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化学   309篇
晶体学   27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128篇
物理学   4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磷酸酯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磷酸酯甜菜碱从皮肤溶出的氨基酸量少,脱脂低,毒性和刺激性低,易降解,是一类性能优良两性表面活性剂[1,2]。它的合成大多以长链卤烷或胺为原料,成本较高。本文以高级脂肪醇、氯乙醇以及二甲胺为原料、P2O5为磷酸化剂,合成了C12H25OCH2CH(OOCCH3)CH2N+(CH3)2CH2CH2OP(O)(O )(OH)磷酸酯甜菜碱。测定了表面张力、泡沫性能、钙皂分散力及增溶能力。1 合成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Ⅰ)[2] 在5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月桂醇0 2mol,正已烷200ml和四丁基溴化铵0 01mol;在室温和强烈搅拌下加入50%的NaOH水溶液48g,滴加环氧氯丙烷0 4mol后升…  相似文献   
102.
Cr/MgO催化剂上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MgO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比较了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Cr/MgO催化剂的活性组份含量、焙烧温度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Cr/MgO催化剂,当负载量3%时催化性能最佳,过高的负载量对生成丙烯腈的选择性影响不大,但乙腈转化率呈下降趋势,焙烧温度对生成丙烯腈选择性的影响不大,但经600℃焙烧的催化剂乙腈转化率最高,随着反应温度提高,乙腈转化率提高,而生成丙烯腈选择性400℃左右出现最高值,CO2-TPD表明,催化剂强吸附碱中心越多,越有利于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反应,Cr/MgO催化剂中引入Na2O后,提高了乙腈的转化率,而生成丙烯腈的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3.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延边地区317名65~108岁老人头发中锌、铜、铁、锰、镁含量,观察不同民族、性别、年龄老人这些元素的差异。结果表明:1.朝鲜旗发锌低于汉族,满族发铜低于汉族、朝鲜族,汉族发镁高于朝鲜族、满族,发铁、发锰在汉、朝、满民族之间无区别。2.汉族、朝鲜族男发锌高于女性,汉族女性发铜高于男性,发铁、发锰、发镁在性别之间无区别。3、90岁组朝鲜族发锰、发镁低于65岁、76岁组,朝鲜族发锌、发铜、发铁在65~108岁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雷达探测、卫星通信、航天航空和电子对抗等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抗电磁波干扰、隐形技术、微波暗室等研究领域的兴起.对电磁波吸波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现代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产生电磁波的电子产品(诸如计算机、电视机、手机、微波炉及电磁炉等)的数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05.
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氨性介质中,铜对H2O2氧化次甲基蓝褪色反应有强烈催化作用。研究发现,次甲基蓝的氧化产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强荧光,据此建立一种测定痕量铜的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本法检出限达0.02ng/mL,铜的质量浓度在0~6ng/m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F)有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6.
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的退火晶化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AFS,XRD和DTA方法研究了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其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活性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为623K时,Ni-B和Ni-Ce-B样品的苯加氢催化反应转化率最高,分别为63%和81%,0.3%Ce的掺入提高了Ni-Ce-B的催化活性.DTA结果表明,Ni-B超细非晶态合金在598和653K有两个晶化峰,而Ni-Ce-B样品有548,603,696和801K四个晶化峰.XAFS和XRD结果进一步说明,在573K退火时,Ni-B样品晶化生成晶态Ni3B和纳米晶Ni,此时Ni-Ce-B仅有少量晶态Ni3B生成.在673K退火时,Ni-B样品中的Ni3B开始分解生成晶态Ni,同时纳米晶Ni聚集并形成大颗粒晶态Ni,而Ni-Ce-B样品晶化生成晶态Ni3B和纳米晶Ni.在773K和更高的温度退火处理后,Ni-B样品中Ni的局域环境结构与金属Ni箔基本一致,但Ni-Ce-B样品晶化生成的Ni晶格有较大畸变,同时Ni3B并未分解.说明0.3%的Ce对提高Ni-Ce-B样品的稳定性有显著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中苯加氢催化活性中心为纳米晶Ni和类似于金属Ni的Ni-B非晶态合金.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纸制食品接触材料中全氟脂肪醇、全氟丙烯酸酯和全氟磺酰胺等9种挥发性全氟化合物前体物的测定方法。样品采用欧盟(EU) 2017/752中食品模拟物3%乙酸、10%乙醇、50%乙醇和橄榄油浸泡,水基模拟物用二氯甲烷萃取,橄榄油浸泡液用乙腈萃取,DB-5MS(30 m×0. 25 mm×0. 25μm)色谱柱分离后,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9种化合物在5~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在3%乙酸、10%乙醇、50%乙醇及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的方法定量下限分别为3. 3~4. 4、3. 5~4. 2、3. 3~4. 9μg/L和4. 2~5. 1 ng/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5. 0%~115%,相对标准偏差(RSD,n=6)≤7. 8%。该法快速可靠、准确简便,适用于纸制食品接触材料中全氟化合物前体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08.
二氧化硫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目前的检测方法操作复杂,不利于现场实时监测。本研究采用垂直沉降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紧密堆积型三维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MMA)胶体阵列,并且利用甲基纤维素(MC)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三维阵列的载体制备了蛋白石型和反蛋白石型纤维素膜。这些纤维素光子晶体膜结构色明亮,反射峰明显且峰型良好。二甲基亚砜(DMSO)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溶解性能,负载了DMSO的反蛋白石膜吸附二氧化硫气体后结构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实现了裸眼检测,且检测限低于国家二级防护浓度(7898 mg/m~3),为大气中二氧化硫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重复性好、便捷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钟克利  邓隆隆  郭佳  张强  侯淑华  边延江  汤立军 《化学通报》2018,81(12):1110-114,1120
本文利用2-氨基吡啶与4-二乙胺基水杨醛反应合成了5-二乙胺基-2-(吡啶-2’-亚氨甲基)苯酚(探针L),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DMSO/Tris(6:4, v/v, pH =7.4)溶液中,探针L高选择性荧光“关-开”识别Zn2+,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由无荧光变成蓝色荧光。实验表明,探针L与Zn2+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2.6×103 L. mol-1,检测限为 9.39×10-7mol/L,pH适用范围为7-11,并可检测水样中的Zn2+。  相似文献   
110.
二噁英类物质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主要产生于垃圾焚烧、金属冶炼、含氯化学品生产等过程.该类物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一旦进入环境,就将长期存在.光解、微生物降解等自然作用对其分子结构影响较小[1-2].为明确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污染源排放的烟气和周围环境空气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