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4篇
化学   154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20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具有同步辐射源的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甲基环己烷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 观测到母体离子C7H14+和碎片离子C7H13+,C6H11+,C6H10+,C5H10+,C5H9+,C4H8+,C4H7+和C3H5+的光电离效率曲线. 测定甲基环己烷的电离能为9.80±0.03 eV,通过光电离效率曲线确定其碎片离子的出现势. 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离子的优化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G3B3方法计算其能量. 提出主要碎片离子的形成通道. 分子内氢迁移和碳开环是甲基环己烷裂解途径中最重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CO分子吸附在有机配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N-vinyl-2-pyrrolidone)(PVP)保护下的Au20团簇上的稳定构型的结构和性质。配体PVP通过物理吸附主要作用于Au20团簇的顶点位置。与Au20比较,配体的存在有利于CO的吸附和活化,其根本原因是PVP和CO在Au20表面分别作为供电子和吸电子基团产生的协同效应。中性及阴离子Au20团簇对配体和CO的吸附强度不同,前者对PVP吸附作用较强,后者对CO的吸附和活化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油溶法成功地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二硫化钼,并探究了单层二硫化钼尺寸效应对荧光性质的影响。其中反应时间为3 h制备出的二硫化钼量子点为单层结构,3种尺寸的二硫化钼的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当粒径或激发波长增大时,荧光谱图中峰位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4.
陈军  王林  魏朝阳  邵建达 《光学学报》2023,(21):302-309
大气等离子体刻蚀是一种非接触式、材料去除可控的加工方法,在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大气等离子体刻蚀后元件存在表面形貌恶化的问题,严重影响元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进行氢氟酸刻蚀实验,证明了元件表面形貌的恶化是由氟碳化合物和表面凹坑微结构两个原因引起的。为了解释表面凹坑微结构的形成,提出基于micro-mask壁面反射增强理论的凹坑形成模型,并开展了样品表面旋涂金纳米颗粒充当micro-mask的刻蚀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micro-mask壁面反射增强模型的正确性,为解决大气等离子体刻蚀后元件表面形貌恶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启示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待优生",切实转化他们,我们的物理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而,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通过细心的观察、分析,从环境、教材、教学方法、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找到了待优生形成的根源,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并通过改善外因,使学生在过程学习中逐步形成了科学正确的学习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施教,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习得真知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在教学方面取得的喜人的业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6.
杨思七  张天然  陶占良  陈军 《化学学报》2013,71(7):1029-1034
近来尖晶石相LiNi0.5Mn1.5O4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其相对较差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限制了LiNi0.5Mn1.5O4的大规模应用.金属掺杂被认为是一种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然而,还急需深层次地理解掺杂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金属掺杂的LiM0.125Ni0.375Mn1.5O4(M为Cr,Fe和Co)电极体系的结构与电子性质.计算结果显示,少量的过渡金属M取代LiNi0.5Mn1.5O4晶格中的Ni,能够有效抑制材料在电化学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从锂化相到脱锂相,体积变化率约为4%,而未掺杂的情况为4.7%),提高材料循环性能.体系态密度表明金属掺杂能够减小体系的带隙,进而提高材料的电子传导.另外,通过Li离子的扩散计算,我们发现与未掺杂的LiNi0.5Mn1.5O4相比,Co掺杂使得Li在材料中两条不同扩散路径的扩散能垒分别降低了约90 meV和140 meV,表明Co掺杂有利于Li在材料中的快速扩散.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蜂窝状的分级多孔碳,并以多孔碳为载体通过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备碳载镍(Ni/C)作为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的催化剂。采用XRD、BET、SEM、Raman、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Ni/C室温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多孔碳比表面积高达737 m2·g-1,具有部分石墨化结构;负载的非晶态镍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为10 nm,均匀分布在碳基材。碳载镍对氨硼烷水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镍负载量为30wt%时催化性能最佳,298 K温度下放氢速率达到1 304.67 mL·min-1·g-1,活化能为29.1 kJ·mol-1,并且具备一定的催化稳定性,表明Ni/C可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催化剂应用于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  相似文献   
8.
通过熔融扩散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硫量的有序介孔碳(CMK-3)/硫复合材料(C x Sy).使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比表面积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分析、表征和观察样品.将复合材料组装成钠硫电池,室温下测试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CV)曲线结果表明,室温钠硫电池在1.61 V处有一个还原峰,对应于Na2Sx(x=2~5)的形成;在1.82 V和1.95 V分别有一个氧化峰,对应于Na2Sx(x=2~5)的分解.50%(by mass,下同)硫含量(C1S1)电极0.05C(1C=558 mA·g-1)倍率首周放电容量500 mAh·g-1,50周期循环比容量为305.6 mAh·g-1.交流阻抗数据拟合计算其表观活化能为21.83 kJ·mol-1.本研究可为室温钠硫电池多孔电极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整体柱固相微萃取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检测环境水样中的芳香烃。实验采用的固相微萃取材料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BMA-EDMA))对芳香烃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萃取效率,优化了萃取时间、盐浓度、解吸时间等条件。5种芳香烃在10~100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12~1.316μg/L,相对标准偏差(n=6)为6.5%~18%。用该法分析湖水中的痕量芳香烃,除甲苯外,其他4种芳香烃的加标回收率为90.8%~99.8%。方法适用于快速分析环境水样中的痕量芳香烃。  相似文献   
10.
八节点等参元滑动接触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认为采用八节点等参元计算滑动接触问题时,往往存在较大的接触应力计算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单元具有两种不同的节点。为此,本文提出了双模拟接触边界法,即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节点,形成两个模拟接触边界,并限制“从接触边界”上的节点只能和“主接触边界”上其同类节点形成的模拟接触边界形成接触关系,从而有效的减小了采用八节点等参元计算滑动接触问题时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