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727篇
化学   1275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61篇
综合类   15篇
物理学   3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采用热熔还原法,以聚氯乙烯、氯化铵、氧化铁为原料制备复合超硬相氮化碳(α/β-C3 N4).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原料配比下合成复合相C3 N4的物相组成及形貌变化.结果表明样品形貌随着原料配比的不同在颗粒、棒状、纳米线之间转变.当C、N和Fe之间摩尔比为3:4:0.4时,所制备出的样品呈纳米线状,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5 nm,结晶性良好.而在其它配比下,只能获得棒状或颗粒状α/β复合相C3 N4.  相似文献   
22.
以铌箔为基底,用阳极氧化法结合氨气还原氮化法制备出氮化铌纳米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结构表征手段和循环伏安法(CV)、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法(EIS)等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还原氮化温度对纳米管的物相、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氮化后出现了氮化铌物相,以氧氮化铌固溶体形式存在,当还原氮化温度为700℃时,氮化铌纳米管阵列结构均匀,纳米管的孔内径约为35 nm,管壁厚度约为12 nm,纳米管长度约为1.5μm,样品中内在阻抗和电荷转移电阻较小,在电流密度为0.1 mA/cm2时,其比电容为400μF/cm2.  相似文献   
23.
在不同的衬底温度下,使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氮化锌薄膜样品.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椭偏仪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薄膜的晶粒尺寸会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200?C时薄膜的结晶性最好.用椭偏仪测试样品,建立物理模型计算出氮化锌薄膜在430—850 nm范围内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等光学参数.利用Tauc公式计算出氮化锌薄膜的光学带隙在1.73—1.79 eV之间.  相似文献   
24.
以五氯化锯为原料,液体石蜡为分相剂,采用微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前驱体纤维,再经氨气还原氮化得到多孔氮化锯纤维.利用XRD、SEM、BET等进行物相及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纤维为四方Nb4N5晶相,纤维连续,直径为260 nm,由于液体石蜡分相以及助纺剂PVP的分解作用,在纤维上形成较多孔道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125m2/g,孔径为2~5nm范围内的孔结构比例较高,同时在5~10 nm 范围也存在较多的孔道结构,平均孔径为7.3 nm.采用CV、GCD及EIS等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发现,氮化锯纤维的储能主要受电极表面电荷传递过程控制的,外表面比电容贡献高,这得益于分布在纤维中的孔结构,其可为离子传输提供通道,并为电化学反应提供空间.当电流密度为5mA/g时,比电容为151 F/g,能量密度为7.73 Wh/kg时,功率密度为3.03 W/kg,其经2000次循环后其比电容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5.
为实现EAST装置超400s长脉冲高约束模、10MW加热功率下的稳态运行,需对现有的下碳偏滤器进行升级改造,拟采用钨串结极水冷却系统,热通量控制在水冷钨铜第一壁材料允许的稳态的10MW·m-2。在对下钨偏滤器的冷却结极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多种以钨串单元为基础的冷却结极,提出了一种新型下钨偏滤器水冷结极设计,幵建立了满足传热要求的EAST装置新型下钨偏滤器单元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石墨相氮化碳(g-C3N4)以其合适的带隙宽度、丰富的活性位点和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新兴的可见光响应非金属光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领域。然而,纯g-C3N4对可见光的吸收效率较低且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速率快,导致其光催化活性处于较低水平。基于g-C3N4的非金属特性,通过非金属掺杂可以有效提高g-C3N4的光催化性能,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目前非金属掺杂g-C3N4复合材料常见的制备方法,着重归纳了不同类型的非金属掺杂g-C3N4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其作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机理。最后,提出目前g-C3N4基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中所面临的挑战,旨在为非金属掺杂g-C3...  相似文献   
27.
正瑞典研究人员已公布了一项计划,准备制造能发射线性偏振光的量子点。林雪平大学的Anders Lundskog及其同事通过在基部已加长的微型六角形氮化镓金字塔的顶部"种植"量子点,使氮化铟镓量子点所发射的光处于受控状态。他们发现,发射光的偏振方向与基部延长轴是一致的。通过调节氮化铟镓中的铟含量,原则上就可将由量子点发射的光从紫外线波长调到红外线波长。这种方法的好  相似文献   
28.
以MCM-41为载体,以镍(Ni)为助剂,制备了Ni含量不同的WP/MCM-41催化剂。采用XRD、BET、SEM和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通过高压微反装置考察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活性。结果表明,Ni的加入促进了活性组分WP的生长并使其晶相尺寸略有增加,一定含量的Ni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Ni对WP/MCM-41催化剂二苯并噻吩HDS反应具有促进作用。少量Ni的加入有利于WP活性相的生成并增加了活性位的数量;加入过量的Ni,在催化剂中形成了具有一定活性的类似Ni-W-P结构的物种,减少了活性组分WP所占的比例,从而使催化剂DBT的 HDS活性降低。其中,Ni的质量分数为1%的催化剂(cat-Ni-1)具有相对较高活性,其DBT 脱硫率和转化率分别为76.78%和72.16%,比不加Ni的催化剂分别提高了30.04%和21.62%。二苯并噻吩在WP/MCM-41催化剂上以加氢脱硫途径为主,Ni的加入对提高加氢脱硫途径选择性起到了促进作用,且加氢脱硫选择性随Ni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9.
用B3LYP/6-311+G(d)方法对化合物NFeN弯曲型和直线型的不同自旋多重度多个电子态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能量和振动光谱进行了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单重态中Fe―N键长普遍比三重态和五重态中的短, 在155 pm左右; NFeN三重态电子结构最丰富, 自然键轨道和Mulliken布居显示Fe―N键具有部分离子键特征; 两种结构的所有稳定态中能量最低的是15A2态, 能量相近的有13B1、13A2、13B2和11A1态, 直线型中能量最低是3Δg态; 相对于分子基态反应物Fe(a5D)+N2(X1Σg+)所有电子态的能量都偏高, 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 但是对于原子态反应物Fe(a5D)+2N(4S)则是放热反应; 计算振动频率和强度与实验较吻合的是13B1态; 复合物FeN2与化合物NFeN结构差异明显; Fe原子直接插入N2分子的势能曲线表明该反应能垒很高, 在动力学上也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30.
分别优化了横向加热和纵向加热涂钨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镓的条件。结果显示,纵向加热方式的原子化温度比横向加热低,在灰化温度、进样量、酸介质的影响和化学改进剂等方面,两者没有显著差别。纵向加热的灵敏度高于横向加热,线性范围也比横向加热宽;但是采用横向加热方式能获得更低的检出限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