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0篇
  免费   1638篇
  国内免费   1256篇
化学   1520篇
晶体学   185篇
力学   1000篇
综合类   128篇
数学   513篇
物理学   317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通过一种结合了CO辅助合成Pt3Ni纳米立方粒子和单原子层Cu壳欠电位沉积再置换为Pd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单原子层Pd壳和Pt3Ni纳米立方粒子核结构的Pt3Ni@Pd/C催化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被用于研究表征此种Pt3Ni@Pd/C催化剂,结果显示大部分Pt3Ni纳米粒子的表面都由{100}族的晶面所构成。而且在这些{100}族的晶面上,单原子层Pd壳通过电沉积的外延生长,也获得了{100}族的晶面。本文进一步对Pt3Ni@Pd/C作为甲酸氧化电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商业Pd/C和原Pt3Ni/C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由于Pt3Ni@Pd/C的单原子层Pd壳的结构和所暴露出的Pd{100}族的晶面,Pt3Ni@Pd/C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甲酸氧化电催化性能。与原Pt3Ni/C催化剂相比较,Pt3Ni@Pd/C催化剂的贵金属质量比活性提高到了7.5倍。此外,与商业Pd/C催化剂相比,Pt3Ni@Pd/C催化剂的比表面活性和Pd质量比活性也分别提高到了2.5和8.3倍。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在改性聚丙烯腈(PAN)膜表面交替沉积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丙烯酸-氧化石墨烯(PAA-GO)混合液,制得了单价离子选择性复合膜。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氧化石墨烯(GO)并在复合膜中均匀分散。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证实了多层聚电解质PEI/PAA-GO成功地组装在基膜上,并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进一步证实了组装过程的均匀性和连续性。接触角和性能测试表明加入GO后,复合膜的亲水性和单价阳离子的选择性明显增大。这种高通量、高选择性的防污复合膜在分离和水的软化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Se掺杂单层MoS2能带结构和光吸特性,并分析了对其光解水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征单层MoS2为直接带隙结构,禁带宽度为1.740 eV,导带底电位在H+/H2还原势之上0.430 eV,价带顶电位在O2/H2O的氧化势之下0.080 eV,具有可见光催化分解水的能力,但氧化和还原能力不均衡,导致单层MoS2作为光催化剂分解水的效率不高。通过Se掺杂计算发现,单层MoS2的禁带宽度变为1.727 eV,相应的光吸收谱变化幅度几乎不变,且体系的形成能较低,表明其热力学稳定性良好。然而,导带底电位调整到H+/H2还原势之上0.253 eV,价带顶电位处于O2/H2O的氧化势之下0.244 eV,平衡了氧化与还原能力,单层MoS2可见光催化分解水的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94.
赵侦超  张维萍 《物理化学学报》2016,32(10):2475-2487
二维层状分子筛前驱体具有三维分子筛的层结构单元,具备母体分子筛的特性,其开放二维片层骨架结构给合成新分子筛以及基于其改性得到新衍生结构分子筛提供新机遇,是近年来分子筛研究领域一个新热点。大量二维片层前驱体可直接合成或通过三维分子筛后处理获得,基于二维片层前驱体人们发展了溶胀、剥层、柱撑、原子扩孔、层重组等层操纵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一些常规方法难以合成或不符合理论规则的分子筛被合成出来,这极大地丰富了二维层状分子筛前驱体的研究领域,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本文概述了二维层状分子筛前驱体的结构特点,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二维层状分子筛前驱体的合成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其改性获得新结构分子筛的新策略,并介绍了在多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法(SILAR)沉积CdS制备type-Ⅱ异质结TiO2/CdS光阳极,用光电化学沉积法在TiO2/CdS表面沉积催化剂(Co-Pi)得到TiO2/CdS/Co-Pi水氧化光阳极。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等对样品结构及组成进行分析,证明CdS与Co-Pi已成功负载在TiO2表面。用已制备的光阳极在中性溶液中模拟水氧化测试,在较低外偏压(0 V(vs Ag/AgCl))和无电子牺牲剂的情况下,即使在可见光照射下,依然得到较高的初始光电流和稳定光电流,分别为1.3和0.5 mA·cm-2,表明制备的光阳极可以在可见光照下有效地驱动水氧化反应。光电化学池的工作原理为,CdS吸收光子产生光生电子-空穴,TiO2和Co-Pi分别传输电子和空穴,空穴进行水氧化,电子转移到阴极完成质子还原。  相似文献   
996.
纳米TiO2由于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良好的光电化学稳定性、制作工艺简单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染料敏化、量子点和钙钛矿等太阳电池中。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纳米TiO2晶体尺寸、颗粒大小和制备方法等明显影响电池的光伏性能,相关研究工作一直是染料敏化、量子点和钙钛矿等太阳电池方面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纳米TiO2作为致密层和骨架层在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纳米TiO2的不同形貌、制备方法以及结构等对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并针对纳米TiO2在后续对电池性能提升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柱层析法(硅胶,C18)从日香桂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8个单体化合物[女贞苷(1),连翘苷(2),(+)-羟基松脂醇-1-O-β-D-葡萄糖(3),(+) 环橄榄树脂素(4), 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对羟基苯乙醇(6),(-) 橄榄脂素(7)和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8)],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5为首次在木犀科植物中发现,4为首次在木犀属植物中发现,2, 3, 7和8为首次在日香桂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998.
郭择良  伍晖 《电化学》2016,22(5):499
硅是已知质量比容量最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制造可靠的高容量硅负极,生产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 但由于充放电过程中锂在硅材料中嵌入与释放,硅材料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以致破碎,并从负极上脱落下来. 硅负极容量随着充放循环次数的增加而迅速下降,是其应用进程中受到的最大制约. 本文结合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研究现状,从硅材料本体结构、整体负极结构两方面介绍几种不同的提高硅负极循环稳定性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稳定性、成本、制备方法等进行比较,提出对未来硅负极材料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99.
聂国隽  朱佳瑜 《力学季刊》2016,37(2):274-283
假设曲线纤维的方向角沿板的长度方向按照线性规律变化,导出了纤维曲线铺设时的参考路径,将参考路径沿板的宽度方向平移可得一种曲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单层板,当这种纤维曲线铺设的单层板对称铺放时即可得相应的曲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基于弹性薄板的小挠度理论,建立了曲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自由振动问题的基本方程,采用微分求积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层合板的自振频率及相应的振型.与已有文献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本文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微分求积法求解本问题时的收敛性,研究了纤维铺放路径和边界条件的不同对曲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频率及振型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种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强动载作用下延性金属的层裂问题,在分析孔洞之间几何关联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新的耦合损伤及孔洞几何信息的孔洞汇合判定方法,同时,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解析了孔洞汇合对损伤快速增长影响的物理机理.通过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和对比相关文献的实验可知:孔洞汇合后不仅引起损伤增长,而且导致了损伤材料内部微孔洞数目的减少、孔洞平均尺寸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