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0篇
化学   394篇
晶体学   3篇
综合类   6篇
物理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Poly aniline and poly aniline doped with 2,5-dimethyl benzene sulfonic acid (PXSA), 4-hydroxy-m-benzene disulfonic acid (PDSA), 3-chloro-4-hydroxybenzene sulfonic acid (OCPSA) were prepared. The polymers are identified by FT-IR and UV–vis spectroscopy. The ionic conductivities of poly aniline and poly aniline doped with 2,5-dimethyl benzene sulfonic acid (PXSA), 4-hydroxy-m-benzene disulfonic acid (PDSA), 3-chloro-4-hydroxybenzene sulfonic acid (OCPSA) were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weight of the dopant compounds. It is noted that an increase of the conductance of poly aniline by doping with OCPSA, and became equal to 0.001321 Ω?1 for 1 g higher than the conductance for the poly aniline when it is doped with OCPSA.  相似文献   
22.
姜艳  席海涛  孙小强  常愉 《合成化学》2005,13(6):586-587
以对乙酰氨基苯酚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对正丁氧基-N,N-(2-巯乙基)苯胺,其结构经^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23.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苯胺,对盐类及其用量、顶空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加入2.5 g NaOH,80 ℃进行顶空时,苯胺在0.05~2.50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0.007 mg/kg,样品加标平行测定的RSD低于6%,回收率高于80%。方法操作简单,检出限低,适用于土壤中苯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24.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aniline oligomers and polyaniline, associated with oxidation of aniline with ammonium peroxydisulfate in aqueous solutions without any added acid, were studied. The reaction was quenched at various times and the films deposited on silicon windows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 by Raman spectroscopy, at excitation wavelengths 633 and 514 nm. The presence of substituted phenazine structural units, in addition to ordinary benzenoid, quinonoid, and semiquinonoid structures, has been proved by the appearance of characteristic Raman bands at 1645–1630, 1420–1400, 1380–1365, ∼575, and ∼415 cm−1.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of the Raman spectra of oligoanilines, precipitated in the first phase of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and polyaniline nanotubes and nanorods, formed in the second stage of reaction,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5.
A novel approach has been explored to prepare brain‐like polyaniline (PANI) nanostructures with many convolutions (140–170 nm in average diameter) using aniline/citric acid (CA) salt as the template and chlorine gas as the oxidant by a gas/solid rea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ethod provided here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in which the polymerization of PANI is usually carried out in acidic solution.

  相似文献   

26.
卢伟涛  杨继萍 《化学学报》2013,71(1):121-125
以氨基封端的苯胺四聚体为基础, 通过将端氨基取代为不同数量的羧基, 得到了一系列连接臂数不同的苯胺四聚体-聚乙二醇共聚物, 对反应历程中的各阶段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对苯胺四聚体及最终产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 结构表征证明反应按照设计路线成功进行并得到了理想的产物; 循环伏安特性曲线表明, 共聚物基本保留了苯胺四聚体的电化学性能, 可以发生从还原态到中间态再到氧化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27.
王巍  刘晶晶  张龙 《应用化学》2013,30(4):389-393
以自制的乙酰丙酮钌配合物(Ru(acac)3)为催化剂,甲酸钠为氢供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乳化剂,研究了水溶液中催化硝基苯氢转移氢化制苯胺的工艺。 确定了适宜反应条件为:甲酸钠和硝基苯摩尔比为2∶1,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4.0 h,Ru(acac)3用量为硝基苯质量的4%。 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产率分别为100%和96.65%,表明Ru(acac)3对硝基苯氢转移氢化制苯胺具有优异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8.
碳纳米管对苯胺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碳纳米管有较大的比表面,有利于用作吸附剂。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气体,尤其是对H2气的吸附。近年来,也有人将碳纳米管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Long等使用碳纳米管除去二恶英,Li等用碳纳米管吸附溶液中的Cd^2 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苯胺类化合物是国家严格控制的一类污染物,使用碳纳米管对苯胺的吸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9.
石明娟  崔华 《化学学报》2007,65(22):2555-2562
系统研究了不同pH下的NaHCO3-Na2CO3和NaOH缓冲介质中, 36种苯酚和苯胺类化合物对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体系的影响. 发现苯酚和苯胺类化合物的抑制和增强作用与化合物的结构、氧化电位和介质的pH有直接的关系: 具有较高氧化电位的苯酚和苯胺类化合物对鲁米诺的ECL没有影响; 而具有较低的氧化电位、苯环上有两个处于对位的-OH(或-NH2)或苯环上有多个相邻的-OH的化合物, 在较低的pH下有增强作用, 在较高的pH下具有抑制作用; 其它的化合物则呈现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的大小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关. 通过研究化合物的氧化半峰电位、ECL光谱、荧光光谱等, 提出了增强和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 各种有机物的电氧化产物如醌、酮及具有醌、酮结构的聚合物等能够淬灭激发态3-氨基邻苯二甲酸根阴离子(3-AP2-*)的发射, 导致了鲁米诺的ECL的降低; 同时,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半醌自由基中间体或 会促进鲁米诺的发光反应, 呈现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0.
尹晓刚  王琳琳  杜莹  龚维  陈卓 《合成化学》2017,25(8):664-668
以苯偶酰(1)、苯甲醛(2a)、苯胺(3)和醋酸铵(4)为原料,蒙脱土负载碘和三乙烯二胺(DABCO)为催化剂,通过多组分法合成了6种1,2,4,5-四芳基-1,3-咪唑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反应条件{以10 mol%MMT/I2为催化剂,10 mol%DABCO为碱,正丁醇为溶剂,原料配比r[n(1):n(2a) :n(3) :n(4)]=1.0:2.0:2.0:8.0,于110 ℃反应16 h}下,产率最高为9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