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108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81.
以2,4-二氯苯乙酸、4,4''-联吡啶分别和硫酸镁、氯化钙和硝酸镉反应,采用自然挥发法制备了3个配合物[Mg(DCBA)2(H2O)4]·3(4,4''-bipy)(1)、[Ca(DCBA)(H2O)4]·DCBA·H2O(2)和[Cd(DCBA)2(H2O)2]·2H2O(3)(DCBA=2,4-二氯苯乙酸,4,4''-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研究了配合物3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3均为零维结构,其中,配合物1中存在O-H…O、O-H…N、C-H…O、C-H…Cl和O-H…π氢键作用,而配合物2和3中存在O-H…O和C-H…Cl氢键作用,并以此分别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2.
基于接触约束法和LuGre摩擦模型对在重力场作用下作大范围旋转运动的柔性梁系统和斜坡发生含摩擦斜碰撞的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运用刚柔耦合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大范围运动的柔性梁进行离散化和动力学建模, 在碰撞时采用冲量动量法求出跳跃速度, 其次在法向上引入接触约束求解出碰撞力, 在切向上采用LuGre摩擦模型分两种方式求解摩擦力, 第一种是在滑动时摩擦力由摩擦系数和碰撞力计算得出, 黏滞状态下引入切向约束计算拉格朗日乘子反应实际摩擦力, 根据黏滞/滑动切换判断计算出碰撞过程摩擦力(与Coulomb摩擦模型计算摩擦力一致); 第二种根据LuGre摩擦模型摩擦系数和法向碰撞力计算其摩擦力, 从而在碰撞时无需黏滞/滑动切换, 采用相同的摩擦力计算公式. 通过与Coulomb摩擦模型对比发现, LuGre摩擦模型描述碰撞切向摩擦过程更精确, LuGre摩擦模型黏滞时建立约束方程和碰撞采用统一的摩擦力公式这两种建模方式描述的斜碰撞动力学特性没有区别, 进而说明采用法向接触约束和LuGre摩擦模型具有满足碰撞非嵌入情况、避免黏滞/滑动切换、描述摩擦力相对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83.
稀土元素对合金高温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在形成Cr2O3/Al2O3膜的合金内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可促进Cr/Al的选择性氧化,改变Cr2O3/Al2O3膜的生长传质机制,降低氧化膜的生长速率并改善其粘附性,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然而,稀土元素对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机制目前尚存争议。在系统归纳近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已有稀土元素微观作用模型进行了总结,并从稀土元素对Cr2O3和Al2O3膜的生长传质机制和氧化膜及氧化膜与金属基体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4.
巧用简易物理实验演示“三角支架”的受力谷玉凤(大庆铁人中学163411)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巧用物理演示实验,有助于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三角支架”各结点处的受力情况分析,是学生难于理解、倍感抽象的难点.在讲授这个问题时,...  相似文献   
85.
 采用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制备了不同组成、不同分子量的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并用GPC、FTIR、1H-NMR、DSC和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该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初始投料中两单体的比例,可以调节共聚酯的分子结构;调节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可以调节共聚酯分子量,进而影响到其形态与性质.采用高分子量的共聚物进行电纺丝加工,得到了微米级超细纤维无纺布,由SEM可观察到纤维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粘结.在孔隙率约为75%左右的情况下,该无纺布的抗拉强度可达6.1 MPa,延伸率为500%.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螯合配体及辅助配体的设计与筛选, 构筑了一种全新的天蓝光铱金属配合物(MeFPyPy)2Ir(dipcMePy)(简称MFPMP), 实现了三重态配体中心、 三重态金属-配体电荷转移和/或三重态配体-配体电荷转移跃迁类型混合比例较优化的发光过程. 以MFPMP作为发光体的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现了半峰宽为52 nm, 最大发光波长为476 nm的窄光谱、 单峰型、 高亮度、 高效率天蓝光发射, 并在1000 cd/m2的实用亮度下保持了25%以上的外量子效率(EQE), 与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相当. 本工作为进一步开发色纯度更高、 更具有实用性的磷光配合物发光材料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7.
发展了首例烯丙型醇与取代肼的对映专一性烯丙型烷基化反应.在钯/外消旋2,2'-双(二苯膦基)-1,1'-联萘(BINAP)/硼酸的催化下,一系列高度对映富集的烯丙型醇与取代肼于室温进行烯丙型烷基化反应,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立体构型的保留率大于95%,适于合成高对映纯度的烯丙型肼.另外,该反应的唯一副产物是水,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88.
Two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 [Cd(EBLA)(ip)(H2O)](1) and [Ni(EBSA)(im)2(H2O)]n(2)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and solution methods using 2,2'-dithiosalicylicacid(EBSA), 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ip), imidazole(im), Cd(NO3)2·4H2O and Ni(NO3)2·6H2O.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FT-IR. Meanwhile, the crystal structures,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complex 1 and thermogravimetrie analysis of complex 2 have been studied. In complex 1, 2,2'-dicarboxydiphenylthioether(EBLA) was prepared with 2,2'-dithiosalicylicacid(EBSA) in situ reaction by hydrothermal method. Complex 1 is a dinuclear structure and Cd2+ is five-coordinated in a distorted trigonal bipyramidal geometry. Complex 2 is a one-dimensional infinite linear chain and Ni2+ is six-coordinated to form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Hydrogen bonding and π-π interactions are observed in these complexes.  相似文献   
89.
守谷   《物理学进展》2011,4(2):255-286
在对金属磁性理论的历史背景作了简短的回顾以后,本文概要地综述了在此领域中基于非常普遍的自旋涨落概念的磁性统一图象的新近进展。人们熟知的局域矩图象是普遍自旋涨落理论的一个极限形式,而其相反的极限则为弱铁磁金属。这里,主导的是自旋涨落的长波模式。后者的理论是在最近廿年内建立的。许多铁磁金属,包括铁和镍,被认为是处于这两个极限的中间情况。最近的研究集中在发展一个内插于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极限中间的统一理论。对现状及今后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0.
出土玉器溯源是探索华夏玉器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关键所在,无损测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界对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研究,但至今为止,无损技术仍然是制约出土玉器溯源研究的瓶颈所在。利用便携红外光谱(portab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p-FTIR, 带漫反射附件)+ 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portable X-ray flourescence, p-XRF)技术组合对山东省文物与考古研究院发掘的大汶口文化出土蛇纹石质玉器的物相和化学组成进行了无损测试以及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探索。测试结果显示,大汶口文化的蛇纹石玉存在两种成因类型,其中7件玉器(M1005:3,M1006:4,M1013:12,M20:30,M11,T333:2B①:2,M49:04)属于超基性岩型,Fe,Cr和Ni含量较高,含较多磁铁矿包体,磁性较强,Cr/Ni值小于1且多数小于0.7,与现代泰山玉的产地特征基本一致,最大可能就地取材于附近的泰山山麓,为泰山玉的使用时间提前到5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另外4件玉器(M2004:1、B型环、M25:26、M26)具有低Fe,Cr和Ni含量,为富镁碳酸盐接触交代变质类型,其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上述研究结果确认p-FTIR和p-XRF结合能够实现对考古现场及馆藏多数未知玉器材料的快速鉴定,具有无需制样、矿物类型和元素组成可相互验证、无荧光干扰等优点,对部分特定类型的蛇纹石质出土玉器/材料可进行产地来源分析,是一种有优势的出土玉器无损测试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