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15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71.
用Nafion将单壁碳纳米管(SWCNT)固定到玻碳电极(GCE)上,再利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将L-白氨酸(L-LEU)聚合到SWCNT/GCE上,制备得到poly L-LEU/SWCNT/GCE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对苯二酚(HQ)、邻苯二酚(CC)共存时,二者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对HQ和CC有很好的电催化和分离作用。二者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峰电流与GCE相比显著增强,HQ和CC的氧化峰电位差和还原峰电位差分别为124 mV和131 mV。HQ和CC的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7~1.0×10-4、5.0×10-7~1.0×10-4mol/L。检出限分别为8.0×10-8、1.0×10-7mol/L。制备的修饰电极重现性、稳定性良好。在模拟废水中采用该修饰电极对HQ和CC进行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2.
萃取光度法研究硫氰酸钼(Ⅴ)络合物的萃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萃取光度法研究硫氰酸钼(Ⅴ)络合物的萃取机理梁玉珍,何钟林,关多芬,曲曾禄(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116001)(齐齐哈尔林业学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用萃取光度法研究了硫氰酸钼(Ⅴ)络合物 ̄[1,2],首次报导在适当的情况下,硫氰酸钼...  相似文献   
73.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型18—冠—6硅胶键合固定相(P18—C—6SB)在有机酸分析中的应用。流动相组成为Cu~(2+)离子、甲醇和HAC—NaAc缓冲溶液。研究了流动相中甲醇体积比、Cu~(2+)离子浓度、缓冲溶液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容量因子(K’)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成功地分离了包括氨基取代苯甲酸异构体在内的多种芳香酸。  相似文献   
74.
二次特征值问题中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可微性,给出了其导数的计算公式及其算法.  相似文献   
75.
负偏压射频放电过程的流体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负偏压射频放电的物理过程,计算了带电粒子密度及电场的时空分布,分析了在不同的近似条件下,离子动量平衡方程中各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6.
用十二胺-N乙酸-N亚甲基膦酸(DAPA)改性氧化锆制备了一种新的锆基质色谱固定相(DAPAZ),研究发现,DAPA在氧化锆表面有两种结合方式:红外光谱中1611cm^-1处的特征吸收表明羧基主要与胺基形成偶极离子,以羧酸根离子形式存在,大部分的DAPA分子通过膦酸基团与氧化锆结合;而与钼酸的显色反应则表明有少量DAPA以羧居与氧化锆结合,另外,对固定相的屏蔽效应、碱性条件(pH9.5)下的稳定性等色谱性能的研究也证实这两种吸附方式同时存在,但以膦酸基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77.
纳米酶     
纳米酶(Nanozymes)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它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纳米材料,能够基于特定的纳米结构催化天然酶的底物并作为酶的代替品。自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有来自于55个国家的420多个研究机构证实了纳米酶的普遍规律。纳米酶的发现第一次揭示纳米材料蕴含一种独特的纳米效应——类酶催化效应。纳米酶作为一种新材料,既有纳米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质,又有类似酶的催化功能,兼具天然酶与人工酶的优势于一身。其中,纳米结构不仅赋予纳米酶高效催化功能,而且使纳米酶比天然酶稳定,易于规模化生产。另外,纳米酶独特的多酶活性将为设计廉价、稳定、各种各样全新的催化级联反应提供功能分子。纳米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2022年被IUPAC评为十大化学新兴技术。在全球从事化学、酶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理论计算等多领域科学家的共同推进下,如今纳米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在这一新兴领域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解析了纳米酶的构-效关系,将其催化活性提高了约1万倍,实现了超越天然酶的理性设计,创造了全球首个纳米酶产品,出版了纳米酶学英文专著,发布纳米酶术语及中国/国际标准化。更可喜的是,纳...  相似文献   
78.
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制备了特异性靶向肺癌干细胞的T_1型多肽核磁共振成像(MRI)探针——Gd-DOTA-HCBP-1.在11.7 T静磁场条件下,其纵向弛豫效率(r1)为6.15 mmol~(-1)·L·s~(-1),是商用T1造影剂Dotarem的1.6倍.体外细胞成像表明,此探针的使用可显著提高肺癌干细胞克隆球的可观测性,单个克隆球(包含2 000~4 000个细胞)可被明显辨识.  相似文献   
79.
合成和表征了一个苯并噻唑类的荧光探针N-(4-(苯并噻唑-2-基)苯基)-2-((2-羟乙基)(吡啶-2-甲基)氨基)乙酰胺(FL),用光谱法研究了它与各种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FL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且对Cu2+的识别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FL与Cu2+形成配合物的结合比为1∶1,其荧光强度与Cu2+浓度(3.8~9.6μmol·L-1)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且它还可应用于自来水和湖水等水体样品中Cu2+的检测。  相似文献   
80.
李铭杰  高红  李江禄  温静  李凯  张伟光 《物理学报》2013,62(18):187302-187302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衬底上合成了宽1 μm左右、长数十微米的ZnO纳米带. 采用微栅模板法得到单根ZnO纳米带半导体器件, 由I-V特性曲线测得室温下ZnO纳米带电阻约3 MΩ, 电阻率约0.4 Ω·cm. 研究了在20–280 K温度范围内单根ZnO纳米带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区间内电阻随温度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存在两种不同的输运机制. 在130–280 K较高的温度范围内, 单根ZnO纳米带电子输运机制符合热激活输运机制, 随着温度继续降低(< 130 K), 近邻跳跃传导为主导输运机制. 关键词: ZnO 纳米带 低温 输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