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2篇
化学   12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研究了[NiX_2(PPh_3)_2](X = Br, I)在二氯甲烷等溶剂中与B_(10)H_(10)~ (2-)的反应,对形成的族合物[(μ-Br_(0.85)Cl_(0.15)-(Ph_2PC_6H_4)_2Ni_2B_ (10)H_6Cl(PPh_3)]·0.5CH_2Cl_2(1), [(μ-I_(0.1)Cl_(0.9)(Ph_2PC_6H_4) _2Ni_2B_(10)H_6Cl(PPh_3)]·0.25CH_2Cl_2(2)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飞行 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表征。两个族合物均为闭式十二顶双镍 十硼烷,镍、镍之间还分别存在Cl, Br和Cl,I桥且Cl,Br或I的占有率不同。簇合 物还具有两个邻位环化的Ni-P-C-C-B五元环。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阴离子对反应 产物有影响,二氯甲烷参与了反应。  相似文献   
22.
从赣南重钇稀土矿区分离到了一株对重钇稀土离子吸附能力强的菌株,它对重钇稀土离子吸附量达到了223 mg·g~(-1)干重,初步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粘质沙雷氏菌对重钇稀土离子生物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存在粒内扩散,但是粒内扩散不是生物吸附限速步骤。粘质沙雷氏菌吸附重钇稀土离子的最适吸附条件为:pH=5.5,稀土离子初始浓度为250 mg·L~(-1),菌体浓度为20 mg(干重)·L~(-1),吸附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23.
使用旋涂法在多孔α-Al2O3载体上获得了b-&h0h-取向的silicalite-1晶种层。在无模板剂存在条件下进行二次生长,通过改变合成液的碱度(OH-/Si)、水量(H2O/Si)和晶化温度等,调节膜表面的形貌和晶体取向。SEM和XRD检测结果表明,对于1SiO2:4EtOH∶xNaOH∶yH2O合成体系,x与y值的选取与分子筛膜的形貌和晶体取向紧密相关。当x=0.56时,增加y值将促进分子筛膜从随机取向到b-轴取向的转变,晶粒形貌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当y=270时,可以得到厚约为4 μm、连续且择优b-轴取向的MFI型分子筛膜。  相似文献   
24.
在分析软硬阈值去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根据Langmuir探针I-V特性曲线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标准差估算方法来计算小波阈值。采用基于改进标准差和改进阈值函数的小波对探针特性曲线进行去噪,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去噪效果,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降低了均方误差,去噪效果优于传统阈值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25.
通过高温浸渍法,对多壁纳米碳管进行了氟离子与浓硫酸磺化反应修饰改性处理,制备了一种新型Lewis酸型催化剂F~--SO_4~(2-)/MWCNTs,并通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吡啶吸附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其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进而对多壁纳米碳管经F~-与浓硫酸磺化反应修饰改性后所出现的结构与催化性能变化的内在影响规律进行了探索。以F~--SO_4~(2-)/MWCNTs为催化剂,以甲醇和油酸为原料,对其在应用于催化酯化反应合成油酸甲酯过程中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5℃、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12∶1、催化剂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0.9%、反应时间为6 h,油酸的转化率最高,达到了90%。高催化活性可归因于随着氟元素的加入,提高了SO_4~(2-)的插层作用效果,从而增加了酸性活性位的数量;此外,S=O键具有电子诱导效应,而F~-有强负电性,两者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后形成了F~-S键,使S=O的吸电子效应大幅度增强,从而加剧了F~--SO_4~(2-)/MWCNTs催化剂的体系电荷不平衡趋势,导致催化剂中的正电荷过剩,使催化剂中的酸性活性位以Lewis酸为主,有效的避免了单纯磺化反应作用所生成的催化剂的酸性活性位以Br觟nsted酸型为主,而易在富含水的反应介质中发生水合作用而降低,甚至失去催化活性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6.
有消费或投资的华氏宏观经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华罗庚教授的宏观经济模型进行了推广 ,在原来模型的基础上 ,分别增加了消费、投资 ,得到两种不同的模型 ,并对模型具有经济意义的解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7.
[Na(18-C-6)]2[Cu(i-mnt)2]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18-冠-6与Na2[Cu(i-mnt)2][i-mnt=异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S2CC(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Na(18-C-6)]2[Cu(i-mnt)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结构分析.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结构数据a=1.2819(11),b=1.1793(10),c=1.4928(13)nm,β=99.121(16)°,V=2.228(3)nm3,Z=2,Dcaled.=1.369g/cm3,F(000)=958,R1=0.0521,wR2=0.1003.1中的[Cu(i-mnt)2]基团通过配体i-mnt的氮原子与两个[Na(18-C-6)]基团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28.
1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dicarboxylic aci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poly-dentate ligands involved in various metal chelation reactions to form transition or rare earth metal complexes with interesting properties in material science[1~3]and biological systems[4~7].For example,Kim,Y.and his coworkers focus on the syn-theses of copper(II)complexes containing ligands of malonate and pyrazine to study their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magnetic property[8].The importance of Tr(II)/dic…  相似文献   
29.
~~Pulse radiolysis of one-electron oxidation of rare tricyclic nucleoside derivative@赵红卫$Shanghai 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800,China @江致勤$Department of Chemistry, Tongji Unvi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窦大营$Shanghai 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800,China @吴铁一$Shanghai 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800,China @王文锋$Shanghai…  相似文献   
30.
[RuCl2(PPh3)3],B10H102-与p-BrC6H4COOH在CH2Cl2中回流, 得到两个闭式十一顶钌十硼烷簇合物: [(PPh3)(p-BrC6H4CO2)2RuB10H8] (1) 和 [(PPh3)2Ru(PPh3)(p-BrC6H4CO2)RuB10H9] (2),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13C核磁共振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簇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 a = 2.569(4) nm, b=1.546(2) nm, c=1.927(3) nm, β=95.11(2)°, Z=8, V=7.622(21) nm3, Dc=1.533 Mg/m3, F(000)=3472, S=1.009, R=0.0418, wR=0.0775; 簇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a = 1.3142(3) nm, b=1.3761(3) nm, c=1.8503(4) nm, α=90.445(4)°, β=105.950(4)°, g=108.980(4)°, Z=2, V=3.0251(12) nm3, Dc=1.434Mg/m3, F(000)=1316, S=1.007, R=0.0464, wR=0.1175.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 两个簇合物的中心都具有一个闭式1:2:4:2:2堆砌结构的十一顶{RuB10}金属硼烷骨架, 硼笼开口处具有船式构象的环状的六个硼原子对Ru(1)原子呈h6船式配位. 在簇合物1中, 钌原子有三个簇外配体, 一个三苯基膦, 两个对溴苯甲酸根. 对溴苯甲酸根上另外的两个氧原子分别取代了B(2)和B(3)上的氢原子, 从而在簇合物的两侧形成两个对称的Ru-O-C-O-B五员环. 簇合物2是一个双金属钌硼烷簇合物, Ru(2)通过一个Ru-Ru键和两个{RuHmB}桥键与簇合物中心{RuB10}相连, 从而在簇外形成了一个变形的Ru(1)-Ru(2)-B(3)-B(6)四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