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8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篇
  201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用INDO/2系列方法研究了C60与氨基酸加成产物的结构和UV谱, 表明两种加成产物异构体---[6, 6]闭环和[6, 5]闭环异构体, 均具有Cs对称性, 且[6, 6]闭环异构体具有更低的生成热,因而更稳定, 以优化构型为基础, 计算了化合物的UV谱, 与实验值一致, 同时对电子跃迁进行理论指认, 讨论了产物UV谱带红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32.
沈雪明  陈洪渊  高鸿 《化学学报》1992,50(7):672-676
"电极/溶液"界面动在记双电层微分电容是电极过程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但其测量方法,多数仍停留在对逐一测定的数据点进行作图分析上.本文以i~f-E曲线上电流峰的理论公式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快速测量"电极/溶液"界面动态双层微分电容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3.
酯化硅胶的物理结构和表面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正庚醇或正辛醇与硅胶表面羟基反应制备了酯化硅胶。测定了酯化硅胶的物理结构、水蒸气吸附等温线、润湿热、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 (1)所有酯化硅胶的真密度(dT)、比表面(S)和比孔体积(V)均减少, 而有观密度(dA)增加, 但平均孔半径(r)变化不大; (2)酯化硅胶是憎水的, 其对水蒸气吸附, 以及对水和环己烷的润湿热均显著减少; (3)酯化硅胶的表面酯基在空气中于235-350℃破坏; (4)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硅胶表面酯基在水中大约可水解41-47%。  相似文献   
34.
程贤甦  苏英草  关怀民 《化学学报》2000,58(11):1413-1418
通过DSC曲线,IR光谱,电子光谱和XRD谱分析,发现12-钼磷酸与葡聚糖在水溶液中可形成黄色包合物。以ESR,XPS,IR和电子光谱等手段研究此黄色包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致变蓝紫色,是由于其光电子转移反应产物多价态钼(Ⅵ,Ⅴ,Ⅳ)配合物呈蓝紫色,而另一产物带部分羰基葡聚糖为无色所致。由DSC曲线,电子光谱,IR光谱和XRD谱测试结果得知,随着光化反应产物的生成,两者分子间产生包合作用,从而提高光致变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5.
吴勇  胡征  陈方  陈懿 《化学学报》2001,59(11):1904-1908
通过调变反应温度,制得了B含量变化范围较大的Fe100-xBx(x=23~40)系列纳米金属玻璃。用Mossbauer,ICP,XRD,TEM,DSC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制备条件对B含量的影响及其原因,样品的结构、晶化温度/微粒的聚集状态和表观粒度等物性与反应温度(B含量)的关系,揭示了Fe-B纳米金属玻璃的化学制备研究中反应温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胶束介质在速差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钴、镍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表面活性剂对钴(Ⅱ)、镍(Ⅱ)与二甲酚橙配位反应的影响, 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由于胶束介质的存在, 钴(Ⅱ)、镍(Ⅱ)三元配合物的灵敏度比二元配合物分别提高了4.4和8.6倍, 并扩大了两组分的速率差别, 改善了反应的选择性。基于两组分反应速率的差别, 采用对数外推法计算机处理数据, 建立了速差动力学同时测定钴(Ⅱ)、镍(Ⅱ)的新方法。应用于钴精矿等几种实际样品中钴、镍的同时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其相对误差和标准偏差分别在4%和3%以内。  相似文献   
37.
李晓燕  王娅娟 《化学学报》1996,54(5):431-439
本文制备了水合四硝基合铜(Ⅱ)酸N, N, N', N'-四[(1'-苄基-2'-苯并咪唑)甲基]-反式-1, 2-环己二胺合铜(Ⅱ), [Cu(NBOCTB)][Cu(NO3)4].H2O。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 其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a=1.4723(3), b=1.5089(4),c=1.7157(6)nm; α=99.35(2), β=110.68(3), γ=103.66(2)°, Z=2,Dc=1.38g/cm^3。用TG-DTG技术对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本文用INDO系列方法研究了C64H6的结构与光谱, 表明C64H6有C2v和Cs两种稳定构型, 其中C2v构型能量较低, 讨论其加成及环加成产物对称性的规律并与13C NMR谱的实验结果相结合。计算了两种构型的电子光谱, 对电子跃迁进行了理论指认,并讨论了C64H6谱带红移的原因,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事实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9.
余江  许振华  徐光宪  韩梅 《化学学报》1997,55(2):153-159
首次合成两种穴醚[2.2](C[2.2]), 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稀土铕(Ⅲ)的三元混配配合物: 2Eu(TTA)3.2HTTA.C[2.2](A)和2Eu(TTA)3.C[2.2](B)。与传统的强荧光配合物Eu.(TTA)3.2H2O(C)相比, 有以下的相对荧光强度比例关系: I(A):I(B):I(C)=13.3:3.7:1, 且混配配合物荧光单色性好。配合物的差热热重、红外光谱、Raman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 三元配合物分子中共轭效应增强, 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提高; 配合物晶体场对称性提高; 同时消除了水分子对荧光的猝灭作用, 增强了三元混配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40.
滕启文  尚振锋  吴师 《化学学报》1997,55(4):345-350
用INDO方法研究C60与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的加成产物HC60[CH2C(CH3)=CH2]的两种异构体的结构和UV谱, 表明1,2-加成产物具有Cs对称性, 1,4-加成产物具有C1对称性, 且前者比后者总能量低, 因而更易于形成。产物中2-甲基烯丙基与C60之间靠极性共价键连接, 并发生前者向后者的电子转移。以此优化构型为基础, 计算两种产物异构体的UV谱, 与实验值一致。同时对电子跃迁进行理论指认, 讨论了产物UV谱带红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