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1篇
  免费   5739篇
  国内免费   7994篇
化学   13087篇
晶体学   1311篇
力学   1241篇
综合类   349篇
数学   454篇
物理学   10862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630篇
  2022年   672篇
  2021年   790篇
  2020年   581篇
  2019年   696篇
  2018年   556篇
  2017年   689篇
  2016年   767篇
  2015年   877篇
  2014年   1451篇
  2013年   1429篇
  2012年   1230篇
  2011年   1186篇
  2010年   1153篇
  2009年   1249篇
  2008年   1416篇
  2007年   1247篇
  2006年   1298篇
  2005年   1290篇
  2004年   1033篇
  2003年   819篇
  2002年   752篇
  2001年   766篇
  2000年   631篇
  1999年   525篇
  1998年   426篇
  1997年   446篇
  1996年   429篇
  1995年   332篇
  1994年   309篇
  1993年   300篇
  1992年   293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给出了一种新的二进小波1/f过程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一类谱指数为H的近似1/f过程可通过一簇平稳随机过程产生.由于所提方法利用了1/f过程小波系数的相关性,因而有效地减少了合成1/f过程的谱误差.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很好地改进了已有模型.  相似文献   
152.
有机薄膜器件负电阻特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影响有机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器件负电阻特性的因素,为探索有机负电阻的机理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中制备了多种有机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器件,研究了有机小分子染料、聚合物基体、薄膜组成及厚度、ITO和聚苯胺阳极等对有机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器件负电阻特性的影响。在室温、大气环境下,所制备的多种有机染料掺杂聚合物器件在所加电压为3~4V时,观察到明显的负电阻特性,电流峰谷比最大约为8。负电阻现象及峰谷比的大小受膜厚和器件的结构、制备工艺等影响。提出用负电阻和二极管并联组成的等效电路模型解释影响负电阻特性的因素,认为负电阻特性与载流子的不平衡注入有关。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主链含唔二唑电子传输基团的可溶性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该聚合物兼具空穴和电子传输功能,在空气中具有较稳定的N型负电阻特性。进一步控制相关材料和工艺条件,有可能得到易于控制的负阻效应,开发出新型的有机负电阻器件。  相似文献   
153.
合成了多金属氧酸盐α-Na6H[GeW9Fe3(H2O)3O37]16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电子能谱、极谱和穆斯堡尔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并讨论和研究了该配合物的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4.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film was directly fabricated at 200℃ by the conventional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 from SiCl4 with H2 dilution. The crystallization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deposition power.The maximum crystMlinity and the crystalline grain size are over 80% and 200—50Onm,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ilm is mostly composed of silicon, without impurities such as Cl, N, C and bonded H.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at such a low temperature originates from the effects of chlorine, i.e., in-situ chemical, etching, in-situ chemical cleaning, and the detachment of bonded H.  相似文献   
155.
156.
谭海曙  姚建铨 《光学学报》2003,23(6):45-749
成功制备了结构为ITO/PDDOPV/PPQ/Al的异质结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该器件在正反向偏压下均可发光。在正向偏压下的光发射主要来自PDDOPV,但在反向偏压下的光发射则包括来自PPQ的蓝光发射和PDDOPV的黄光发射。蓝光强度与黄光强度的比值随着反向偏压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向直流电压分别为22V、24V、26V、28V时,其电致发光光谱中PPQ与PDDOPV的峰高比IPPQ/IPDDOPV分别为1.092、1.329、1.605、2.046。换句话说,该器件的发光颜色是压控可调的,这对实现彩色显示是极为有利的。分析了在反向偏压下的发光机理以及IPPQ/IPDDOPV受电压控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7.
La掺杂浓度对PLZT薄膜红外光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不同La掺杂浓度PLZT(x/40/60)薄膜-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制备的PLZT(x/40/60)薄膜是具有单一钙钛矿结构的多晶薄膜- 通过红外椭圆偏振光谱仪测量了波长为2-5—12-6μm范围内PLZT薄膜的椭偏光谱,采用经典色 散模型拟合获得PLZT薄膜的红外光学常数,同时也拟合获得PLZT薄膜的厚度- 随着La掺杂浓 度的增大,折射率逐渐减小- 而消光系数除PLZT(4/40/60)薄膜外,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分析表明这些差异主要与PLZ 关键词: PLZT薄膜 红外光学性质 红外椭圆偏振光谱  相似文献   
158.
王秀英 《物理通报》2004,(12):17-19
增透膜也称减反膜,即能够减少反射光,增加透射光的薄膜.笔者在此简单分析一下光学镜头中所用的增透膜.  相似文献   
159.
160.
利用粒子数据手册(PDG2004)公布的J/ψ衰变到重子、反重子对(BB)各个衰变道分支比的平均值, 对重子八重态的SU(3)对称性重新做了分析. 研究了J/ψ→BB中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干涉. 得到了在J/ψ→BB中SU(3)单态、电磁 相互作用和SU(3)破坏各个因素所占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