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15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无掺杂的金刚石纳米粒子(UND)可以和壳聚糖共沉积到玻碳电极表面,形成壳聚糖-UND复合膜.此复合膜可以通过吸附的方法,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并且能够实现HRP的直接电化学,保持HRP对过氧化氢的良好催化能力.为了进一步研究此复合膜及HRP在此复合膜上的电化学活性,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反射红外(ATR)、电化学交流阻抗、循环伏安等技术来跟踪各步修饰过程.结果表明,此复合膜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很好的保持HRP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2.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研制和发展具有超高灵敏度、超高选择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本文总结了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系统中的主要功能,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3.
介孔分子筛SBA-15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分离维生素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PEO-PPO-PEO)为模板,在强酸性(1.6mol/L HCl)条件下,水热合成了棒状二维六方有序介孔材料SBA-15.粒径棒长约1~1.5μm,直径为400~500nm,平均孔径5.8nm,BET比表面积799㎡/g.并用合成的SBA-15作为正相高效液相...  相似文献   
144.
本文提出邻氨基酚 (OAP)-H2O2-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伏安酶联免疫分析体系并用于人血清中甲胎蛋白(αFP)的测定。该方法是将HRP催化H2O 2 氧化 OAP 的酶催化反应与邻氨基酚的氧化中间产物(邻苯醌亚胺)在滴汞电极上的还原反应相偶合, 在BR缓冲溶液中, 在-0.87 V (vs.SCE) 左右产生灵敏的极谱波。根据测定标记在甲胎蛋白抗体上的HRP的量, 求得发生免疫反应的αFP的含量。该方法对甲胎蛋白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25~400 mg/L。用所建立的方法对病人血清样品进行了测定, 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光度法(ELISA)进行对照,二者相关性很好。  相似文献   
145.
设计了12条能与血晶素相互作用形成DNA酶的寡核苷酸链,并研究了它们催化4种不同底物[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铵盐、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酪胺、四甲基联苯胺]的催化活性及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G-四分体中碱基G形成的平面结构的层数、可以形成类发夹结构的互补DNA短链、G-四分体侧环上碱基的个数以及类发夹结构连接臂上碱基的个数等因素均影响血晶素与DNA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DNA酶的催化活性不仅与血晶素和DNA的结合常数有关,同时也受底物分子结构的影响。在所设计的12种DNA酶中,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铵盐是理想的比色测定底物,而酪胺是理想的荧光测定底物。  相似文献   
146.
孙琳琳  王伟  陈洪渊 《电化学》2019,25(3):386-399
近年来,单颗粒碰撞技术在纳米电化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该技术通常控制超微电极处于某一电位,检测单个纳米颗粒随机碰撞到电极表面后产生的瞬时电流. 通过分析电流信号,可以研究单个纳米颗粒的性质. 尽管该技术可以检测单个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或电催化电流,但是传统的单颗粒碰撞技术缺乏空间分辨率,难以识别和表征特定的纳米颗粒. 因此,结合光学成像技术研究单颗粒碰撞电化学来补充电化学技术缺失的空间信息已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单颗粒碰撞技术的三种检测原理,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单颗粒碰撞技术与荧光显微镜、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显微镜、全息显微镜和电致化学发光相结合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单颗粒碰撞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7.
四环素-Al(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四环素(TC)-Al3+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TC与DNA无明显的相互作用,但在Al3+离子存在下,TC能结合到小牛胸腺DNA上.TC先与Al3+作用,生成TC-Al二元配合物,该配合物再与DNA发生作用,形成(TC-Al)-DNA三元配合物.TC-Al二元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为6.5×104L/mol,其配位比n(TC):n(Al):n(DNA)=1:1:1.TC-Al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模式主要是静电相互作用.溶液的pH值对TC-Al二元配合物和(TC-Al)-DNA三元配合物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利用TC-Al配合物与DNA作用使体系荧光强度增强的性质测定DNA,其线性范围为1.0×10-6~6.0×10-5mol/L,检测限为5.0×10-7mol/L.分别测定了天然与热变性酵母样品中DNA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8.
碘离子的测量方法有化学法和电化学方法等多种,电化学方法有离子选择性电极、阴极溶出伏安法等[1,2],但以上方法易受共存离子的干扰.自组装膜修饰电极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因而可用于特定物质的检测[3].末端硫醇化的聚乙二醇分子在金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膜后具有分子识别特性[4],碘离子和聚乙二醇膜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以进入膜内进而到达电极表面进行反应,而其它干扰离子较难进入.因而,该膜电极能用于碘离子测定,检测下限低,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1 实验部分1.1 试剂及仪器 甲氧基聚乙二醇(MW=5000)等…  相似文献   
149.
微电极研究: 吡咯在微电极上的聚合及膜的生长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NaNo3介质中吡咯在Pt微电极(r=10μm)上的聚合及聚吡咯膜的生长过程。利用微电极的快速传质特性证实了在聚合物生长过程中有可溶性低聚物中间体形成。研究表明聚吡咯膜的生长不仅是吡咯单体氧化偶联在聚合物的链端使链增长, 而且更主要的是溶液中低聚物的连续沉积形成新的聚合中心, 随后在Pt微电极上低聚物发生沉积而形成聚吡咯膜。  相似文献   
150.
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呼吸蛋白,但由于其电活性中心不容易暴露以及在电极表面强烈吸附造成电极的钝化,使得它在一般固体电极上的电子传递速率很慢,得不到有效的电流响应。有关血红蛋白在固体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很少。众多的分析化学家都在积极寻求加速血红蛋白电子传递速度的途径,使蛋白质直接电化学分析成为可能。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染料修饰电极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电极过程,从而获得有效的电流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