观察胶束的形貌及其胶束化行为, 发现该共聚物可以形成大小均一的球形胶束, 且随着共聚物浓度的提高, 胶束粒径相应增大; 在溶液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 溶液荧光出现强度突变.  相似文献   
9.
含树枝状大分子PAMAM的苯乙烯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树枝状大分子PAMAM (4 5代 )作为种子 ,以苯乙烯为代表性单体进行乳液聚合 .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树枝状大分子PAMAM时 ,所制得的聚合物乳液粒子平均粒径在 30~ 5 0nm之间 ,小于 10 0nm ,且大小分布均匀 ;所制备的聚合物在 16 70cm- 1 左右处出现酰胺的特征吸收峰 ,在 330 0cm- 1 左右处出现N—H伸缩振动特征峰 ;说明树枝状大分子PAMAM起到种子的作用 ,所制备的聚合物含树枝状大分子PAMAM .  相似文献   
10.
超支化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由超支化大分子和线性聚酰亚胺结合而形成了一类新型超支化聚合物--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这类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本文综述了HBPIs最新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HBPIs的合成方法,并对其表征及应用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