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化学   896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物理学   1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8 毫秒
91.
pH值对亚甲基蓝/β-环糊精包合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亚甲基蓝/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平衡常数(简称包合常数K)。并探讨了包合物溶液放置时间、亚甲基蓝初始浓度、溶液pH值对包合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结比为1∶1,溶液放置时间和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不影响亚甲基蓝/β-环糊精的包合常数,溶液pH对包合常数有较大的影响,pH=3~10时包合常数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包合常数在pH=7时为1×104L/mo。l  相似文献   
92.
巯基乙酸自组装膜DNA电化学传感器对转基因NOS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转基因植物中常用的根癌农杆菌终止子(NOS)为检测对象, 将巯基乙酸自组装于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乙酸自组装单分子膜, 再利用乙基-(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活化作用将NOS探针ssDNA序列固定于金电极表面形成NOS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以亚甲基蓝(MB)为杂交指示剂, 对NOS靶基因相关序列进行了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3.
以乙醇为溶剂, 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用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TiO2皆为锐钛矿相, 金属Ag颗粒沉积在TiO2表面, 粒径为2 nm左右, 比表面积较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 最高可达151.44 m2·g-1; UV-Vis光谱和光催化实验表明: Ag修饰使TiO2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 亚甲基蓝在该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溶剂热法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 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 Ag摩尔分数为5%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4.
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亚甲基蓝的电还原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极谱法研究亚甲基蓝(MB)的电极吸附过程早有报道.近几年,用光谱电化学法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又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但在光透薄层电极上,由于光程太短,测试溶液浓度较高,导致亚甲基蓝发生聚合,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测定.为此本文利用特制的比色皿型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池,在低浓度条件下研究其在SnO_2镀膜玻璃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95.
凌可庆 《有机化学》1996,16(6):518-523
本文研究了十七种2-芳基吲哚(1a-1q)在甲醇-乙酸介质中的亚甲基蓝(MB)敏化光氧化反应, 发现有十五种吲哚(1a-1o)以85%-95%的产率给出2,2'-二芳基-[2,3'-联-1H-吲哚]-3(2H)-酮(2a-2o), 而2-(4-硝基苯基]吲哚(1p)和2-联苯基吲哚(1q)则分别生成2-甲氧基-2-(4-硝基苯基)-1,2-二氢-3H-吲哚-3-酮(7p)和2-联苯基-4H-3,1-苯并恶嗪-4-酮(11q), 其中7p在分离过程中失去甲醇分子给出2-(4-硝基苯基)-3H-吲哚-3-酮(10p)。  相似文献   
96.
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氨性介质中,铜对H2O2氧化次甲基蓝褪色反应有强烈催化作用。研究发现,次甲基蓝的氧化产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强荧光,据此建立一种测定痕量铜的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本法检出限达0.02ng/mL,铜的质量浓度在0~6ng/m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F)有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7.
普鲁士蓝膜修饰极循环伏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普鲁士蓝(PB)膜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膜中电活性中心间的相经作用导致PB膜电极的伏安行为偏离理想表面波,用有限扩散边模型解释了高电位扫速下膜电极的伏安行为,在含钾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测得PB膜中电荷传输扩散系数为10^-9-10^-11cm^2/s。  相似文献   
98.
耐尔蓝-铌钼杂多酸-聚乙烯醇-124体系测定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祖碧  徐其亨 《分析化学》1992,20(5):520-523
在聚乙烯醇-124存在下,耐尔蓝与铌钼杂多酸形成离子缔合物的适宜条件为:在0.025~0.10mol/L硫酸溶液中形成铌钼杂多酸;在1.1~1.8mol/L硫酸溶液中耐尔蓝与铌钼杂多酸形成离子缔合物。缔合物的组成比为NB:NbMo=3:1,λ_(maX)在615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为2.46×10~6L.mol~(-1).cm~(-1),符合比耳定律范围0~1.2μg Nb/25ml,至少稳定5h。考察了43种共存离子的影响,绝大多数元素不干扰测定。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已用于合金钢和岩矿中铌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
钼蓝光度法测定蔗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中发现,在0.27 mol.L-1硫酸介质中,钼酸铵与蔗糖发生显色反应生成钼蓝,所生成的钼蓝最大吸收波长在700 nm,蔗糖溶液在0.15~19.07 mg.L-1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5×104L.mol-1.cm-1。方法的选择性良好,用于甘蔗汁样品的测定,结果的RSD在0.53%~0.66%之间,相应于测定的蔗糖浓度范围为119~157 g.L-1,回收率在97.9%~102.4%。  相似文献   
100.
A new dinuclear Tb(Ⅲ) 4-cyanobenzoate complex [Tb2(4-cba)6(phen)2] (4-Hcba = 4-cyanobenzoic acid and phen = 1,10-phenanthroline) 1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reaction in an ethanol/water mixed solution at 100℃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Crystallographic data: C72H40N10O12Tb2, Mr=1554.98, triclinic Pi, a = 9.903(3), b = 11.769(8), c = 15.078(8)A, a = 111.42(12), It = 96.37(19), γ = 101-24(14)°, V= 1572(1)A3, Z= 1, Dc = 1.642 g/cm^3, F(000) = 768 μ = 2.305 mm^-1, the final R = 0.0205 and wR = 0.0543 for 5479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s that 1 displays an isolated dinuclear structure. Two eight-coordinated Tb(Ⅲ) ions are bridged by four 4-cba ligands in the syn-syn bidentate coordination mode, and two other 4-cba ligands chelate these two Tb(Ⅲ) ions. The title complex molecules are connected through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to generate a on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chain, The characteristic infrared spectra, luminescent properties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