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1篇
化学   100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章永凡  李奕  林伟  陈勇  李俊 《化学学报》2005,63(19):1802-1806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和平板模型对H2在ZrC(111)面上的反应途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H2在该表面上的解离易于发生. 通过考察各中间态的能带结构, 在H2解离的过程中, H 1s诱导态(占据)所处能量位置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同时清洁表面中处在费米能级下方的以表面Zr原子4dxz/dyz为主要成分的能带消失. 上述能带结构分析结果再现了活性表面态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并与光电子能谱观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82.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方法对TiC固体的NaCl,WC和CsCl三种相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零压力下相稳定次序为NaCl>WC>CsCl,该顺序可用费米能级附近电子态的大小加以解释,当增加外压力时,随着单胞体积的减小,CsCl相逐渐成为稳定相,在外压约为475.9GPa时,NaCl相将向CsCl相转变,而CsCl相转变为WC相要求的外压较高.此外,还进一步探讨了压力对三种相的能带结构、化学键以及电荷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钢开展滚动接触疲劳试验,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三维轮廓仪、显微硬度计和纳米压痕等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低应力和高应力水平下的失效行为, 研究其失效机制. 结果表明, 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钢在1.8 GPa低接触应力下有更优异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 其失效形式为表面剥落; 在2.6 GPa高接触应力水平下, 表面出现严重的塑性变形, 表面粗糙度增加导致最大剪切应力增加, 位置逐渐靠近表面. 在2.6 GPa接触应力下塑性变形层形成梯度结构, 但是在1.8 GPa接触应力下并未发现梯度结构, 在塑性变形层发现大量的孔洞.  相似文献   
84.
过渡金属轻元素化合物(TMLEs)由于具备高硬度,高熔点,优异电学、磁学、超导等性质受到广泛关注,是一类 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功能性材料。优异力学性能与功能性的结合使TMLEs成为极端环境下使用的特种材料。然而, TMLEs的制备往往需要高温高压(HPHT)极端实验条件来克服能垒。目前,已经有了大量HPHT制备TMLEs的报道, 然而,多数只关注产物的性质,对在HPHT下TMLEs的生长机制报道较少。因此,总结HPHT制备的TMLEs,分析TMLEs的晶体生长过程,对理解TMLEs的晶体生长机理、探究新型 TMLEs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本课题组研究 经验及其他相关文献,总结了HPHT方法制备的过渡金属硼化物(TMBs)、碳化物(TMCs)和氮化物(TMNs)的晶体生 长情况,分别从起始原料、温压条件、晶体形貌等方面分析了TMLEs的生长机制。总结如下:通过原料配比和温度控 制是制备TMBs单一相的关键,提出硼亚结构单元是使TMBs形成台阶式生长模式的本质因素,碳源和氮源的选择决 定了 TMCs和TMNs的生长机制。同时提出,缺少利用HPHT制备TMLEs毫米级单晶的报道,限制了TMLEs部分本 征的性质探究;并且,新型高轻元素含量的TMLEs结构依然有待开发。随着人类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以及TMLEs的不断发展,TMLEs将在未来特种材料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85.
Infuence of interface roughness on the reflectivity of Tungsten/boron-carbide (W/B4C) multilayers varying with bi-layer number, N, is investigated. For W/B4C multilayers with the same design period thickness of 2.5 nm, a real-structure model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variation of reflectivities with N = 50, 100, 150, and 200, respectively. Then, these multilayers are fabricated by a direct current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system. Their reflectivity and scattering intensity are measured by an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working at Cu Kα line. The X-ray reflectivity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at the reflectivity is a function of its bi-layer number. The X-ray scattering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face roughness of W/B4C multilayers increases slightly from layer to layer during multilayer grow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reflectivity and interface roughness with bi-layer number is accurately explained by the presented realstructure model.  相似文献   
86.
碳化物粒子对低活化钢 CLF-1 进行弥散强化。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可以制备高强度的碳 化物弥散强化钢,经过 60h 球磨可完成合金化过程,同时添加的碳化物粒子很好地提高了低活化钢 CLF-1 的拉 伸性能,得到了比熔炼低活化钢更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了较好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87.
过渡金属碳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渡金属碳化物作为一种催化新材料显示了其独特的性能,在石油馏份的HDS、HDN、加氢和脱氢反应、烃的异构化和芳构化、甲烷转化、F-T合成和电催化等反应中都表现出了优良的催化性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钼、钨碳化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上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8.
铈及其碳化物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冲击、拉伸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钢中及其碳化强度、塑性、冲击韧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固溶于钢中的微量有抑制奥氏体晶粒粗的作用,至少可使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提高50K以上;如果铈在晶界上过量富集,可显著降低钢的冲击韧度。钢中的碳化物对钢的韧性和塑性都有改善作用,对钢的屈服点没有发现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本文根据宏观物理量是微观原子状态统计值的思想,将原子组态最可几值改用统计值代替,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钢中FeS、MnS、TiC(N)、NbC(N)、VC(N)、AlN的相结构形成因子的统计值S^',探讨了各种化合物的S^'对钢中组成原子自发凝聚成各种化合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S_MnS^'碳化物先于合金氮化物析出,在非平衡状态下,析出顺序相反的事实。并成功解释了铁碳相图共晶转变和共析转变各个相的形成顺序。从电子层次得出,在平衡条件下,S^'较大的相先形成,在非平衡条件下,S^'较小的相先形成。在某一适当冷却速度范围内,S^'相差较小的相可以共生,这一冷却速度区间将是S^'差值的函数。  相似文献   
90.
T10钢金属模具中裂纹电磁热止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主设计了改进型ZL-2超强脉冲电流发生装置,采用它对T10金属模具钢中裂纹进行脉冲放电止裂。放电时裂纹尖端熔化形成堆焊和高压应力区,使裂纹尖端钝化,达到了止裂的目的。由于脉冲放电超快速加热和冷却,在裂纹尖端处实现了冲击淬火,得到了超细化的隐晶马氏体和细粒碳化物等微观组织,同时围绕裂纹尖端形成了白亮层组织,提高了裂纹尖端处的硬度、强韧性和耐磨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为将电磁热裂纹止裂技术应用到金属模具裂纹止裂中,进行了基础实验工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