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4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用1.468 0 MeV 4HeD+在超薄无衬碳膜中的Coulomb爆炸,获得4HeD+的键长实测值为(0.097±0.003)nm.讨论了4HeD+的形成机理.介绍了 4HeD+原始束中D+3污染的降低,及产物4He++和D+高分辨能谱测量中的粒子鉴别方法等.  相似文献   
32.
针对特定形式的喷嘴产生的Ar气体团簇,利用瑞利散射法研究了团簇的生长演化过程,测量了不同背压下空间轴向上的团簇尺度,得到了团簇尺寸随轴向距离与背压的关系.实验发现,在20—60 atm(1 atm=1013 kPa)背压范围内,距离喷嘴出口5 mm处,Ar团簇尺度最大. 关键词: 超声喷流 Ar团簇 瑞利散射 团簇尺度  相似文献   
33.
高频离子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由电子在高频电场中的运动方程出发,研究了高频离子源的工作原理。由边界条件和电离条件推导出截止条件和最低点火电压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编出了适于在各种气压下计算各种气体的Ub-f曲线程序,作出了大量的计算结果。由计算结果讨论了高频离子源工作时各种参数之间的制约关系。所得结果将为利用高频离子源产生H+n离子团簇的实验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用1.468 0 MeV 4HeD在超薄无衬碳膜中的Coulomb爆炸,获得4HeD的键长实测值为(0.097±0.003)nm.讨论了4HeD的形成机理.介绍了4HeD原始束中D3+污染的降低,及产物4HeD+和D高分辨能谱测量中的粒子鉴别方法等.  相似文献   
35.
介绍热阴极弧放电弗里曼源产生N10^+团簇的结果。研究了N10^团簇的产生与氮的气体流量、辅助磁场强度、弧电压、弧放电功率等离子源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揭示出可能存在一种新的团簇形成机制。这种机制有别于通常的绝热长冷凝团聚机制。  相似文献   
36.
快微团簇穿过固体时和固体发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尾流效应是一个显著的特性。但由不同元素或原子构成的异构微团簇和固体作用分解后,其较重离子的能谱往往很难观察到尾流现象,这是一个倍感困惑的实验现象。本文系统研究了异构微团簇库仑爆炸中较重离子尾流效应表现不明显甚至’消失’的缘由。通过理论推算结合实验过程以及与实验条件等的综合研究,论证出分辨因素、计数差因数和作用力因素是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给出了完整的分析。并以HD+、HD2+等离子为例,对库仑爆炸实验中异构微团簇在以上三个因素方面的产物采样、发散等过程做了较详细论述和说明。将对以后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7.
该文报告了高频离子源中4HeH+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8.
P和 引起Al原子内壳层多电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9.
用椭偏仪、傅氏变换红外吸收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N+1,N+2,N+10离子高剂量(1.7×1017ions/cm2)注入Si(111)的表面进行测试分析,发现三种不同尺度的离子注入后,均使Si由复折射率变化为实折射率,表面出现含氮硅键的介质层.但其表面形貌各异:N+关键词: 氮团簇注入 表面特性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每核子能量为 2 6 0— 4 5 0keV的H+2,H+3,H+4 H+5和H+7团簇离子在金膜中的能损 .发现团簇离子中平均每个质子的能损大于相同速度的单质子能损 ,即能损比大于 1,且随团簇离子的大小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The energy losses of cluster ions H+2,H+3,H+4 H+5 and H+7with energy of 260-450 keV/p in solid films have been measur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energy loss per proton in cluster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single proton with the same velocity as clusters, that is, the energy ratio is larger than 1. Energy ratio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cluster size and velo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