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5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569篇
化学   581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824篇
综合类   193篇
数学   1082篇
物理学   13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中国科学A辑》2001,31(Z1):27-36
利用在美国基特峰天文台观测到的一个谱斑的高质量光谱, 包括Ha, Hb, CaⅡH和K线以及红外三重线等7条谱线轮廓, 考虑到太阳谱斑的精细结构, 构造了二元模型, 对3个不同的填充因子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热元模型, 热元与冷元的加权平均, 能较好地再生观测到的7条谱线轮廓. 还简要讨论了太阳大气日冕底部的柱密度m0, 宏观湍动速度v 等参量对填充因子以及对加权后的谱线轮廓的影响, 同时把二元模型同一元的半经验模型进行了比较, 指出对二元模型作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2.
讨论横观各向同性体中含一半平面裂纹,在裂纹面上作用有运动点荷载的三维复合型应力强度因子历史,通过积分变换技术,最终将问题归结为求解Wiener-Hopf型积分方程组,该文给出了求解这一类积分方程组的一般性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Abel定理和Cagniard-deHoop方法,求得Ⅱ、Ⅲ型复合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解,最后通过数值结果揭示了横观各向同性材料三维方尖端场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993.
三维有限裂纹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胡海昌教授提出的一类不含强奇异积分的新型面力边界积分方程,针对含平面裂纹三维有限体问题给出了数值分析和半解析数值分析裂式。文中对含圆裂纹或裂纹系的厚板、圆柱,以及含垂直于表面有的椭圆裂纹的矩形板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求解,求得了相应的应力强度因子。将文中计算结果与已有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而计算量较小。  相似文献   
994.
干涉问题中T应力与各向异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德法  陈宜亨 《力学学报》2001,33(4):561-567
采用离散模型(包括半无限主裂纹和近尖微裂纹)研究了各向异性材料主微裂纹干涉问题中T应力对主裂尖参数的影响,并且与相同情况下各向同性材料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列于文中各图。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向异性材料和各向同性材料中T应力对主裂尖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趋势是相似的,但是由于T应力与材料各向异性性质的共同作用,使两种情况下T应力对主裂尖参数的影响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偏差。  相似文献   
995.
Supersaturated Design with More Than Two Level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gO. IntroductionA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is called supersaturated if the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edexceeds the limitation for keeping all the factors estimable, ignoring interactions. Sincesupersaturated designS can accommodate large nUInbers of factors, they are thought usefulin screening experhoellts.The research work on tWO-level supersaturated design was st8lted in the late fifties andearly staies (see [1,101). The subject has been gaining more and more renewed interest inthe last …  相似文献   
996.
设计了多层平板铝电离室,利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产生的30—100keV同步辐射硬X射线,测量了不同材料界面Kovar/Au/Al,Pb/Al,Ta/Al的辐射剂量梯度分布,给出了不同材料界面剂量增强因子DEF.在该装置上同时开展了硬X射线辐照引起的CMOS器件4069的剂量增强效应RDEF研究.采用双层膜结构,通过实验给出辐照敏感参数随总剂量的变化关系,从而给出器件损伤增强因子.这些方法为器件抗硬X射线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提供了实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7.
重点开展了稳态、瞬态X射线辐照引起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剂量增强效应relative dose enhancement effect(RDEF)研究.通过实验给出辐照敏感参数随总剂量的变化关系,旨在建立CMOS器件相同累积剂量时Χ射线辐照和γ射线辐照的总剂量效应损伤等效关系.在脉冲X射线源dense plasma focus(DPF)装置上,采用双层膜结构开展瞬态翻转增强效应研究,获得了瞬态翻转剂量增强因子.这些方法为器件抗X射线辐照加固技术研究提供了实验技术手段. 关键词: X射线 剂量增强因子 总剂量效应 剂量率效应  相似文献   
998.
交变流动蓄冷器的压降因子和阻力系数对实际的工程计算、数值模拟及制冷机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低温交变流动蓄冷器的阻力特性一直缺乏系统的实验结果。文中给出了低温交变流动蓄冷器的压降因子及液氮温区交变流动蓄冷器摩擦系数的拟合公式 ,并为常温下的实验对比 ,对低温蓄冷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热弹性问题的三维无网格伽辽金(Element Free Galerkin, EFG)法计算模型。利用该计算模型对三维复合材料汽轮机叶轮和轴承座进行了热弹性分析,对比了材料方向角及热导率因子、热膨胀系数因子和拉压弹性模量因子不同组合情况下轴承座的最大热变形总位移和当量应力值,讨论了材料方向角及上述正交各向异性因子对热变形和当量应力的影响规律,并与各向同性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维EFG模型的热变形总位移和当量应力相对误差范数分别比有限元法小0.1215%和0.1359%;材料方向角同时影响热变形的大小和方向,但对当量应力方向影响不大;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因子主要影响热变形和当量应力的大小。在考虑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三维复合材料零件结构设计中,当以刚度或强度为主要需求时,材料方向角、热导率因子、热膨胀系数因子、拉压弹性模量因子分别在(45°~60°,8:1:4~10:1:5,(1/6):(1/5):1~(1/5):(1/4):1,(7/5):1:(9/5)~(3/2):1:2)或(0°~10°,(1/10):1:(1/5)~(1/8):1:(1/4),(1/5):1:(1/6)~(1/4):1:(1/5),1:(1/5):(1/10)~1:(1/4):(1/8))范围内取值能有效降低轴承座等结构的热变形和当量应力。  相似文献   
1000.
一直以来,将纳米结构材料用于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时会先测试其吸收光谱,因为一般研究认为,纳米结构材料产生SERS的原因是纳米结构材料对于入射光的吸收产生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因此我们常把SERS的增强因子随波长变化的曲线等同于吸收光谱曲线。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的联系可能是非常间接的,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会产生误导。为了能够阐明两个之间的具体关系,考虑到银纳米粒子(AgNPs)以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而显著提高拉曼散射的能力而闻名, 是制备SERS基底的理想纳米材料,我们从实验和理论两个角度研究了三种不同状态的AgNPs中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增强因子(EF)、吸收光谱以及空间的电场分布。实验上,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银溶胶(Ag-sol),并对Ag-sol做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拉曼的表征实验,统计和计算了银溶胶的EF和吸收光谱。理论上,利用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不同聚合类型AgNPs的仿真模型,模拟计算了与实验相对应的EF随波长变化的曲线以及吸收光谱。结果表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空间分布对吸收和最大EF值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固定位置的共振吸收峰(第一个峰位)主要受“单颗粒类型”效应的影响,而最大EF处的吸收峰(第二个峰位)由“耦合间隙类型”效应引起的蓝移谐振峰主导,且最大EF值及第二个吸收峰的峰位会随着粒子的间隙、偏振角度等因素而变化。研究表明,AgNps样品的吸收光谱和最大EF曲线之间是部分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