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化学   1365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63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38篇
物理学   2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是两种典型的全氟有机酸类化合物,也是全氟化合物(PFCs)前体物的最终降解产物,具有肝毒性、胚胎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检出率最高。在各种被污染的介质中,PFOS和PFOA含量往往很低,基体复杂多样,快速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成为测定的关键环节。目前,国际上对PFOS和PFOA的测定无统一标准,而我国关于PFCs的分析研究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该文介绍了PFOS和PFOA的特性,系统总结和评述了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声萃取和QuEChERS法)及分析方法(色谱-质谱方法、光谱法、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法),以期为PFOS和PFOA的分析监测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王雨晨  王延梅 《色谱》2020,38(9):1022-1027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常见的液相分离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少等特点,在蛋白质分离分析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熔融硅毛细管容易吸附蛋白质,导致电渗流不稳定,分离结果重现性变差;此外,商用毛细管电泳中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由于光程短,使得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灵敏度往往不能达到低丰度蛋白质的直接分析要求。因此寻找能够阻止蛋白质吸附、同时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涂层是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蛋白质的重要课题之一。聚(2-甲基-2-噁唑啉)(PMOXA)作为一种类肽类亲水性聚合物,具有与抗蛋白质吸附聚合物聚乙二醇类似的亲水性、抗蛋白质吸附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其类肽结构使之具有较聚乙二醇更好的稳定性,因此近年来在生物质传递、药物载体和阻抗蛋白质吸附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聚(2-甲基-2-噁唑啉)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一是利用多巴胺作为黏合层将其涂覆在毛细管内壁作为抗蛋白质吸附涂层,这种涂层不仅能成功分离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如溶菌酶、细胞色素C、核糖核酸酶A和α-胰凝乳蛋白酶原A),而且在定量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过程中,能阻抗其他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了毛细管电泳对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检测效率。二是将其与具有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如聚丙烯酸)构成二元混合刷涂层,在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涂层可吸附目标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溶菌酶),在另一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可将吸附的目标蛋白质全部释放,同时在释放过程中,处于涂层表面的聚(2-甲基-2-噁唑啉)会进一步阻止蛋白质的吸附,释放的蛋白质在电渗流和电泳的双重作用下快速迁移,到达检测器的蛋白质瞬时浓度大大增加,使目标蛋白质得到富集,目标蛋白质的检测信号得到放大,从而达到了提高低丰度蛋白质检测灵敏度的目的。此外,该文还对聚(2-甲基-2-噁唑啉)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梁玉  张丽华  张玉奎 《色谱》2020,38(10):1117-1124
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生物学、精准医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研究面临的巨大挑战来自生物样品的复杂性,因此在质谱(MS)鉴定技术不断革新的同时,发展分离技术以降低样品复杂度尤为重要。毛细管电泳(CE)技术具有上样体积小、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等优势,其与质谱的联用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低流速鞘流液和无鞘流液接口的发展及商品化推动了CE-MS技术的发展。目前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毛细管电色谱(CEC)等分离模式已与质谱联用,其中CZE-MS应用最广泛。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主要是基于酶解肽段分离鉴定的"自下而上(bottom-up)"策略。首先,CE-MS技术对酶解肽段的检测灵敏度高达1 zmol,已成功应用于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其次,毛细管电泳技术与反相液相色谱互补,为疏水性质相近的肽段(尤其是翻译后修饰肽段)的分离鉴定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整体蛋白质分离鉴定的自上而下"top-down"策略可以直接获得更精准、更完整的蛋白质信息。CE技术在蛋白质大分子的分离方面具有分离效率高、回收率高的优势,其与质谱的联用提高了整体蛋白质的鉴定灵敏度和覆盖度。非变性质谱(native MS)是一种在近生理条件下从完整蛋白质复合物水平上进行分析的质谱技术。CE与非变性质谱联用已被尝试用于蛋白质复合体的分离鉴定。该文引用了与CE-MS和蛋白质组学应用相关的93篇文献,综述了以上介绍的CE-MS的研究进展以及在蛋白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优势,并总结和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钱鑫  田晏  罗欣欣  潘静苗  邓苏雅  黄一可  付琦峰  夏之宁 《色谱》2020,38(10):1170-1178
毛细管电泳(CE)在新药研发领域显示着重要的应用前景。CE使用水溶液介质作为实验体系,保证了药物筛选在类似于生命介质的环境中进行,优于其他传统体外仪器筛选方法。除了维持被筛选分子和作用对象的生物活性外,CE筛选过程着重突出配体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瞄准与药理学理论相关的重要参数,如结合常数Kb 、结合速率常数Kon 和解离速率常数Koff ,有利于模拟并预测机体内靶标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该文回顾了毛细管电泳进行药物筛选的历史,评述了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方法所依据的理论和相对成熟的各种常用方法,并抽取了部分典型实例以及相关技术进行说明,对以亲和毛细管电泳、动力学毛细管电泳为手段的药物筛选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分子和细胞层次的药物筛选,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候选药物的研究工作都有提及。毛细管电泳与多种技术的联用,包括与质谱以及化学发光等联用发挥了更大的效能。联用方法还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毛细管电泳在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中将有良好应用前景。馏分收集的发展为筛选药物提供了广阔前景,它配合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为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提供了更多可能。总之,毛细管电泳多样可选的药物筛选方法和技术将为新概念的药物筛选与药物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5.
