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化学   531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63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161篇
物理学   3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卢秀慧  徐曰华  于海彬  林璜 《中国化学》2005,24(10):1339-1342
The mechanism of a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singlet dichloromethylene germylene and ethyle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B3LYP/6-31G* method, including geometry optimization and vibrational analysis for the involved stationary points on the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Energies for the involved conformations were calculated by CCSD(T)//B3LYP/6-31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surface energy profile obtained with CCSD(T)// B3LYP/6-31G* method for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singlet dichloromethylene germylene and ethylene,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the dominant reaction pathway is that an intermediate INT1 is firstly formed between the two reactants through a barrier-fre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61.7 kJ/mol, and the intermediate INT1 then isomerizes to an active four-membered ring product P2.1 via a transition state TS2, an intermediate INT2 and a transition state TS2.1, in which energy barriers are 57.7 and 42.2 kJ/mo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2.
基于二茂铁羧酸配体的镉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茂铁甲酸根FcCOO-(Fc=(η5-C5H5)Fe(η5-C5H4))为主要配体,合成了3个新的配合物[Na2Cd( μ32-FcCOO-)222-FcCOO-)2(CH3OH)2]n (1)、[Cd(phen)(FcCOO-)(η2-FcCOO)(H2O)](phen=邻菲咯啉) (2)、[Cd(Det)(η2-FcCOO-)(FcCOO-)](H2O)2(Det=二乙撑三胺) (3)。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二茂铁甲酸根采用μ32-FcCOO-和μ22-FcCOO-的配位方式将Cd2+和Na+连接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配合物23均为单核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二茂铁甲酸根都采用 FcCOO-和η2-FcCOO-的方式配位。2中phen以双齿螯合形式配位,水分子参与配位,中心镉离子配位数为6。3中Det以三齿螯合形式配位,中心镉离子配位数也为6,但水分子未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93.
以1-(4-三氟甲基苯基)异喹啉(tfmpiq)为主配体,二(二(4-三氟甲基苯基)膦酰)胺(tfmtpip)为辅助配体,成功合成了Ir髥配合物Ir(tfmpiq)2(tfmtpip),并得到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Ir(tfmpiq)2(tfmtpip)的分解温度为37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Ir(tfmpiq)2(tfmtpip)的发射光谱主要是MLCT发射,峰位置为613 nm,量子效率为3.7%,HOMO和LUMO轨道能级分别为-5.62和-3.54 e V。基于Ir(tfmpiq)2(tfmtpip)的器件ITO/TAPC(40 nm)/Ir(tfmpiq)2(tfmtpip)(x%)∶mCP(20 nm)/TmPyPB(40 nm)/LiF(1 nm)/Al(100 nm),当掺杂浓度为4%(w/w)时,器件达到最大功率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为5.73 lm·W-1和7.13 cd·A-1,而且器件在12.8 V的驱动电压下达到亮度10 542 cd·m-2。  相似文献   
94.
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Ag@AgBr/CNT/Ni表面等离子体薄膜催化剂,以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和光谱特性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用罗丹明B(RhB)作为模拟污染物对薄膜的光催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测定,采用测定薄膜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向反应系统中加入活性物种捕获剂的方法对薄膜光催化机制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下制备的Ag@AgBr/CNT/Ni薄膜是由少量碳纳米管(CNT)和表面沉积纳米Ag粒子的AgBr晶体构成的复合薄膜。薄膜具有突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光催化罗丹明B 20 min,Ag@AgBr/CNT/Ni薄膜的降解率是Ag@AgBr/Ni薄膜的1.32倍,是P25 TiO_2/ITO多孔薄膜的21.6倍。在保持光催化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循环使用5次。CNT的存在使薄膜电荷传导性能和光催化还原溶解氧的性能大幅增加,是所制薄膜相对于Ag@AgBr/Ni薄膜光催化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薄膜光催化罗丹明B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长柱十大功劳中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盐酸-甲醇(体积比1:100)混合溶液超声提取,C18柱色谱分离,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磷酸调Ph值至3.0)(体积比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5 nm.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加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9%,1.43%; 100%,1.93%; 99%,2.82%.  相似文献   
96.
