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70篇
物理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研究了CuBr/bpy催化、Eib-Br引发St/MMA自由基共聚反应动力学。发现在不同的起始单体组成比条件下,两种单体以基本相同的速率进行聚合,并得到恒比组成的共聚物。分子量的可控性和窄分子量分布证明这是一种“活性”聚合过程。建立了用红外光谱表征St/MMA共聚物序列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碳酸丙烯酯(添加量5%)与γ-丁内酯(添加量10%)对由数均分子量为800的聚氧化乙烯(PEO800)大单体交联不饱和聚酯(含LiClO4)形成的接枝聚酯网络的离子导电性能影响,发现其电导率主要取决于体系中的LiClO4浓度.当[EO链节]/[Li+]=30时,室温电导率达最大值,σ298K=(4.0—4.5)×10-5Scm-1.这类接枝聚酯网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同样取决于盐类浓度,而与网络的交联程度无关.网络中的极性添加剂并不显著影响其交联程度与Tg,但较大幅度提高离子导电性能,这可能与极性添加剂加速载荷离子在导电通道中的迁移性有关.若在上述接枝网络中引入环氧树脂网络,形成接枝聚合物互穿网络,则成膜后的机械强度有进一步提高,同时具有优良的室温电导率,σ298K=2.4×10-5Scm-1。  相似文献   
33.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S)已经成为高聚物共混改性,高聚物间相容性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IPN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其微观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能通过改变结构、组成、交联密度及合成条件等因素来控制IPN的形态,则就可以入为地制备各种性能优良的材料。本文用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同步法合成的端羟基聚丁二烯型聚氨  相似文献   
34.
本文研究了溶剂对聚(苯乙烯-环氧乙烷)嵌段大单体(Poly(St-b-EO)-MAMacromer)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自由基共聚活性的影响。其共聚活性同时受溶剂的介电常数(ε)、增长活性链与溶剂二者溶度参数差值(△σ)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5.
5DXC FTIR宏指令研究聚氨酯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icoletSDXCFTIR操作系统中提供的宏编辑程序,论述了自定义宏指令在聚氨酯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结构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运用SDXC宏指令,简单易行,测量准确,工作效率高,可以满足数分钟内完成的聚氨酯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的需要。借助宏指令发现聚氨酯聚合反应在一定反应程度范围内服从二级反应动力学,催化剂的性质影响二级反应动力学的适用范围。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聚氨酯酸胺Ⅱ谱带呈阶跃式由1525.7cm-1移向1537.4cm-1。  相似文献   
36.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环己烷为溶剂,研究了α-甲基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反应动力学规律,求得了两种单体通过不同聚合活性种增长反应及解聚反应的速度常数,提出了多活性种存在下伴有解聚的共聚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7.
 本文研究了以辐照聚苯乙烯-丁二烯-4-乙烯基吡啶嵌段共聚物为膜基体所制成的嵌镶离子交换膜的基本性能.研究表明所制备的嵌镶膜在两端浓度分别为0.1及0.001 mol/L KCl 中的水渗析系数及电解质渗析系数分别是2.40×10-5mol/cm2·min及2.10×10-8mol/cm2·s.用所制备的嵌镶离子交换膜测试了牛血清白蛋白(M=67,000)与KCl混合溶液,蔗糖(M=343)与KCl混合溶液的膜分离效果.实验表明对上述两种非电解质均不能通过膜、而电解质KCl则可以.上述两种混合溶液中KCl渗透系数分别为JKCl(牛血清白蛋白)=1.08×10-8mol/cm2·s及J_(KCl)(蔗糖)=1.10×10-8mol/cm2·s.  相似文献   
38.
iPP/HDPE/EPDM三元共混体系的组分分布、相容性和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SC、13C-NMR、SEM和WAXD等方法研究了IPP/HDPE/EPDM三元共混体系的组分分布、相容性和结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EPDM与PE组分的相容性优于与PP组分的相容性,多数EPDM分子链段能够分布在PE组分中;EPDM含量为15%时,共混物相容性最好,SEM照片呈现晶体微区的互连或网络状结构;随EPDM含量增加,总结晶度Xc减小,其中PE组分结晶度XcE有较大幅度地降低,PP组分结晶度Xcp基本没有变化,这可以根据EPDM和PE、PP之间相容性的差异以及PE、PP两组分在冷却过程中不同的结晶行为来解释。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以大单体技术合成的不同侧链长度的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的侧链长度对其微观分相与表面性能的影响,发现仅当聚苯乙烯侧链分子量大于5900时,才可能发生部分微观相分离,分离后对其表面性能影响不明显。临界表面张力rc虽有差异,但色散力部分ysD的计算值却较一致,与所用参照液无关。实验证实,接枝共聚物的表面几乎全被低表面能的聚丙烯酸丁酯骨架所复盖,呈现出明显的表面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40.
本文测定了正丁基锂/四氢呋喃(THF)引发丁二烯聚合反应速度和聚合物微观结构;讨论了体系的活性种,得到了聚合反应速度与单体浓度的关系:引发期为二级反应,增长期为一级反应。估算了活性种的活性;建立了结构动力学式并由此分析了不同活性种对聚合速度和聚合物结构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