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化学   265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37篇
物理学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采集了生长于青海省6个不同地区的枸杞样品150个,并制取分析用样品。每个样品称取约0.5g置于石英管中,加入水1mL和硝酸4mL,按程序进行微波消解,所得溶液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工作条件下测定其中24种微量元素(钾、钠、钙、镁、铁、锌、铜、锰、钴、镍、铅、砷、镉、铬、硒、钼、锑、锶、锡、镨、钆、镝、汞、铽)。用各元素的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测得各元素的检出限(3s)在0.008~10μg·L-1之间。选用都兰地区的样品进行精密度和回收试验,24种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95%~6.6%之间。在回收试验中,称取4份样品,其中1份样品的测定值为本底值,其余3份样品中分别加入3个浓度水平的15种元素的标准溶液,按方法测得各元素的含量,计算得回收率在85.0%~107%之间。运用仪器自带的MPP软件对所有样品所测得的24种元素的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钠、镁、钙、锰、铁、钴、镍、铜、锌、镉、铅、钼、镨等元素含量在不同个体样品中差异较明显;来自德令哈与格尔木的样品区分度较好;都兰、乌兰和诺木洪的样品散布比较广,样品间的差异不明显;在青海省各地产出的枸杞的24种元素中,钆与镝存在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52.
通过微波辅助水热两步法制备了复合材料ZnS/ZnO/ZnWO_4,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N_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其晶相结构、组成、形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光吸收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呈现大小均匀的花球状结构,其花球是由立方晶相ZnS纳米颗粒、六方晶相ZnO与单斜晶相ZnWO_4纳米棒构成。微波的极化作用导致复合材料ZnO/ZnWO_4的晶粒尺寸、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单体ZnWO_4明显变大。再次微波辐射复合ZnS后,复合材料ZnS/ZnO/ZnWO_4的晶粒尺寸进一步变大,同时二次微波作用导致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由于花球内部的紧致而变小,但复合材料依旧保持花球状结构。以孔雀石绿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花球状ZnS/ZnO/ZnWO_4增强的多模式光催化降解性能。而光解水制氢实验结果表明,ZnS/ZnO/ZnWO_4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产氢能力(376.9μmol·h~(-1)·g~(-1)),是市售P25的246.5倍,其增强的光解水制氢性能与复合材料优异的花球形貌、三元异质结构以及光催化反应中的多途径电子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453.
N掺杂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的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不同的N掺杂类型对氧还原活性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分别对石墨型和吡啶型两种N掺杂石墨烯的ORR活性进行比较研究。能带结构分析表明,石墨氮掺杂石墨烯(GNG)的导电性随掺N量的增加而降低;吡啶氮掺杂石墨烯(PNG)的导电性则随掺N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当N掺杂浓度达到4.2%(原子分数)时,PNG具有最优导电性。且当N掺杂浓度大于1.4%时,PNG的导电率总是高于GNG。氧还原自由能阶梯曲线发现O2的质子化是整个氧还原过程的潜在控制步骤。在同等氮掺杂浓度下,O2的质子化自由能能变在GNG上低于在PNG上,意味着若在同等电子传输能力的情况下,GNG具有比PNG更优异的催化活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当N掺杂浓度在低于2.8%时,GNG和PNG导电性差异小,其催化ORR活性由O2质子化反应难易程度决定,GNG的催化活性优于PNG;当N掺杂浓度高于2.8%时,氮掺杂石墨烯的电子传输性能(导电性)成为决定催化剂ORR活性的主要因素,因此PNG表现出较GNG更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454.
以聚苯乙烯(PS)胶球为模板, 通过一步法结合煅烧后处理制备了空心球复合材料In2O3/ZrO2-TiO2. 采用X射线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 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In2O3/ZrO2-TiO2复合材料的晶型结构以锐钛矿型TiO2为主, 同时存在少量含有Ti—O—Zr键的混合氧化物. 该复合材料经聚苯乙烯模板处理后呈现空心球状结构, 球壁由纳米粒子堆积而成. In2O3/ZrO2-TiO2空心球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较大(66.92 m2/g), 且In2O3与ZrO2-TiO2复合后光吸收发生了红移. 对该复合材料光解水制氢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空心球状In2O3/ZrO2-TiO2具有较好的产氢效果(56.7 μmol/g, 8 h), 明显高于P25、 ZrO2、 空心球状ZrO2-TiO2及粉末状In2O3/ZrO2-TiO2.  相似文献   
455.
