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673篇
化学   1092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190篇
综合类   342篇
数学   709篇
物理学   139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以烷基紫精(alkylviologens; 又称紫精或紫罗精)为有机客体、层状五氧化二钒为无机主体, 在液、固两相反应体系中, 利用I与V5+的氧化还原反应, 使烷基紫精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作用进入被还原的五氧化二钒层板之间, 形成一系列新颖的无机-有机插层化合物. 并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XRD分析结果证明, 五氧化二钒的层间距随着烷基紫精中烷基链的增长而增大, 但其结晶度随着烷基紫精阳离子中烷基链的增加而降低. XPS研究表明, 该类材料中的钒是以V4+和V5+两种混合价态存在, 氧原子处于三种不同的化学环境, 这些现象说明烷基紫精阳离子的引入对五氧化二钒的骨架结构影响不大, 主体五氧化二钒的层状结构保存完好; 氮原子处于两种不同的化学环境, 证实插层化合物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修饰的协同效应, 有可能起到了稳定客体分子激发态的作用, 同时FT-IR光谱中芳香环特征谱带强度的变化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UV-vis DRS分析发现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使插层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产生特殊的光吸收性质. 从磁性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 在温度低于15 K时, 插层化合物RV2为反铁磁性的有序结构; 当温度高于15 K时, 转变为顺磁性, 表现出磁无序结构.  相似文献   
102.
示波电位—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庆生  丁亚平 《分析化学》1995,23(6):696-698
  相似文献   
103.
(+)-(1S,2S,5R)-8-联苯薄荷醇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R)-( )-pu legone为起始原料,经1,4-加成,还原两步反应合成了手性辅助试剂( )-(1S,2S,5R)-8-联苯薄荷醇及其差向异构体(-)-(1R,2S,5R)-8-联苯薄荷醇,总产率9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  相似文献   
104.
18-冠-6与Eu(fod)3+在CCl4中的化学平衡及其配合物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温下测定了CCl_4溶液中,18-冠-6的亚甲基、Eu(fod)的t—丁基质子的PMR化学位移与溶液组成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生成配合物RS,R_2S,R_2,R_3(S为18-冠-6,R为Eu(fod)_3)的模式。求得了平衡常数值(升/摩):K_1=[RS]/([R][S])=2.O×10~5,K_2=[R_2S]/([R][RS])=1.0×10~3,Q_1=[R_2]/[R]~2=4.2×10~2,Q_2=[R_3]/([R_2][R])=4.0×10~1。并测得在配合物RS,R_2S中18-冠-6质子的平均化学位移分别为4.90,10.84(ppm,相对于纯18-冠-6); 在配合物R,R_2,R_3,RS,R_2中t-丁基质子平均化学位移分别为1.53,2.33,0.54,1.02,2.42(ppm,相对于TMS)。 根据配合物的化学位移值,并考虑分子及分子轨道的对称性、位阻等因素提出了配合物R_2,RS,R_2S的可能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05.
甲醇气相羰基化制备乙酸的钴催化剂(YSCo)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甲醇气相羰基化制备乙酸的钴催化剂(YSCo)的研究潘平来,柳忠阳,黄茂开,袁国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甲醇,羰基化,乙酸,钴催化剂通过甲醇羰基化制备乙酸是目前乙酸工业最先进的技术路线.该法与乙烯和乙醇氧化法相比较,无论从原料...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 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 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 因此研究还很少. 在本工作中, 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 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 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 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 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 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 在与烯烃的反应中, 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 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 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 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 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 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 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 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用DSC、TBA、旋转粘度计等手段对一系列不同结构及不同取代基取代的脲衍生物对环氧树脂/双氰双胺固化体系的潜伏性促进作用作了考察。结果表明,其促进效果随脲的α位取代烷基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弱,而其β、γ位上的取代基团变换时对促进作用无明显影响。由此得出4,4-二(N,N-二甲基)脲二苯甲烷(简称M-二甲)和2,4-二(N,N-二甲基)脲甲苯(简称T-二甲)二种脲衍生物在本丈所考察的28种化合物中具有最显著的促进效果,其中T-二甲的促进活性略高于M-二甲,它们均可使上述固化体系的固化温度降至130℃左右,含有此促进剂的固化体系即使在30℃下贮存,其粘度保持基本不变的时间仍可达三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8.
合成了1-5代外围由小分子荧光体修饰的树枝状聚酰胺,通过红外,紫外,核磁等表征了其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修饰后的固体产物的荧光较修饰前粘稠体产物的荧光强得多,树枝状高分子荧光受组分比,代数,溶液浓度,溶剂等因素的影响,有机硅对树状高分子的端氨基与3,5二羟基苯甲酸按1/1摩尔比反应时,其产物荧光最强,对于端氨基与3,5-二羟基苯甲酸摩尔比为1/1的不同代树枝状聚酰胺而言,2代产物荧光最强。  相似文献   
109.
1INTROD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covalent interactions[1]or supra-molecular contacts such as hydrogen-bonding and/orπ-πinteractions)[2]is now of great interest not only due to the enormous variety of intriguing structural topologies themselves,but also to their unexpecte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for potential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s functional materials.Many N-containing ligands,such as4,4?-bipyridine,2,2?-bi-pyridine and1,10-phen…  相似文献   
110.
pH 4.1的条件下,铜与洛美沙星、曙红反应生成三元络合物,使曙红溶液褪色并产生新的吸收峰,最大褪色峰谷波长位于508 nm,三元络合物吸收峰波长位于546 nm.利用吸收峰、谷的高度差,进行洛美沙星的测定,洛美沙星的质量浓度在0.7~3.8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47×104 L·mol-1·cm-1,检出限为0.46 mg/L.该方法用于HCl洛美沙星片剂样品中洛美沙星的测定,准确、灵敏、选择性好.对样品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42%~3.1%,回收率为92.6%~10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