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23篇
力学   4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Ⅰ.古季风记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现今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可以作为辨认古季风气候记录的线索。文中着重阐述最近130ka东南季风区的各种古季风记录,它们主要是:历史记录,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沙漠、湖泊、雪线和林线、大陆架沙漠化现象等的地质记录,由植被和哺乳动物代表的生物记录。其中,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反映了过去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环境效应突出气候期相互交替的历史。亚洲古季风变迁是中国古气候和古环境变迁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2.
线型高分子的[η]粗略地反映该高分子在溶剂中的形态。在良好溶剂中,溶剂分子与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高分子线团栓解,因而[η]较大。当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尤其在接近高分子从混合溶剂中沉淀出来的时候,高分子线团将呈极度卷曲,[η]显著减低。聚甲基丙烯酸甲  相似文献   
23.
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制取污泥衍生吸附剂,对溶液中铅离子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一定条件下的等温吸附特性。利用线性拟合和非线性拟合两种方法对等温吸附方程进行模拟,得到非线性拟合求得的模型参数比较可靠,同时得到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于描述铅离子在污泥衍生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 ,有关具有生物活性的配体与金属离子的固体配合物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 3 ] 。α-萘乙酸 ( HL)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 ,由于 α-萘乙酸难溶于水常制成盐使用。铜、锌及稀土等与α-萘乙酸的固体配合物已得到研究 ,它们均难溶于水 [2 ,3 ] 。由于钴、镍是植物体的重要营养元素 ,而钴、镍与α-萘乙酸的二元固体配合物及钴、镍与α-萘乙酸和α-呋喃甲醛肟 ( L')的三元固体配合物未见有报道 ,我们对此作了一些研究。1 配合物的合成按文献 [4 ]用 Co Cl2 、Ni Cl2 和 Na HCO3 反应制得 Co CO3 、Ni CO3 ,干燥后取过量 Co CO…  相似文献   
25.
两种纤维状矿物作为汽车刹车片增强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改性针状硅灰石和纤维状海泡石作为复合增强体制备了多种刹车片试样,在综合分析各刹车片的冲击强度及定速摩擦试验数据的基础上,优选出了最佳刹车片配方,并针对基于优选配方的刹车片试样进行了卡斯试验及台架摩擦试验测定.结果表明,以1:6(质量分数)的硬脂酸改性细粒(0.018mm,颗粒长径比L∶D>12)针状硅灰石和硬脂酸改性粗粒(0.28mm,L∶D>50)纤维状海泡石作为复合增强体所制备的刹车片的综合性能最佳.基于优选配方所研制的19号刹车片试样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汽车刹车片材料国家标准,完全可以替代以石棉摩擦材料为增强材料的刹车片.  相似文献   
26.
电容式微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硅微结构加速度传感器,以“叉指”或者“三明治”等方式形成差动电容结构,惯性质量块敏感加速度并转换为电容动极板的位移,差动电容的变化通过激励信号进行调制,经过放大、解调和滤波等处理后,再反馈回电容器的极板上,使电容器动极板始终处于平衡位置;反馈信号同时作为输出,输出信号表征了输入加速度的大小。图1是转换电路的原理图。  相似文献   
27.
编者按:本文将三台A炉、二台B炉、三台天车的作业活动构造成一个活动网络模型,对于确定型问题,可用关键路径法找出达最大钢产量的调度方案增产到300万吨/年的各种措施的产量,对于非确定性问题可用计划评审法讲座随机性的影响及控制方案。现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l)A_i或B_j:A_i(或B_j)冶炼(2)Tk■→place:Tk空着运至place处(3)Tk■→place:Tk带一空罐或槽运至place处(4)Tk■Place:Tk带一空槽或罐运至Place处(5)Tk□place:Tk在place处吊起一空槽或罐(6)Tk■place:Tk在place处带起一满槽或罐(7)Tk□place…  相似文献   
28.
我国历史时期以来降尘的天气气候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根据我国史料中的降尘记载、历史气候资料和现代气象记录,给出了我国近三千年降尘地点分布图和近一千七百年降尘频数曲线.文中指出:历史降尘地点与黄土分布及现代浮尘日数分布三者相近;降尘频繁期对应于冷干气候期;降尘由天气系统作用所致,沙尘的升空—运移—沉降皆与水平流场和垂直速度密切配合;我国西北干燥沙漠地带是沙尘的源地;我国黄土粉尘曾历经风力搬运过程。  相似文献   
29.
This study presents a scheme for delimiting the meiyu period in the Lower Changjiang (Yangtze) region. This scheme was applied to the Clear and Rain Records of Nanjing, Suzhou and Hangzhou to reconstruct the 1723-1800 meiyu climate series.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dates, length, precipitation, and the intensity grades of meiyu were determined. The years of early, heavy, light, and empty meiyu were also given.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the 18th century meiyu serie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the quasi-periodicities of 2-3, 4-5, and 9 years. Many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meiyu also existed in the 18th century.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18th century in typical meiyu years were inferred from the historical meiyu series.  相似文献   
30.
SYNOPTIC-CLIMATIC STUDIES OF DUST FALL IN CHINA SINCE HISTORIC TIM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ancient Chinese records of dust rain, historic climate information and recentweather reports, the map of places of dust fall for the last 3000 years and the fre-quency curve of dust fall year for the last 1700 years have been obtained. These indicatethat (i) the places where historical dust rain occurred nearly coincide with the distribu-tions of loess of China and the mean number of days with modern floating dust, (ii) thefrequent spells of dust fall concentrate in the cold and/or dry periods, (iii) dust fall iscaused by synoptic system, (iv) the ascension-transport-settling of dust is closely related tovertical flow and horizontal stream field, (v) the source areas of dust are deserts of north-western China, and (vi) the fine dust of loess of China has been transported by wind fo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