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70篇
物理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研究了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在环己烷中进行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阴离子共聚合。通过共聚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出了聚合机理,求得了两种单体通过不同聚合活性种增长反应及解聚反应的速度常数及活性种间的络合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含NaClO4的PEO400与环氧树脂所形成的完全无定形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在室温至70℃和压力0—40MPa的范围内,这类IPN的电导率在6MPa左右出现极大值,超过6MPa以后,电导率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计算了在不同压力下的激活体积.与含LiClO4的同类IPN体系进行了比较.从离子偶极作用原理出发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实验表明离子通道畸变受运动离子的大小影响.离子半径越小,对离子通道影响越大,因而电导率改变也大.  相似文献   
23.
 本文研究了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在环己烷中进行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阴离子共聚合。通过共聚组成及聚合活性种研究,由反应机理推导了该体系的共聚组成方程,求得了不同[THF]下的表观竞聚率值r1和r2。  相似文献   
24.
张彬  张兆斌  万小龙  胡春圃  应圣康 《化学学报》2003,61(12):2008-2012
以卤化亚铜(CuX)/1,10-邻二氮菲(phen)配合物为催化剂、2-溴代异丁酸 乙酯(EBiB)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乳化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 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ATRP)反应。结果表明,与较高温度(70 - 90 ℃)下的聚合反应相比,室温(25 ℃)时聚合反应有更好的可控性,通过 外加钝化剂的复合催化引发体系CuBr/CuBr_2/phen/EBiB或利用CuCl/phen/EBiB催 化引发体系的“卤素交换反应”,可进一步改善聚合反应的可控性。紫外发光谱测 定结果表明,CuBr/phen配合物在MMA相中的分配倾向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使得 室温下MMA的乳液ATRP保持了较好的可控性和较快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25.
采用实验室小型RIM机制备了一组不同芳香二胺扩链的嵌段聚氨酯-脲(PUU)弹性体,借助于IR、DSC、DMTA、SEM以及拉伸试验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6.
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引发合成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接枝共聚物含有性质差别很大的主链和支链,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因而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1~5].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6,7]的问世,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用对-氯甲基苯乙烯和其它乙烯基单体自由基共聚.  相似文献   
27.
BDE/CuCl催化体系中高熔融温度聚苯乙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DE/CuCl催化的苯乙烯聚合体系中, 无论采用何种聚合方式, 加大催化剂的用量(摩尔比St:CuCl = 25~2.5:1)都可以得到高熔融温度的聚苯乙烯(Tm = 170~285℃). X射线衍射及DSC分析证明产物有部分结晶性, 说明其链结构有一定的规整 性. 1H NMR及13C NMR表征证明聚合物的立体结构中间规含量高出无规聚苯乙烯约5%. 根据配位自由基笼的理论, 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可能使聚合过程中自由基和中心金属离子Cu处于更紧密的配位状态, 从而使单体的配位自由基聚合呈现一定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28.
5DXC FTIR宏指令研究聚氨酯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icoletSDXCFTIR操作系统中提供的宏编辑程序,论述了自定义宏指令在聚氨酯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结构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运用SDXC宏指令,简单易行,测量准确,工作效率高,可以满足数分钟内完成的聚氨酯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的需要。借助宏指令发现聚氨酯聚合反应在一定反应程度范围内服从二级反应动力学,催化剂的性质影响二级反应动力学的适用范围。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聚氨酯酸胺Ⅱ谱带呈阶跃式由1525.7cm-1移向1537.4cm-1。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水溶性阳离子聚氨酯-脲-胺乙酸盐在球形、单分散的纳米二氧化硅水分 散注保的吸附行为。PUUA分子链在烯溶液中呈较舒展的构象,分子尺寸小于纳米氧 化硅的粒径。PUUA通过van der Waals作用力和氢键吸附在氧化硅表面。在稳喧吸 附后,等温吸附线呈线性上升,且没有极限值。吸附量随纳米氧化硅粒径的增大、 胶粒表面电荷的减少和电解质乙酸钢加入量的变化均以相同的斜率线性下降。 PUUA分子量增加,吸附量增加,且分子量大的PUUA优先吸附于氧化硅胶粒表面,静 电吸引是PUUA吸附至氧化硅溶胶粒表面的主要作用力。PUUA在氧化硅胶粒上的吸咐 使体系表现粘度下降,敏化作用使体系呈假塑性,而保护作用使体系呈胀流型。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碳酸丙烯酯(添加量5%)与γ-丁内酯(添加量10%)对由数均分子量为800的聚氧化乙烯(PEO800)大单体交联不饱和聚酯(含LiClO4)形成的接枝聚酯网络的离子导电性能影响,发现其电导率主要取决于体系中的LiClO4浓度.当[EO链节]/[Li+]=30时,室温电导率达最大值,σ298K=(4.0—4.5)×10-5Scm-1.这类接枝聚酯网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同样取决于盐类浓度,而与网络的交联程度无关.网络中的极性添加剂并不显著影响其交联程度与Tg,但较大幅度提高离子导电性能,这可能与极性添加剂加速载荷离子在导电通道中的迁移性有关.若在上述接枝网络中引入环氧树脂网络,形成接枝聚合物互穿网络,则成膜后的机械强度有进一步提高,同时具有优良的室温电导率,σ298K=2.4×10-5Sc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