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6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曾宗浩  张英 《物理》2001,30(1):58-58
生物细胞重要的功能都是由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分子机器完成的.科学家向大自然学习,也试图用这些大分子造出人造机器来,以让它们完成特殊的任务.比如,以DNA为工具,来排列胶体粒子,引导半导体纳米晶体或金属线的生长,用DNA双螺旋手征性转换所产生的机械运动,来制造纳米机器开关等.据2000年8月10日的《Natute》杂志报道[1],Bell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也是用DNA做成的一种分子机器,如果交替地供给两种互补的DNA片段,这种机器就可以像剪刀那样做开合运动.这种分子机器主要由A,B,C三种DNA片段组成.A的…  相似文献   
112.
本文用TiCl4/MgCl2-Al(i—Bu)3催化剂进行1-辛烯/1-十二烯共聚合,考察不同的聚合条件对减阻率的影响,来提高二元聚合物的减阻率,用GPC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进行表征,用室内模拟环道评价装置来测定聚合物的减阻率,抗剪切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共聚合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n(Al)/n(Ti)=90,起始反应温度为-2℃,V1-Octene:V1-Dodecene=1:2,DDS:0.3mL,反应时间为48h,经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其重均相对分子量达到6.56×10^6,相对分子量指数分布接近2.733,在柴油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减阻率达到52.3%,经过5次高强度机械剪切后剩余的减阻率为5%左右,可由于工业原油的输送.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提高白酒酒醅主要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水平,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白酒酒醅中的水份、淀粉、酸度和酒精度进行定量分析,通过PLS建立酒醅成分定量分析模型,同时采用CARS、间隔偏最小二乘变量选择法(iPLS)和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实现光谱特征波段选择,并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导数以及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等预处理方法进行模型优化。用决定系数(R2)、预测标准偏差(RMSEP)以及最佳主因子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确定最佳建模方法。结果表明:波段筛选能够对模型起到优化作用,并提高模型运算速度,其中CARS优化效果最为明显,酒醅水份、淀粉、酸度和酒精度的R2分别达到0.885,0.915,0.951,0.954;RMSEP分别为0.630,0.519,0.228,0.234,有效地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与准确度。经过优化,所建模型预测效果好,能够满足白酒酒醅主要成分的快速检测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4.
金星日  张英俏  张寿  金东泽 《中国物理》2007,16(5):1220-1224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schemes to generate the multi-atom cluster states. The first scheme i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atoms with a highly detuned cavity mode and a classical field, the second scheme i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atoms with a cavity mode, strongly driven by a resonant classical field.  相似文献   
115.
讨论了重核碰撞形成巨复合体系破裂的强阻尼反应产生超重核的问题。 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 唯象的多维朗之万模型和本课题组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 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反应 197Au+197Au , 238U+238U和244Pu+244Pu等的主要结果。 给出了反应中产生的超重碎块的几率与入射能的关系, 复合体系和超重碎块的衰变机制以及所形成的超重碎块的结合能和形状的分布。 In this paper,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superheavy fragments through strongly damped reactions in very massive nuclear collisions is investigated. Two theoretical models, which are the phenomenologically multi dimensional Langevin equation model and improved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developed recently by our group, are briefly reviewed. The dependence of the production probability of superheavy fragments on the incident energy, the decay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systems and superheavy fragm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binding energy and shapes of superheavy fragments are iscussed for reactions of 244Pu+244Pu, 238U+238U, 197Au+197Au based on the improved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相似文献   
116.
讨论了通过重核碰撞形成的复合体系破裂产生超重核的问题。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即早期发展的在碎化理论框架下的量子涨落理论和本课题组尝试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197Au+^197Au,^238U+^238U和^244Pu+^244Pu等反应的主要结果,即反应中产生的超重碎块的几率与入射能的关系,复合体系和超重碎块的衰变机制以及所形成的超重碎块的结合能和形状的分布。In this paper,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superheavy fragments through composite system breaking up in massive nuclear reactions is investigated. Two main theoretical models, which are the quantum fluctuations with in the fragmentation theory developed at 1980's and improved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developed recently by our group, are briefly reviewed. The dependence of the production probability of superheavy fragments on the incident energy, the decay mechanism of composite system and superheavy fragm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inding energy of Superheavy fragments are discussed for reactions of ^244Pu+^244Pu, ^238U+^238U, 197Au+^197Au based on the improved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相似文献   
117.
在与生理介质等渗的盐溶液中,借助于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分别研究了中性磷脂和带电磷脂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上的分子排列、组装以及施加电场对其结构的诱导变化。结果表明,所考察的磷脂在室温下均以凝胶态的单层膜形式铺展在HOPG上,并组装形成纳米尺度的半胶束结构,表面呈现波纹形貌。施加适度的电场(±1.0 V)在诱导磷脂分子的排列和结构发生转变时起主要作用,界面溶剂化力和离子效应起次要作用。研究结果对生物电化学功能器件的模拟以及基于磷脂的实验室芯片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