李仲秋  吴增强  夏兴华 《色谱》2020,38(10):1189-1196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微纳加工技术和微纳尺度物质传输理论的发展,纳通道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纳通道包括生物纳通道和人工纳通道,其孔径通常为1~100 nm。在这一尺度下,通道表面与通道内物质之间的作用概率大大增强,使得纳通道表现出许多与宏观体系不同的物质传输特性,例如通道表面电荷与通道内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产生了离子选择性,通道内电化学势的不对称分布产生了离子整流特性,物质传输过程中占据通道产生了阻塞脉冲特性等。纳通道中的这些物质传输特性在传感、分离、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对纳通道进行功能化修饰可以实现门控离子传输;利用亚纳米尺度的通道可以实现单分子传感;利用通道与传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离子、分子、纳米粒子的分离;利用纳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可以在通道内实现电荷分离,将不同形式的能量(如光、热、压力、盐差等)高效转化为电能。纳通道技术是化学、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集合,在解决生物、环境、能源等基本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与纳通道物质传输理论以及纳通道技术应用相关的前沿研究,梳理了纳通道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6.
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化合物分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霞  李向军  白玉  刘虎威 《色谱》2020,38(3):317-323
手性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因此建立手性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毛细管电泳(CE)是一种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分离模式灵活多样的分离分析方法,在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领域应用广泛。该文主要综述了2017~2019年CE在手性分离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综述了水和白酒中异味物质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液相微萃取、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吹扫捕集、顶空等)和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68.
综述了不同水产品(无脊椎动物、贝类、鱼类、海鸟、哺乳动物等)样品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提取方法(有机溶剂-水提取、碱性消化提取、离子对液液提取、加压液体萃取以及超声萃取)、净化方法(二氧化硅柱层析、分散石墨化碳和/或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混合模式固相萃取;QuEChERS或分散固相萃取;反向液液萃取;凝胶渗透色谱;低温冷冻去脂)、测定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湍流色谱-串联质谱法(TFC-MS/MS)、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ano LC-MS/MS)、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OF-MS)]和分布物征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76篇)。  相似文献   
69.
4′-硫代核苷类似物是核糖环中的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的核苷类似物。许多硫代核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4′-硫代核苷具有更稳定的糖基键和针对各种病毒或细胞酶的代谢稳定性的提升等固有优点。因此,对硫代核苷类似物的设计与合成,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试剂应受到更多药物化学家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硫代核苷的合成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0.
征稿简则     
《力学进展》2011,(2):252
1.《力学进展》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以刊登综述性评论文章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为促进力学学科的发展和力学人才的成长服务.它的读者对象是力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工程技术和决策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2.本刊既着重反映力学前沿的重要进展,新兴领域中的活跃状态,以及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进展,也反映那些历史较为悠久的分支学科中的新进展.文章形式多样,主要包括:(1)关于力学各领域的重要方向、专题或问题的,反映当代水平的综述性评论;(2)对国内外优秀工作成果的总结;(3)国外高水平的力学综述评论及跨学科文章的译文;(4)对国内外最新高水平力学论文、综述评论文章及专著的简介和简评;(5)对力学的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