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化学   466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37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66篇
物理学   2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CASTEP软件构建Mg8Sn4-xMx(M=Al、Cu;x=0、1或2)晶体结构模型,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其晶格常数、结构稳定性和弹性常数,并分析不同量的M原子固溶于Mg2Sn后体系的电子特性、弹性性能和本征硬度.计算结果表明,M原子能自发固溶于Mg2Sn相,且所得Mg8Sn4-xMx(x=1或2)晶体结构均可稳定存在;当2个M原子固溶于Mg2Sn时,使其晶体结构由立方晶系转变为四方晶系.态密度分析表明,M原子固溶后体系原子存在明显轨道杂化现象,表现出较强的共价键,增加M原子固溶量不会改变各原子对态密度的贡献规律,但会提高该原子对电子对态密度的贡献度.弹性性能和本征硬度分析表明:Mg2Sn中固溶M原子后,体系力学性能仍稳定,增加M原子固溶量,体系硬度逐渐降低,韧塑性不断提高,即M原子固溶量增加能提升体系的...  相似文献   
862.
在CVD沉积SiC过程中,载气体H2与沉积SiC基体表面的反应影响沉积速率和沉积产物品质,因此研究这些微观反应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H2在3C-SiC(111)(硅原子暴露面)和3C-SiC(-1-1-1)(碳原子暴露面)面的吸附位置、吸附能、电子结构和覆盖率等吸附情况。发现H2倾向于吸附在3C-SiC(111)面,H原子的最稳定吸附位为OT位(顶位)且属于化学吸附。H2在吸附时会自发解离为两个H原子,以双顶位形式吸附在两个相邻的Si原子上。该过程中基体表面Si原子的电子向H偏移,此时两者的主要相互作用源于Si原子的p轨道和H的s轨道的重叠杂化。通过计算氢气在表面的覆盖率,发现吸附能随着覆盖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低H覆盖率(θH≤4/9 ML)下,H原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随着H覆盖率的增加(θH>4/9 ML),H原子之间排斥力逐渐增大,吸附能增加趋缓,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863.
产于加拿大的宝石级铬钙铝榴石(又称沙弗莱石),常具有特殊的绿色团状色带,其黑色或深绿色的核心往往被边缘的翠绿色色带包围,形似“蛙卵”。为了探究加拿大具“蛙卵”状色带沙弗莱石的宝石学性质以及谱学特征,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 LA-ICP-MS、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该区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探明色带的颜色成因以及不同色区成分和谱学的变化。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加拿大沙弗莱石均以钙铝榴石成分为主(核部:Grossular>55.64 mol%;边缘:Grossular>83.90 mol%),但不同颜色区域的Cr2O3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在色带中心的深色核心区域呈现较高的钙铬榴石成分(Uvarovite平均为21.49 mol%),其中黑色的核心还具有较高的Ti含量(TiO2>1.9 Wt%)。除此之外,样品还均含少量的Fe以及微量的V, Mg和Mn。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研究表明,Cr为主要的致绿色元素、 Fe为致黄色元素。位于蓝紫区435 nm左右和红区603 nm左右的吸收带主要是由于Cr  相似文献   
864.
以罗丹明B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化合物N-(3’,6’-双(二乙基氨基)-3-氧杂螺环[异二氢吲哚-1,9’-氧杂蒽]-2-酰基)-4-甲氧基苯甲酰胺(RHL)。通过罗丹明B酰肼(RA)与对甲氧基苯甲酰氯反应的单因素考察,得到最优合成条件:反应溶剂为乙酸乙酯,反应温度80℃,三乙胺作为缚酸剂,反应时间10 h,投料比n(RA)∶n(对甲氧基苯甲酰氯)=1.0∶1.3。通过测定溶剂、 pH、金属离子对化合物RHL荧光强度的影响,发现RHL在乙醇-水(1∶1, V/V)体系中,pH在1.50~7.02范围内发射出新的强烈的橙红色荧光,RHL对pH的荧光传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且绝大多数金属离子对体系无干扰。  相似文献   
865.
有机锡的羧酸配合物因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以及多变的结构类型受人们的广泛关注1~4。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锡原子的配位形式决定于直接与锡原子相连的烃基的结构和羧酸基配体的类型56。为了研究该类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结构关系近年来合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有机锡的羧酸配合物。尤其是对羧酸配体中具有额外孤电子对的有机锡羧酸配合物的研究导致了许多新型结构的有机锡化合物的发现7~9。为探索三烃基锡羧酸配合物的结构类型、羧酸配体中杂原子与锡原子的作用方式以及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本文合成了三苄基4吡啶甲酸锡结晶水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