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甲氧羰基-2-苯基喹啉为环金属配体,N^N辅助配体为解离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离子型环金属铱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通过质谱、核磁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还测试了其单晶结构.对配合物的紫外、磷光性质进行了表征,溶液状态下为红光发射,波长在610~620 nm之间,磷光寿命在133~496 ns之间,量子效率在0.7%~16.6%之间.铱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与23Ru(bpy)+有所不同,发光电位比23Ru(bpy)+要高,且大部分铱配合物在正负电位都能发光,最大发光强度是23Ru(bpy)+的三倍.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三种新型的杂氮类环金属铱配合物,并研究了配合物在Ce(SO4)2、KMnO4等氧化剂和草酸等还原剂存在下的液相化学发光.半胱氨酸对上述体系的发光具有明显的增强和抑制作用,发光强度的变化值与浓度的对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可以建立起半胱氨酸化学发光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凝胶排阻层析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Ag+ 在照相明胶中分子量的分布情况 .研究表明 ,利用葡聚糖凝胶G 75可有效的将明胶中的γ、β、α及小分子蛋白L组分分开 .发现Ag+ 完全分布于分子量较小的α大分子蛋白组分 .γ组分、β组分中均不存在Ag+ .  相似文献   
4.
以对苯二酚为目标化合物比较研究了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3种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结果发现:3种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均对对苯二酚的电化学信号具有增强作用。电化学阻抗谱和修饰层数试验表明:金纳米粒子的增强效果来自于金纳米粒子的电催化作用,碳纳米管的增强作用来自于电催化作用与大的电极表面积,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综合利用了两种纳米粒子的特性,表现出了更为优良的电催化行为。对苯二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过程均为扩散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制备了几种含不同磨料(SiC、Al2O3、不同粒径SiO2)的抛光液,通过纳米粒度仪分析磨料粒径分布,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磨料的粒径大小。研究了不同磨料对蓝宝石晶片化学机械抛光(CMP)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抛光前后蓝宝石晶片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SiC、Al2O3作为磨料时,材料去除速率与表面粗糙度均不理想;而采用含1%粒径为110 nm SiO2的抛光液,材料的去除速率最高为41.6 nm/min,表面粗糙度Ra=2.3 nm;采用含1%粒径为80 nm SiO2的抛光液,材料的去除速率为36.5 nm/min,表面粗糙度最低Ra=1.2 nm。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与钯(Ⅱ)显色反应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10.80~11.10范围内钯(Ⅱ)与题示试剂形成1:4的橙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33nm处,试剂最大吸收为440nm,其对比度达93nm.钯(Ⅱ)在0~30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并由此计算出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33)=1.0×10~5L.mol~(-1).cm~(-1)。该方法用于催化剂中微量钯的测定,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CdTe量子点/Nafion修饰玻碳电极(CdTe QDs/Nafion/GCE),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中性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电致化学发光(ECL)行为.结果表明,三丙胺(TPA)作为共反应剂存在时,QDs/Nafion/GCE在中性PBS中可以产生强的阳极电化学发光信号.考察了量子点的用量、Nafion的用量、pH、电解质等条件对ECL的影响.抗坏血酸对QDs/Nafion/GCE的ECL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与抗坏血酸浓度呈线性关系,为利用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坏血酸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Ag2S/Cu2S纳米混晶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半胱氨酸在Ag2S/Cu2S纳米混晶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Ag2S/Cu2S混晶修饰电极对半胱氨酸的电化学氧化过程具有非常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其氧化电位减小为0.23V,氧化峰电流为25.98 μA,与空白电极相比增加了8倍.在1.0×10-5~1.0×10-3 mol/L浓度范围内,稳态电流信号与半胱氨酸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变化关系.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9.
明胶与AgBr晶体颗粒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明胶在照相乳剂中的行为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明胶与AgBr晶粒间的相互作用 ,证实了明胶 AgX照相乳剂的晶粒吸附有明胶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明胶与AgBr晶粒间的作用除了明胶与Ag+ 的化学亲和力外 ,明胶与Br- 之间还存在静电作用 .而且 ,明胶的疏水侧链与AgBr晶粒疏水区之间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 ,该作用力可能是范德华力 ,它对乳剂红外光谱的影响显示在 10 0 0~ 12 0 0cm- 1.由于用鱼胶和骨胶制作的乳剂在AgBr的晶体形态和乳剂的感光性能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 ,还比较了这两种明胶与AgBr的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10.
TAI(4 羟基6 甲基1, 3, 3a, 7 四氮茚)可以显著影响鱼明胶介质中AgBr/I超细颗粒的生长.红外光谱测量显示,其特征NH伸缩振动带消失,表明通过形成N Ag络合物, TAI吸附到AgBr/I超细颗粒表面上.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分析指出, TAI分子在AgBr/I超细颗粒上吸附状态与乳剂颗粒成熟过程有关,单位表面积最大吸附量及最高覆盖率均出现在物理成熟初期的5min时,可以认为,此时TAI与Ag之间形成了最适合于吸附的空间网状结构,延长物理成熟时间, TAI在AgBr/I超细颗粒上的吸附逐渐趋于平衡状态,其单位面积吸附量及覆盖率基本不变,分别在1. 3μmol/m2 和47% ~49%水平.TEM观察此时AgBr/I超细颗粒的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也基本不再变化,最大平均粒径也出现在物理成熟5min时.TAI存在下,乳剂颗粒的平均粒径及其生长速率均明显低于不含TAI的乳剂颗粒,表明TAI对在鱼明胶介质中生长的AgBr/I超细颗粒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