使用不同浓度(0~67%)的硝酸对活性炭载体进行预处理,以H2PdCl4为前驱体,用浸渍法制备理论负载量为5%的Pd/C催化剂.浸渍过程中的吸附实验表明,Pd前驱体的平衡吸附量随预处理硝酸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尤其是浓硝酸预处理的活性炭载体,其上仅有62.54%的Pd前驱体吸附,而37.46%的Pd前驱体仍在水浆液中.分析发现,Pd前驱体的平衡吸附量主要取决于活性炭的零电荷点,表面电荷模型能较好地描述Pd前驱体的吸附规律.当使用浓度≤5%的硝酸进行预处理时,Pd的粒径随硝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硝酸浓度继续增加时,Pd粒径急剧增大.Pd前驱体的平衡吸附量与Pd粒径的大小无直接关系,而Pd前驱体在活性炭表面上吸附物种及数量的不同也对Pd粒径的大小产生影响.活性炭表面基团的增加抑制了PdClyx-吸附物种的生成.当使用≤5%的硝酸处理活性炭时,Pd前驱体的吸附形态主要为PdClxy-和Pd0;当硝酸浓度>5%时,没有检测到PdClyx-的存在.  相似文献   
97.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每条数据所包含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使得数据不可避免地含有异常值,且随着维数的增加,异常值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传统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对异常值特別敏感,基于MCD估计的主成分聚类方法虽然对异常值具有防御作用,但是在高维数据下MCD估计的偏差过大,其稳健性显著降低,而且当维数大于观测值个数时MCD估计失效。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MRCD估计的稳健主成分聚类方法,数值模拟和实证分析表明,基于MRCD估计的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效果优于传统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和基于MCD估计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尤其是在维数大于样本观测值的情况下,MRCD估计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8.
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一定直径[111]晶向的硅纳米线填充不同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加热过程, 通过可视化和能量分析的方法判断复合结构中硅纳米线和碳纳米管的热稳定性. 通过讨论碳纳米管的空间限制作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对碳纳米管和硅纳米线的热稳定性变化进行初步解释. 研究发现碳纳米管中硅纳米线的热稳定性和碳纳米管的直径关系密切: 当管径较小时, 硅纳米线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当管径增大到一定大小时, 硅纳米线的热稳定性会突然显著地下降, 直到硅纳米线与管壁不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硅纳米线的热稳定性才会恢复. 而硅纳米线填充到碳纳米管中对碳纳米管的热稳定性有着明显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9.
张建清  李明  张思  张峰  卢亚楠 《化学通报》2016,79(4):366-371
为更加快速灵敏简单的检测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残留,通过原位聚合法,以10%的乙腈甲苯溶液为溶剂,MAA为功能单体、EGDMA为交联剂(模板分子与之比例为1:4:20),制备分子了印迹聚合物。通过包被MIP到96孔板上研发了以化学发光法检测的MG-MIP-96孔检测板,其标准曲线为y=-29197.49x + 1945998.45,R2 = 0.9416,线性范围时30-66.64ng/ml。检测限为3.355ng/ml,批内变异系数范围为7.38%-18.07%,批内回收率范围为103.41%-144.45%。批间变异系数范围为12.45%-17.52%,批间回收率范围为100.07%-143.20%。以孔雀石绿结构类似物副品红(PA)和结晶紫(CV)进行特异性检测的交叉率分别为27.97%、30.97%。说明此新型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高等数学教学方案的研究与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指导思想与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对现代科技人才的数学知识结构、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我国目前工科数学的数学体系绝大部分仍然沿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传统的工科数学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 ,工科数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高等数学是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而传统的教学方案 ,重知识的传输 ,轻能力的培养 ;重技巧的训练 ,轻数学思想的学习 ;重理论教学 ,轻数学应用的训练 .由此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