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6篇
  免费   2923篇
  国内免费   4861篇
化学   6409篇
晶体学   325篇
力学   953篇
综合类   241篇
数学   936篇
物理学   648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462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965篇
  2013年   850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770篇
  2009年   775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731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641篇
  2002年   490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二氧化硅胶体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原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DDA/SiO2复合薄膜. TEM图象显示,薄膜中的SiO2纳米粒子为密堆积,薄膜均匀、致密;电子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所组装的薄膜为非晶态膜.载玻片表面组装SiO2纳米粒子薄膜后,透射率随薄膜双层数增加呈现周期变化.薄膜具有增透作用,载玻片双面组装薄膜后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可提高5%以上. PDDA/SiO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质主要由SiO2纳米粒子决定,每一双层的平均物理厚度小于SiO2纳米粒子的粒径,薄膜中存在层间穿插现象,逐层组装的复合薄膜具有单层光学薄膜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2.
利用金溶胶纳米粒子为掩模,结合轻敲模式原子力显微镜(TM AFM)的局域氧化技术和化学湿法腐蚀,对Si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结构加工,得到柱状和环状纳米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氧化过程中AFM针尖与样品平均间距的大小显著影响后续纳米结构的形状.保持一定的氧化偏压、扫描速度和相对湿度,当针尖与样品间距为7.5 nm时,可得到柱状纳米结构;而当间距减小到5 nm时,则得到带芯环状纳米结构.不同几何形状的纳米结构形成的原因是体系中纳米粒子物理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993.
功能高分子材料载体在检测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作为生物活性分子载体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传感器、胶乳、磁性粒子、凝胶)的合成、特点及其在检测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4.
陶跃武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1,22(2):129-132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Bi和Mo的复合氧化物固体材料,运用XRD,IR,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特性和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Bi-Mo-O复合氧化物含有α-Bi2Mo3O12和少量γ-Bi2MoO6晶相;其表面上存在着Lewis碱位(Mo=O和Mo-O-Bi键中的O)及Lewis酸位(Bi^3 );异丁烷的两个甲基H分别吸附在两个相邻的Lewis碱位Mo=O上,形成双位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200℃条件下,用一定的激光激发Mo=O键1000次,异丁烷的转化率可达11.2%,其反应产物是异丁烯、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其中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为90%,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激光促进异丁烷选择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5.
付冬  胡瑞生  阿山  沈岳年 《催化学报》2001,22(6):589-591
具有特定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如ABO3,A2BO4及AB2O4等对某些反应比单一氧化物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1,2]. 然而,有关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AB2O4对有机物燃烧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常用的模型反应大都是一氧化碳或甲烷的催化氧化反应[3]. 超微粒子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表面能等特性,在催化领域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4]. 低温固相合成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超细粒子制备方法[5]; 它具有不使用溶剂,无废液排放,工艺过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属于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 目前,此法在合成多组分复合氧化物及催化化学中的应用仍不多见. 本文以含有结晶水的醋酸铜和醋酸钴为原料,采用低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单组分氧化铜和氧化钴,以及三种不同铜钴比的铜钴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并以二甲苯氧化为模型反应,采用XRD,BET及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手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6.
锆-铝复合氧化物固定相的制备、表征及其色谱性能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无机杂化材料锆铝复合氧化物,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平均孔径5-8nm,并且孔径分布较窄;表面呈现酸碱两性;氧化铝的掺杂可以提高填料的经表面积。同时以酸性、碱性和中性化合物为溶质,对锆铝填料的正相色谱性能和烷基膦酸改性的锆铝填料的反相色谱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锆铝填料适合于碱性化合物分离,并且其分离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随流动相性质而变;烷基膦酸改性的锆铝填料则呈现出反相色谱特征。  相似文献   
997.
环己酮肟在B2O3/Al2O3-TiO2催化剂上的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B2O3/Al2O3-TiO2复合载体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载体中TiO2的含量、B2O3的负载量、载体的预处理温度及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等均对催化剂的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当载体中TiO2含量为60%,B2O3负载量为20%,催化剂经350 ℃焙烧时,环己酮肟的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很高. 用BET,NH3-TPD,XRD和I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织构、表面酸性和晶相等进行了表征,并与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关联,表明催化剂表面中等强度的酸中心浓度与催化剂的选择性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在1.013×105 Pa,(298±2)K及O2-N2气氛下,研究了羟基自由基*OH引发的甲烷光化学反应体系中过氧甲基自由基CH3OO*自身复合反应.反应物和产物采用长光路Fourier红外光谱(LP-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证实产物中有甲基过氧化氢(CH3OOH,MHP)和过氧甲醚(CH3OOCH3,DMP)存在并首次在该体系中发现了羟甲基过氧化氢(HOCH2OOH,HMHP).HMHP的检出表明,CH3OO*自身复合的可能途径之一生成了Criegee中间体过氧次甲基双自由基*CH2OO*.采用G2,G2(MP2)和G2(ful)方法对一些反应的标准焓变和标准Gibbs自由能变化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CH3OO*自身复合生成*CH2OO*及*CH2OO*与H2O反应生成HMHP的途径在热力学上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99.
超浓乳液聚合制备PU/PS的SIPN粉状树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聚氨酯予聚体 (PU ) 苯乙烯 (St)的复合体系 ,用超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IPN)复合聚合物 ,得到了用聚氨酯予聚体改性的聚苯乙烯 (PU/PS)SIPN粉状树脂 .研究了分散相的比例(α)和聚合温度对聚合稳定性及聚合转化率 -时间的关系 ;测定了聚合物胶乳粒子的大小、形态 ,玻璃化温度 ,动态力学性能等 .结果表明 ,超浓乳液聚合较之本体聚合具有较高的聚合速率 ,容易控制所制备的胶乳粒径 ,能够制得PU/PS复合聚合物的SIPN粉状树脂 .该粉状树脂便于加工 ,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有利于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石墨与聚苯乙烯的纳米复合过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石墨具有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 石墨复合导电材料[1~ 3] .石墨作为聚合物导电填料一般以粉末形态居多 .用粉末状石墨填料往往需要较高的填充量才能得到理想的导电性能 .石墨也可以制备成膨胀石墨 ,将它与聚合物复合 ,可以大幅度降低石墨的填充量 .如一般粉末状石墨填料与聚合物复合制备的导电材料其逾渗阀值为 1 5 %~ 2 0 % ,电导率达到 1 0 -4 ~1 0 -7S cm[4 ] ;而若采用膨胀石墨方法 ,逾渗阀值则低于 3% ,电导率可达到 1 0 -2 S cm以上[5~ 7] .Pan等[7] 报道用膨胀石墨与聚合物复合得到纳米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