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67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1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利用电弧喷铝并重熔后进行电解等离子体处理(EPP)的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出呈冶金结 合的Al2O3陶瓷层.利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对陶瓷层的成分和显 微组织进行了分析, 测定了陶瓷层的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陶瓷层主要由α-Al2O3,γ-Al2O3,θ-Al2O3以及一 些非晶相组成,组织致密,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良好. 关键词: 电解等离子体处理 陶瓷层 复合技术 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82.
电荷电压法测量DBD等离子体的放电参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DBD应用研究中,使用电荷电压法能够测量许多重要参量,如放电功率、放电间隙等效电容、电介质层等效电容、着火电压、放电间隙等效电压及放电间隙电场强度等.同时根据电荷电压图形随工作条件及状态变化的情况还可以诊断DBD等离子体的工作稳定性.文章对相关原理、模拟实验结果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3.
阐述了栅极增强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GEPSII)方法的基本思想.利用GEPSII方法在45号钢 基底上生成了金黄色氮化钛(TiNx)膜.对不同条件下的TiN膜做电化学腐蚀,X PS,AES, XRD等分析.电化学腐蚀实验显示TiN薄膜改善了45号钢的耐腐蚀性能5—10倍,且在高气压下 效果更好.结构分析显示TiN膜含有TiO2,TiN成分,主要沿(111)和(200)晶 向生长,深度分析显示膜的厚度只有二十几纳米,膜质地均匀且在基底有一定的嵌入深度. 关键词: 腐蚀 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 薄膜 氮化钛  相似文献   
84.
设计和制造了一套垂直渐冷设备以研究强磁场中的晶体生长,在强磁场和无磁场下,测量了掺碲InSb熔体及其上方的温度分布;生长了低GaSh组分的InGaSb和掺碲InSb晶体.实验表明,8.00T的强磁场能改善InGaSb混晶的质最和提高InSb晶体中Te杂质轴向分布的均匀性.分析认为,这些结果是强磁场提高流体的稳定性和降低对流的速度所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堆泵浦 ̄3He-Ar-xe激光实验中放大管的设计及混合气的组成。经聚乙烯慢化体慢化后的CFER-H脉冲堆的热中子注量率为6×10~(14)n/cm ̄2·s,根据慢化体结构设计了内充气体组份为 ̄3He:Ar:Xe=34.7:34.7:0.267,6oomm×Φ34mm的放大管,在约1.4×10 ̄(16)裂变每脉冲下进行 ̄3He-Ar-Xe(λ=1.73μm)激光激射实验,获得毫瓦级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86.
马忠礼  曾族泽 《物理实验》1996,16(3):126-127
主被动锁模Nd:YAG脉冲序列的观察和测量马忠礼,曾族泽(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大连116022)前言在超短光脉冲产生、测量技术中,主被动锁模激光器是获得稳定皮秒脉冲的一种常用方法[1].为了对输出脉冲的时间特性进行直接观察和测量,采用高速光电测试系统是...  相似文献   
87.
微舍微乳液聚合和纳米反应器两种技术。在W/O微乳液体系中制备出镝铁氧体/聚丙烯酰胺磁性复合微球。通过IR,XRD,TEM,TG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产物结构、粒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复合微球的磁响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磁性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和悬浮稳定性。  相似文献   
88.
刘奉岭  王泽新 《结构化学》1997,16(2):125-128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气相反应84/70C70(D5h)=C84(D2)的热力学函数,讨论了C70(D5h)与C84(D2)之间相互转化的热力学条件;结果表明,温度低于2392K时C84(D2)比C70(D5h)稳定,温度高于2392K时气相中C70(D5h)比C84(D2)稳定;同时给出了气相C84(D2)的标准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89.
本文用ESCA法研究了羧酸与清洁及预氧化的Zn(0001)、Bi(0001)和多晶Mn表面的反应.80 K时乙酸分子吸附于清洁的Zn(0001)表面,150K即完全脱附,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乙酸与Zn (0001)-O表面80 K便发生反应,生成乙酸基和水,此表面水于136 K脱附.甲酸分子80 K吸附在清洁Bi(0001)表面,140 K便大部脱附;在Bi(0001)-O表面甲酸80 K便分解为表面甲酸根和水,表面水于170 K脱附,甲酸根则在428 K分解脱附.清洁的多晶Mn表面有强的亲氧性,室温下甲(乙)酸在其表面分解吸附,吸附物种为晶格氧O~(2-)、甲(乙)酸根、CH_x(C_2H_x)和已经形成了碳化锰的表面碳C_(α)~(δ-).650K(550 K)时甲(乙)酸根完全分解,Mn表面仅存O~(2-)和C~(δ-).甲(乙)酸室温下以甲(乙)酸根吸附于Mn-O表面,加热可使表面甲酸根分解.  相似文献   
90.
尽管传统的石墨负极在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取得了成功,但其理论容量低(372 mAh·g?1)、本身不含锂的先天缺陷限制了其在下一代高比能量锂电池体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需要锂源的锂-硫和锂-空气电池体系中。金属锂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1)和低氧化还原电势(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3.040 V),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但是,金属锂负极存在库伦效率低、循环性能差、安全性差等一系列瓶颈问题亟待解决,而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生长、巨大的体积变化、以及电极界面不稳定等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金属锂负极瓶颈问题及其机理,包括金属锂电极表面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形成,锂枝晶的生长行为,以及惰性死锂的形成。同时,本文还介绍了目前用于研究金属锂负极的先进表征技术,这些技术为研究人员深入认识金属锂负极的失效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