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化学   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袁振东  李学杰 《化学教育》2005,26(7):63-64,F003
本文研究了原子-分子论形成的历史过程,对原子论和分子论在各阶段的传播和进化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认为从原子论到原子-分子论的演变是一种修正式的进化,并对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也做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2.
李小云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2,85(11):1402-1407
含有零维金纳米球的胶体金,在古埃及就已经被用于制造彩色玻璃,但直到20世纪,人们才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20世纪下半叶,一维金纳米棒的合成及其奇异的光学性质引起了科学家对金纳米颗粒的关注。随后,二维金纳米片、三维金纳米哑铃等金纳米颗粒的相继出现,丰富和发展了金单质的概念。几种新的金单质的发现,构建了从零维到三维的金范式,从而启发人们对“金单质”及其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3.
尚瑞雨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2,43(13):120-124
20世纪20年代,美国化学家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提出O4分子存在的猜想。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红外光谱和可见光谱发现了由2个O2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O4二聚体。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通过理论计算提出存在亚稳态共价O4分子。共价O4分子作为氧元素同素异形体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材料。2007年,科学家通过评估共价O4分子的稳定性,确定了共价O4分子可被实验检测到。O4的发现史是从猜想到证实的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学思想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4.
曹福臣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0,83(11):1050-1055
1791年,英国矿物学家格雷戈尔发现钛矿石并意识到一种新元素的存在。至1795年,普鲁士化学家克拉普罗特进一步预言了该元素,并将之正式命名为钛(Titanium)。1910,美国化学家亨特制取了纯净的钛单质,钛元素的概念正式形成。20世纪20年代以后,钛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钛元素概念有了新认识,并逐渐形成现代钛元素概念。钛元素概念的发展使人们在科学认知上发生了转变,促进了化学元素观的演进。  相似文献   
35.
邢进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0,83(3):282-287
波义耳微粒哲学与道尔顿原子论是原子论思想发展历程上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通过对比二者的思想基础及其时代动因、方法论基础以及对万物本原、物质层次和物质变化原因等的解释,可以发现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理论发展的进路,科学进步亦显示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袁振东  武丹 《化学教育》2020,41(23):109-113
通过对碘元素概念发展历程的考证可知,1813年,盖·吕萨克首次提出碘元素概念,但当时碘元素和碘单质概念界定不清。至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赋予碘元素新的含义,首次将碘原子和碘元素结合在一起。20世纪40年代,碘同位素的发现完善了碘元素概念,形成现代碘元素观念。在化学教育中,须让学生认识到碘元素概念的发展史不仅是元素概念的发展史,也是科学思想的演进史和科学方法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37.
袁振东  乔腾 《化学教育》2017,38(24):32-38
以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从2013级师资型本科生对微格教学的认识和态度、在微格教学中的参与情况、对微格教学的评价以及对微格教学的建议等4方面进行了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微格教学内容、增强微格教学互动性、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4个方面的教学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8.
栗艳丽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2,85(10):1267-1272
18世纪末,拉瓦锡在氧化学说范式下,建立了“得失氧”角度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9世纪,约翰逊在化合价学说的基础上,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化合价升降”,其概念扩大至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升降的一类反应。20世纪初,弗莱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解释了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1948年,格拉斯顿在价键理论和电负性基础上,从“氧化数变化”的角度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人为表征概念。20世纪末,古德斯坦和李良助分别从“电负性顺序”和“极性翻转”角度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现代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史,反映了化学思想的发展和科学认识的变化,对化学研究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9.
袁振东  张锦 《化学教育》2011,32(12):89-92
在一些化学教学论教材及化学教育史论著中提出中国化学教育起始于1865年创建的江南制造局,但该观点缺乏具体史料证据的支持。事实上,根据我国的社会状况和文化传统,综合考察化学在我国的早期传播历程可知,1871年京师同文馆开始的化学教育才是中国化学教育的肇始。  相似文献   
40.
袁振东  张锦 《化学教育》2012,33(7):32-34,38
从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入手,选取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分别从资源本身以及设计思路等方面研究如何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