卫星编队与轨道机动是完成在轨监视与捕获等空间任务的关键技术。针对追踪航天器在相对目标航天器的绕飞过程中特殊构型的编队飞行问题,提出了三种特殊的编队构型机动方案;针对近距离轨道逼近问题,分析了同平面轨道变轨策略和轨道转移能耗最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三脉冲升降轨机动方法,并可以根据需要将其扩展为N脉冲机动。以目标星运行轨道高度780 km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平行四边形编队中追踪星在各交点处完成变轨所需的速度脉冲向量分别为0.1172m/s、0.1843 m/s,而花形编队和菱形编队中追踪星在各交点处完成变轨所需的速度脉冲向量均为0.1978m/s,从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6.
采用离子交换-电沉积的方法(Ion-exchange/electrodeposition,IEE)制备了一种高Pt利用率催化电极,对所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催化活性及单电池性能用线性扫描伏安(LSV)、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单电池测试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通过电极制备工艺和离子交换-电沉积参数的调控,能够消除碳载体表面官能团的影响,使铂阳离子只与全氟磺酸树脂(Nafion)上的H+进行交换. 在无铂离子的电解质中,将被交换的铂阳离子还原到与Nafion接触的碳载体上,使每一个铂纳米粒子都处于气体多孔电极的三相界面上,有效地调控铂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分散度. 单电池测试表明,以铂载量为0.014 mgPt•cm-2的IEE电极组装的电池的输出功率与铂载量为0.3 mgPt•cm-2的Nafion粘接Pt/C电极相当.  相似文献   
457.
为解决红外伪装对传统热成像系统的干扰问题,达到在战场上识别红外伪装目标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选通偏振成像的红外伪装识别方法。红外偏振图像的获取通过扫描机构对4个固定放置的偏振片选通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4帧/s的频率实现对场景红外偏振度图像的获取。得到的红外偏振度图像与原始红外辐射强度图像相比,灰度均值提高了14%、灰度标准差提高了42%、平均梯度提高了98%。  相似文献   
458.
以生活中最为普通的CO2为研究对象,通过巧妙的设置和科学的组合,充分展现CO2的性质。实验设计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可拆分、可组合,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459.
李刚  毛少娟  张雏  李莉  王元铂 《应用光学》2012,33(2):406-410
基于内腔式虚共焦非稳腔的理论优化结果和理论远场发散角4.05 mrad,对光参量振荡器(OPO)激光器的光束质量进行了检测实验,输出激光能量可达70.6 mJ/脉冲,远场发散角最小达5 mrad;分析了影响OPO光束质量的可能因素,验证了经过优化设计的OPO激光器能够获得高光束质量的1.57 m激光。  相似文献   
460.
贺志  姚春梅  李莉  王琼 《中国物理 B》2016,25(8):80304-080304
The speed of evolution of a qubit undergoing a nonequilibrium environment with spectral density of general ohmic form is investigated. First we reveal non-Markovianity of the model, and find that the non-Markovianity quantified by information backflow of Breuer et al. [Phys. Rev. Lett. 103 210401(2009)] displays a nonmonotonic behavior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the ohmicity parameter s in fixed other parameters and the maximal non-Markovianity can be achieved at a specified value s. We also find that the non-Markovianity displays a nonmonotonic behavior with the change of a phase control parameter. Then we further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tum speed limit(QSL) time and non-Markovianity of the open-qubit system for any initial states including pure and mixed states. By investigation, we find that the QSL time of a qubit with any initial states can be expressed by a simple factorization law: the QSL time of a qubit with any qubitinitial states are equal to the product of the coherence of the initial state and the QSL time of maximally coherent states,where the QSL time of the maximally coherent states are jointly determined by the non-Markovianity, decoherence factor and a given driving time. Moreover, we also find that the speed of quantum evolution can be obviously accelerated in the wide range of the ohmicity parameter, i.e., from sub-Ohmic to Ohmic and super-Ohmic case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hermal equilibrium environment c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