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332篇
化学   1092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05篇
综合类   74篇
数学   368篇
物理学   40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傅立叶红外及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印刷用上光油的关键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7种挥发性组分,2种高分子聚合物。  相似文献   
62.
从核磁共振氢谱推导的重质油氢碳原子摩尔比计算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炼油厂的催化油浆、重催油浆和催化重焦蜡油核磁共振氢谱中质子归属和重质油结构的假设,推导出计算这3种重质油的氢碳原子摩尔比计算式;结果表明,氢碳原子摩尔比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平均误差仅为3.1%。  相似文献   
63.
使荧光法与其它方法测得水中油含量有可比性的方法,涉及工业废水的环境监测技术.具体是:对取样分组用荧光图谱测定的方法扫描图谱,同时采用通常的其它检测方法测量;对不同浓度的样品从低向高逐个测定,确定荧光值对含油浓度关系曲线;对照含油浓度曲线,在相同的条件下用荧光法直接测定无溶剂萃取水样的含油量。本发明使得用荧光法经萃取或不经萃取直接测得的水中石油类含量与重量法、红外法、紫外法、GC—MS等的测定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从而使测定更经济、环保、高效、灵敏的荧光法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解决了在线监测水中石油类含量的关键性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64.
李瑞 《高分子通报》1990,(4):243-246
本文紧紧围绕发展我国化纤新品种的现状和展望,提出由“产品先导型”向“技术先导型”、由“市场开发型”向“发展型”过渡的发展展望。按化纤新品种几种主要发展途径,侧重就我国化纤新品种的成就,如:合成新的高聚物,化学、物理(包括结构)改性和纱线、织物后整理等,特别对共聚、共混、多种复合技术改性等,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65.
不同类型聚合物溶液对采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测定了HPAM溶液和黄原胶溶液的流变性、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和残余阻力系数 ,计算了衰竭层效应 .用不同的浓度和注入速度进行了驱油实验 .提出聚合物分子缠结作用的增强不仅引起表观粘度增加或衰竭层厚度降低 ,而且使平行于油水界面的拉动残余油的力增加 ,从而使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采收率提高 .随浓度增加 ,HPAM溶液的表观粘度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 ,衰竭层厚度减小 ;黄原胶溶液的浓度高于缠结浓度时 ,衰竭层厚度和表观粘度变化不大 .注入速度增加时 ,两种聚合物溶液的衰竭层厚度均降低 ,HPAM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不变 ,粘弹性增加 ;而黄原胶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下降 .不同浓度和注入速度情况下两种聚合物溶液的驱油结果证实了文中提出的聚合物分子缠结作用和衰竭层效应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 .分子结构的不同是造成两种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和对残余油作用机理的差别的根本原因 .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无尘产品中的痕量杂质元素氯含量的方法,检测下限0.06 ng/mL,精密度RSD<5%(n=7),回收率93.7%~110.0%。  相似文献   
67.
本文回顾了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叙述了初级生物油的化学组成和燃料性质,指出生物油是一种复杂的含氧有机混合物,具有水分含量高、氧含量高、热值低、酸含量高、安定性差和化石燃油不互溶等独特的性质;针对这些性质,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生物油精制提炼方法,包括催化裂解、催化加氢、高温热解气过滤、添加助剂、催化酯化、柴油乳化以及制备富氢合成气与费托合成,并分析了各种精制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8.
采用经典柱色谱法对煤液化循环油和“加氢”后的循环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将其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和极性物3个组分,并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用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饱和烃和芳香烃两个馏分的主要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循环油饱和烃部分主要由C12~C27直链烷烃组成,芳香烃部分主要组成是烷基取代的氢化单环芳烃及少量的多环芳烃。而循环油经420℃“加氢”后饱和烃部分除了含C12~C27的直链烷烃,还有一些直链烷烃的异构体和环烷烃,芳香烃部分主要是双环、三环、四环芳烃,单环芳烃则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69.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nanoparticles with spherical and rod-like morphologies were synthesized in water/Triton X-100/n-hexanol/cyclohexane quaternary reverse microemulsion soluti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molar ratio of water to surfactant (ω0)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reactants on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s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AED, ICP, EDS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btained Ba0.7Sr0.3TiO3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20~100 nm and the Ba0.7Sr0.3TiO3 nanorods with diameters of 70~120 nm and lengths up to 600~800 nm are a single crystal, with a cubic phase. The molar ratio for barium, strontium and titanate in products is about 0.7:0.3:1.  相似文献   
70.
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使用12m×0.22mmi.d.的SE-30短毛细管柱(WCOT),分析了乙烯生产副产物——未加氢裂解汽油(55℃~220℃馏分)中共轭二烯烃的含量,分析一次需22min,内标物正十六烷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