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70篇
物理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用封端预聚物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水分散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具有烯醇结构的封端剂,用反应活性较高的芳香族异氰酸酯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水分散液。红外光谱分析和涂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封端后的聚氨酯预聚物在水中可以解封,所制备的PUA膜的性能优于在水中难于解封的封端剂制备的PUA。比较了用预聚物分散法和核壳反转法制备的封端型PUA水分散液的特性。  相似文献   
52.
本文利用~(13)CNMR测试数据,计算了丁苯阴离子共聚体系中各活性种的竞聚率,得到了与动力学数据较一致的结果,对阴离子聚合反应Markov级数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用积分法计算高转化率下共聚物二元组组成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3.
辐照后的聚氯乙烯及聚丙烯腈的电磁共振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低于高分子的玻璃化温度或熔点)自旋浓度迅速下降.连同聚氯乙烯辐射交联产率小而自旋浓度大于聚乙烯的事实,提出了高分子在辐照时电子被高分子基团俘获而形成负离子的假说.应用这假说能说明一系列高分子辐射化学现象:如溶剂对高聚物的辐射效应影响;低温辐射离子聚合历程;辐照后高分子导电性增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了以辐照聚苯乙烯-丁二烯-4-乙烯基吡啶嵌段共聚物为膜基体所制成的嵌镶离子交换膜的基本性能.研究表明所制备的嵌镶膜在两端浓度分别为0.1及0.001 mol/L KCl 中的水渗析系数及电解质渗析系数分别是2.40×10~(-5)mol/cm~2·min及2.10×10~(-8)mol/cm~2·s.用所制备的嵌镶离子交换膜测试了牛血清白蛋白(M=67,000)与KCl混合溶液,蔗糖(M=343)与KCl混合溶液的膜分离效果.实验表明对上述两种非电解质均不能通过膜、而电解质KCl则可以.上述两种混合溶液中KCl渗透系数分别为J_(KCl)(牛血清白蛋白)=1.08×10~(-8)mol/cm~2·s及J_(KCl)(蔗糖)=1.10×10~(-8)mol/cm~2·s.  相似文献   
55.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glass transition behavior of polybutadiene-based polyuretha-ne/polystyrene (or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 (PU(HTPB)/ PSt-IPN, PU(HTPB)/PMMA-IPN) were investigated by TEM and DSC. TEM showed that the phase inversion of PU(HTPB)/PSt-IPN occurred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25% PU(HTPB), and the size of dispersed phase domains of the IPN formed was smaller in the concentration about 50% PU(HTPB). Increasing DVB content or proportion of NCO to OH enhanced in-terpenetration of two components. All of IPN samples exhibited special cellular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fact that PU(HTPB) was formed first,a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truc-ture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56.
分别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和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1 ,1 0 邻二氮菲为催化剂配体、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乳化剂 ,在水分散体系中进行了苯乙烯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 .结果表明 ,对于BPO引发的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 ,必须由CuBr和CuBr2 形成复合催化剂体系才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其中CuBr可以是直接加入到催化剂体系中 ,也可以是由CuBr2 与Cu0 就地快速反应生成 .CuBr迅速地与BPO反应而实现活性聚合中所谓的“快引发” ,从而有效地控制苯乙烯的聚合反应 .对于KPS引发的苯乙烯乳液聚合体系 ,反应介质的pH值对聚合有很大的影响 ,反应速度随着反应介质pH值的升高而加快 .实验结果表明 ,由两种不同引发剂引发的苯乙烯的乳液的粒径及粒径分布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本文论述了在环己烷中,用n-BuLi-THE引发的丁苯阴离子共聚合的结果,画出了不同丁/苯配比下进入共聚物中苯乙烯量的微分和积分组成曲线,并探讨了有关的分子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58.
用Cu(phen) 2 Br/1 PEBr催化引发体系合成了分子量为 50 0 0左右的溴端基聚苯乙烯 (PS Br) .以后者为大分子引发剂 ,在Cu( phen) 2 Br存在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或丙烯酸丁酯 (BA)聚合 ,合成了二嵌段共聚物PS b PMMA和PS b PBA ,并通过GPC、IR、1H NMR及DSC等进行了表征 .实验发现 ,丙烯酸甲酯(MA)在Phen/CuCl/CCl4 催化引发下发生爆聚反应 ,仅当和异丁基乙烯基醚 (IBVE)才发生可控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当MA和IBVE的投料摩尔比为 1∶1时 ,所得共聚物中两种单体链节的组成比为 1∶1 7左右 .  相似文献   
59.
大单体及其聚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单体是一种末端含有可以进一步聚合官能团的齐聚物,分子量在几百到几万之间,比一般的单体大二个数量级。从第一篇大单体研究报道算起已有二十余年历史了,但直至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化学家Milkovich等发表了一  相似文献   
60.
核磁、离子色谱等测试方法证明 ,以烯丙基型卤代烷烃为引发剂引发的过渡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 ,所得聚合物的端基为卤素[13].由于C—X(X =Cl,Br)键容易断裂 ,因此卤素端基的存在会影响聚合产物的热稳定性 .但由于C—X键易于进行各种反应 ,含卤素端基的聚合物可以作为大分子引发剂用于引发其它合适单体反应 ,从而使卤素端基转化为其它基团 ,或合成新型结构的共聚物 .环状单体 2 甲基 2 唑啉 (Me OXZ)亲核性较强 ,可以直接由烯丙基型卤代物引发剂引发活性开环聚合[4 6 ],因此可望以含卤端基的活性聚合产物作为Me O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