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化学   4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卢天健  徐峰 《力学学报》2010,42(4):719-732
研究目的是开发一种数学方法来计算传热过程、热引起的力学响应以及相应的疼痛等级, 从而对临床上应用的各种加热疗法之间的差别进行定量评估. 采用基于有限差分法的数值模拟方法, 基于无限大和均匀化假设, 分析了各种热疗法中皮肤组织的温度、烧伤和热应力分布. 研究发现: 充血对热损伤的影响很小, 但对皮肤的温度分布影响很大, 而这又反过来显著影响由此产生的热应力场; 对于激光加热, 光波越短则峰值温度越高, 但峰值更接近皮肤表面温度; 激光和微波加热所产生的热应力集中于表皮顶层, 因为发热量沿皮肤深度方向呈指数衰减; 薄角质层(常常被忽略)对皮肤组织的热力学响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2.
徐峰  文婷  卢天健 《力学学报》2008,40(5):619-628
由热刺激而引致的皮肤疼痛是在日常生活以及医学上广泛应用的热治疗手段中常见的问题. 然而,有关皮肤热疼痛的物理机制并不明晰,也很少有模型分析. 该文提出了一种量化皮肤热疼痛感知的统一模型,涵盖3个相互关联的环节:(1)有害刺激的外部调节模型,将有害刺激通过神经脉冲转化为电能;(2)信号传输模型,将这些神经信号从皮肤的转换位置传导到脊髓和大脑;(3)神经信号在脊髓和大脑中的接收与调节模型. 利用这些模型,可以建立起有害刺激(如热刺激)和皮肤疼痛感知之间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43.
Dynamic cantilever magnetometry is a sensitive method tha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tudying magnetic anisotropy in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and Fermi surface in quantum materials. We study a cobalt-iridium metal-metalloligand coordination polymer using dynamic cantilever magnetometry.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dynamic cantilever magnetometry are well explained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for Langevin paramagnetism with slow relaxation. Based on the proposed model, we calculate the magnetization and m...  相似文献   
44.
文[1]给出了圆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设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连对角线AC和BD,设△ABC的内心为E,△BCD的内心为F,△CDA的内心为H,则四边形EFGH是一个矩形.本文给出它的另外两个性质:  相似文献   
45.
以芳香醛和罗丹宁为原料,在乙酸钠/乙酸体系中经微波辐射反应得到一系列5-芳亚甲基罗丹宁,化合物结构经1H NMR和红外光谱确证。并对5-(4-硝基苯亚甲基)罗丹宁/四氢呋喃单晶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46.
一、定形.定位.定性.定量话三角形四"心"   (2003,江苏,理5)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OP)=(OA)+λ((AB)/|(AB)|+(AC)/|(AC)|),λ∈[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B)……  相似文献   
47.
多糖在金属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彭长兰  吕宏霞 《化学进展》2008,20(2):273-279
利用多糖及其衍生物的特殊结构及性质合成纳米材料已成为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新兴研究课题,引起了研究者广泛关注.多糖及其衍生物在纳米材料合成过程中可以起还原剂和稳定剂的作用,且反应完成后易于降解、无环境污染,因此多糖及其衍生物已成为纳米合成中理想的绿色原料.本文对近年来多糖及其衍生物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做了简要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48.
徐峰  刘方明  沈良  刘罡  杨春  陈遒 《结构化学》2007,26(9):1061-1065
The title compound2-p-methyloxyphenyl-3a-(2-phenyl-1,2,3-triazole-4-yl)-3,4- dihydro-1,2,4-oxa-diazolo[4,5-d][1,5] benzothiazepine (C31H25N5O2S, Mr = 531.63) has been syn- 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10.888(2), b = 15.115(3), c = 16.702(3), α = 99.90(3), β = 95.21(3), γ = 100.41(3)o, V = 2642.1(9) nm3, Dc = 1.336 g/cm3, Z = 4, F(000) = 1112, μ = 0.162 mm-1 ,λ(MoKα) = 0.071073 nm, R = 0.0357 and wR = 0.1126 for 10620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X-ra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olecular backbone consists of a tricyclic system with the central seven- membered ring in a twisted boat-like conformation.  相似文献   
49.
大孔交联聚(对乙烯基苄基苯胺)树脂对苯酚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合成了大孔交联聚(对乙烯基苄基苯胺)树脂, 测定了其对正己烷和水中苯酚的吸附等温线, 计算了吸附焓. 结果表明, 苯胺基树脂主要是通过氢键吸附正己烷中苯酚的, 树脂负载的功能基氮原子和苯环都作为氢键受体与苯酚的羟基氢原子形成氢键, 而其对水中苯酚的吸附是基于氢键和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50.
TAI(4 羟基6 甲基1, 3, 3a, 7 四氮茚)可以显著影响鱼明胶介质中AgBr/I超细颗粒的生长.红外光谱测量显示,其特征NH伸缩振动带消失,表明通过形成N Ag络合物, TAI吸附到AgBr/I超细颗粒表面上.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分析指出, TAI分子在AgBr/I超细颗粒上吸附状态与乳剂颗粒成熟过程有关,单位表面积最大吸附量及最高覆盖率均出现在物理成熟初期的5min时,可以认为,此时TAI与Ag之间形成了最适合于吸附的空间网状结构,延长物理成熟时间, TAI在AgBr/I超细颗粒上的吸附逐渐趋于平衡状态,其单位面积吸附量及覆盖率基本不变,分别在1. 3μmol/m2 和47% ~49%水平.TEM观察此时AgBr/I超细颗粒的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也基本不再变化,最大平均粒径也出现在物理成熟5min时.TAI存在下,乳剂颗粒的平均粒径及其生长速率均明显低于不含TAI的乳剂颗粒,表明TAI对在鱼明胶介质中生长的AgBr/I超细颗粒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