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16篇
化学   379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96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278篇
物理学   3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991.
描述了掺氧族离子(O^2-,S^2-,Se^2-)NaCl晶体中(F2^+)H心的制备过程,报道了氧族离子稳定的(F2^+)H心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测量了这些(F2^+)H心的室温避光稳定性。研究表明,氧族离子对F2^+心的稳定作用顺序为O^2-〈Se^2-〈S^2-,而受这三种离子扰动的(F2^+)H心的光谱峰位相对于纯F2^+心的移动大小亦为这一顺序。这一顺序与它们相应元素的电子亲合能顺序相  相似文献   
992.
单晶金刚石磨粒的机械磨损是其磨粒加工过程中磨损的主要形式之一.利用单颗单晶金刚石磨粒划擦Ta12W,跟踪检测了磨粒划擦过程中磨损体积、磨损率和磨损形貌等机械磨损的变化特征,并监测分析了其机械磨损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和时域信号特征.利用G-P算法对金刚石磨粒机械磨损声发射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利用自相关函数法确定了相空间的时间延迟,计算出相空间的双对数图,从而得到金刚石磨粒不同磨损阶段的关联维数.研究结果表明:单晶金刚石磨粒划擦Ta12 W的机械磨损声发射信号具有混沌变化特性,随着嵌入维数的增加,其关联维数的变化趋于平稳,关联维数变化幅值与其磨损率基本呈正效应关系.通过基于G-P算法计算分析磨粒划擦过程中声发射关联维特征,进一步揭示单晶金刚石磨粒机械磨损特性.  相似文献   
993.
大粒径TiO2反射层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大粒径和小粒径两种纳晶TiO2制备双层纳晶薄膜电极,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用有机碱四甲基氢氧化铵做胶化剂制备的两种大粒径纳晶TiO2(粒径为250 nm和150 nm),用它们分别制备薄膜做为反射层;用小粒径纳晶TiO2(10-20 nm)来制备的纳晶多孔薄膜为底层膜,用于吸收大量的染料.研究表明,反射层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对光的反射率,改善了光电输出,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994.
表面活性剂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提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硝酸/醋酸(HNO3/HAc)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吐温20等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来水解钛酸四正丁酯制得前驱体溶液,通过水热法制备纳晶TiO2,并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通过XRD、SEM和UV-Vis对纳晶TiO2薄膜进行表征,并对DSSC进行光电流-光电压(I-V)曲线的测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和不同浓度的CTAB对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时提高了DSSC的光电性能,而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时,DSSC的光电性能反而降低。随着CTAB浓度的增加,电池的光电性能先提高后下降,当cCTAB=0.08 mol·L-1时,DSSC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为5.76%,比不添加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纳晶TiO2所组装的DSSC的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约18%。  相似文献   
995.
接枝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对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离子型单体丙烯酸(AA)及非离子型单体丙烯酰胺(AM)接枝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上,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材料的吸水性及吸水速率,并研究了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对材料分析表明,从及AM成功接枝在CMC上;对吸附物进行了表面分析,扫描电镜图(SEM)显示吸附物表面有大量颗粒状物质,X射线能谱(XPS)证实材料表面吸附了铜离子;在浓度为10mmol/L的铜离子溶液中,CMC-g-P(AA-co-AM)材料的吸附容量为20.30mmol/g.  相似文献   
996.
马星星  轩晴晴  宋秋玲 《化学学报》2018,76(12):972-976
有机氟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新型功能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因此,发展便捷高效的合成方法,将单个的氟原子(-F)、二氟甲基(-CF2H)或者三氟甲基(-CF3)引入有机小分子,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热点.相对于发展相对成熟的三氟甲基化反应,二氟甲基化反应发展相对滞后.利用廉价、易保存的溴二氟乙酸乙酯在Na2CO3的条件下产生二氟卡宾,并顺利发生N-H,O-H的二氟甲基化反应,成功的将二氟甲基引入到有机小分子中.该反应的底物适用性很广,官能团的兼容性也很好,卤素、醛基、硝基、腈基等取代的底物均能顺利的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有效降低依据单一荧光强度定量分析的误差, 充分发挥自组装膜设计灵活、制备简单且分析灵敏度高的优点, 提高荧光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本文提出构建“内标”式自组装膜, 即于硅烷化石英表面分别组装吖啶橙(AO)和量子点CdTe. 以AO为内标, CdTe为荧光探针, 通过静电吸引作用于AO和CdTe之间, 依次组装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和壳聚糖(CS). PSS和CS的组装有效地“屏蔽”了AO, 使其荧光强度I1不随分析物种浓度的引入而变化, 这样既可发挥荧光内标作用, 又使膜外层量子点CdTe的荧光强度I2随分析物种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所构建的自组装膜双重荧光强度比I2/I1不随激发光强度的波动和传感器位置的移动等微环境变化而变化, 但与被分析物种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从而实现了直接利用I2/I1准确定量的“内标”式荧光分析, 显著提高了荧光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8.
邻菲罗啉、己二酸和硝酸铜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新颖的四核铜配合物[Cu4(phen)4(NO3)2(H2O)2-(adip)4/4(Hadip)4/2](NO3)2·2H2O(其中H2adip=己二酸),并经元素分析,IR,UV,TG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146(2)nm,6=1.0261(2)nm,c=1.8285(4)nm,a=91.66(3)°,β=92.19(3)°,γ=112.76(3)°,V=1.7520(6)nm3,Z=1,Dc=1.639 g/cm3,c66H66Cu4N12O28,Mr=1729.47,F(000)=886,μ=1.294mm-1,R1和wR2分别为0.0447和0.1141.己二酸根通过4个羧基O将两个U形双核亚单元联接成具有一个对称中心的双U形四核结构,其中每个U型亚单元包含晶体学上不对称的2个Cu(Ⅱ)原子.每个Cu(Ⅱ)离子均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环境,除与己二酸氢根(Hadip)、己二酸根(adip)和邻菲罗啉(Phen)的N,O配位形成锥底平面外,其中的1个Cu(Ⅱ)与水配位,而另一个Cu(Ⅱ)则与硝酸根配位.配合物晶体结构中存在着广泛的氢键和π…π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邻菲罗啉、己二酸和硝酸铜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新颖的四核铜配合物[Cu4(phen)4(NO3)2(H2O)2- (adip)4/4(Hadip)4/2](NO3)2•2H2O (其中H2adip=己二酸), 并经元素分析, IR, UV, TG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征. 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a=1.0146(2) nm, b=1.0261(2) nm, c=1.8285(4) nm, α=91.66(3)°, β=92.19(3)°, γ=112.76(3)°, V=1.7520(6) nm3, Z=1, Dc=1.639 g/cm3, C66H66Cu4N12O28, Mr=1729.47, F(000)=886, μ=1.294 mm-1, R1和wR2分别为0.0447和0.1141. 己二酸根通过4个羧基O将两个U形双核亚单元联接成具有一个对称中心的双U形四核结构, 其中每个U型亚单元包含晶体学上不对称的2个Cu(II)原子. 每个Cu(II)离子均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环境, 除与己二酸氢根(Hadip)、己二酸根(adip)和邻菲罗啉(Phen)的N, O配位形成锥底平面外, 其中的1个Cu(II)与水配位, 而另一个Cu(II)则与硝酸根配位. 配合物晶体结构中存在着广泛的氢键和p×××p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国际计算工程科学会议1991年8月12日—16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举行是计算力学学科第3次大型国际性会议.会议组委员主席是美国乔治亚工学院S.N.Atluri 教授,有26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近200人出席会议.会议中心内容是计算机在计算工程科学和力学领域中的应用;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