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化学   175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纳米银凝胶应用于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上栗县长平卫生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纳米银凝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阴道感染率及出血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80.3%),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阴道感染率(1.64%)及出血率(3.28%)分别明显低于常规组的阴道感染率(13.11%)与出血率(18.0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纳米银凝胶应用于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显著,纳米银凝胶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减少阴道出血、阴道感染的情况发生,能够很好地弥补宫颈环形电切术的不足,能够极大程度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是慢性宫颈炎的理想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2.
利用254 nm紫外光照射山茱萸水提液在室温下制备了纳米银, 并通过UV-Vis光谱检测其在410 nm附近的等离子体共振峰; 研究了溶液pH值、 料液比以及反应时间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纳米银的最优合成条件: pH=7.0, 料液比1∶1, 反应时间1 h. 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纳米银的晶体结构、 粒径、 表面性质和形貌等进行表征发现,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制得的纳米银为面心立方结构, 呈近球形, 平均粒径(55.4±0.9) nm, 分散均匀, 表面带负电(-10.2 mV),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制得的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 抗菌及抗癌活性. 当纳米银浓度为62.5 μg/mL时,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0.0%; 对S. aureusE. coli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9和7.8 μg/mL; 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SW620的IC50值分别为23.1和35.1 μg/mL.  相似文献   
83.
乙基麦芽酚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该分子可能以“平面”或“立体”两种分子构型存在.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别对两种可能存在的构型进行了分子模拟计算,其中“平面”构型分子的理论计算拉曼光谱与实验值高度吻合,而“立体”构型分子的理论计算拉曼光谱与实验值差异显著.表明乙基麦芽酚分子是以“平面”分子构型存在.分别通过“银胶法”和“...  相似文献   
84.
向2种不同电性的纳米银溶胶中分别加入KCl、KBr、KI、KNO3、Mg(NO3)2、Al(NO3)3、K2CO3、K2SO4、KOH和HNO3电解质溶液,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研究电解质对纳米银的显微结构和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解质离子在纳米银胶体表面吸附程度以及导致纳米银胶体聚集和生长程度不同,从而对纳米银胶体的分散状态和表面电势产生不同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导致其对相同电性纳米银粒子和不同电性纳米银粒子的显微结构和光谱学性质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5.
采用四氢硼钠制备了较稳定的纳米银,并用凝血酶(TB)适体修饰纳米银制各了识别凝血酶的适体纳米银探针.在pH 7.0的Tris-HCl缓冲溶液及KCl存在下,适体纳米银探针与凝血酶特异结合生成G-四分体和纳米银聚集体,导致体系在480 nm处的共振散射峰增强.随着凝血酶浓度的增大,生成的纳米银聚集体越多,共振散射强度线性...  相似文献   
86.
高灵敏基底材料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应用的关键。本研究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氮化钛(TiN)薄膜与贵金属银复合,利用两者协同效应提高SERS灵敏度。借助XRD、SEM、UV-VIS和Raman等测试手段系统探究了电化学沉积参数对复合基底SERS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沉积液浓度为5 mmol/L、沉积电压为5 V及沉积时间为5 min时,复合基底单质Ag和TiN两种物相共存,Ag纳米颗粒沿优势晶面生长,银颗粒在TiN薄膜上生长为棒状结构,分布均匀。与其他沉积参数下制备的基底相比,上述条件下合成的复合薄膜展现出较明显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双峰,表明体系中Ag和TiN两相间产生等离子体共振叠加效应,电磁场耦合作用增强,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作用增加,薄膜表面形成更多的SERS“热点”,并有助于促进电荷转移,进而赋予基底较为优异的SERS性能。这证实了优化电化学沉积参数来调控复合薄膜形貌从而改善SERS基底性能的可行性,可为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Ag/TiN复合薄膜作为SERS基底材料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7.
在金电极表面电沉积银为氧化还原探针,利用有机多孔材料(PTC-NH2)、纳米金(nano-Au)固载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制备出用于检测甲胎蛋白(AFP)的安培型免疫传感器。通过交流阻抗技术、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考察了孵育时间、测试液pH值等实验条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电极的修饰过程进行了表征。该传感器对AFP有良好的电流响应,线性范围分别为1.0~20.0ng/mL和20.0~60.0 ng/mL,检测限为0.6 ng/mL。  相似文献   
88.
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正/负电性纳米银对不同pH值的甲基橙(MO)溶液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电性纳米银(P-Ag)与甲基橙作用形成新的复合物,吸收光谱表现为复合物体系的性质.负电性纳米银(N-Ag)与甲基橙静电排斥作用,相互作用较弱,吸收光谱仅表现为两者简单叠加.在正电性纳米银-甲基橙体系中,S1→S0荧光明显增强.当溶液pH=2.1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大,当pH=4.8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小;S2→S0荧光减弱,且与体系的pH值关系不大.在负电性纳米银-甲基橙体系中,仅少量纳米银存在条件下,S1→S0荧光略增强.在溶液pH=2.1时,荧光增强比率最大;S2→S0荧光明显减弱,且与体系的pH值关系不大.分析认为,不同电性的纳米银对甲基橙光谱学性质影响不同,与纳米银与甲基橙分子间相互作用、纳米银的局域场增强效应以及无辐射能量转移作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
纳米银掺杂的高效率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种基于掺杂纳米银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料的高衍射率全息电控光栅的制备及特性。通过在原有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体系中添加适量的纳米银颗粒以制备体全息光栅,实验研究了掺杂不同质量比的纳米银颗粒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体光栅的衍射效率、驱动阈值电压、响应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掺杂纳米银材料,能够优化聚合物和液晶两相分离结构,使聚合物与液晶分离更加彻底,显著提高H-PDLC体光栅的一级衍射效率,同时能改善体光栅的电光特性,缩短响应时间。初步分析表明,由于纳米银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和体系折射率匹配的优化改善了H-PDLC光栅的特性。  相似文献   
90.
微乳液聚合制备纳米银/聚苯乙烯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柠檬酸钠为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以水合肼还原银氨络离子制备出稳定的单分散胶态纳米银。以制得的纳米银溶胶,通过正相微乳液聚合,制备纳米银/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研究了纳米银的光吸收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银纳米颗粒属立方晶系,平均粒径约10 nm,且无团聚及氧化现象;聚合过程中,纳米银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尺寸未发生明显变化。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聚苯乙烯基体重均分子量达4.03106,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1;热重-示差扫描量热(TG-DSC)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