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6篇
化学   96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5篇
物理学   7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非晶态Cu56 Zr4 4合金的结构及其等温退火条件下的晶化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 ,非晶态Cu56 Zr4 4合金在室温下的短程结构类似于硬球无规密堆积分布 .在70 3K过冷液相区内等温退火时发现 ,当退火时间为 3min时 ,晶化产物主要为Cu8Zr3相 ;当退火时间为 6min时 ,Cu8Zr3相完全消失 ,而Cu1 0 Zr7相大量析出 ;当退火时间达到 3 0min以上时 ,其晶化产物转变为Cu1 0 Zr7,CuZr2 ,Cu8Zr3等多种化合物 .由此提出了非晶态Cu56 Zr4 4合金等温退火晶化过程的扩散机理 .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单位键指标-二次指数势(UBI-QEP)方法对模型催化剂Co(0001)晶面进行了费-托(F-T)合成反应的反应能学分析,发现以不含氧的CxHy,s 作为中间体的表面碳化物机理在能量上较为合理,而CH2,s 作为链增长单体的链增长方式是能量上最有利的F-T合成反应途径. 在Co/ZrO2/SiO2催化剂上的非稳态实验研究中发现,在F-T合成的操作温度范围内,H2O的生成是主要的表面O的移去方式; CO解离和表面碳物种Cs加氢可能是F-T合成中的重要速控步骤; 链增长过程是F-T合成反应中较快的基元反应步骤; 甲烷的生成具有多种不同活性的表面前驱体,导致生成的甲烷严重偏离经典的ASF分布规律. 结合F-T合成表面反应的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F-T合成动力学研究中需要考虑的机理模型的范围是以CO解离和表面碳物种Cs加氢为速控步骤,以CH2,s 插入为链增长途径的表面碳化物机理. 该结果缩小了待选动力学模型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3.
一种声发射信号方位角自适应监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阶累积量可用于声发射信号处理,结合盲波束形成算法可对声发射信号的方位角进行估计。由于四阶累积量的计算量较大,采用迭代计算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四阶累积量的自适应声发射信号方位角监测算法。与改进前的算法相比,自适应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和所需存贮空间均显著降低,可用于声发射信号的方位估计和监测。计算机仿真及实测数据分析均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B(C2H5)2q及其衍生物电子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abinitioHF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等方法分别优化了有机配合物B(C2H5)2q及其衍生物的基态及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B(C2H5)2q及其衍生物的电子光谱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物质是配体发光配合物,其发光源于8-羟基喹啉配体内π*  相似文献   
105.
以顺-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还原、环化、臭氧化、Wittig羰基烯化、酯化、二醇化和硫化等8步反应,合成了新型抗癌抗菌素"烯-二炔"的双环前体:6-硫杂-13-氧杂双环[9.3.0]-3,8-十四二炔.该合成路线步骤少,收率高,反应条件温和.6个新化合物4-9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质谱确证.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根据在康滇构造带中段——攀西地区的地球物理探测:重力场、磁力场(包括古地磁和航磁测量)、地热场、大地电磁测深、天然地震、古地磁与块体运动、地壳与上地幔的爆炸地震深部探测等资料,从整体上研究了攀西地区的深部结构、性质与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结果表明,攀西构造带并不是一个已完全消亡的“古裂谷”带,也不是中、新生代以来所形成的正在盛期的现代裂谷系。而是这条“古裂谷”带由于受到临近地区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的多期作用与改造所形成的活动构造带——“复苏”的“古裂谷”带。  相似文献   
107.
根据Washburn浸渍理论(Penetration theory)和van Oss-Good-Chaudhury的组合理论及应用柱状灯芯技术(Column wicking technique),测试了用超临界CO2方法制备的不同分子量聚丙烯腈(PAN)的表面特性。结果显示,PAN的分子量影响其表面性能。与一般聚合物的表面能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的规律不同,超临界方法制备的聚丙烯腈(PAN)的表面能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但其Lifshitz-van der Waals力却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与常规方法生产的PAN的表面性能比较,超临界方法可能使PAN的极性减少。  相似文献   
108.
用Montecallo方法模拟了由两个刚球粒子组成的体系,得到了碰撞频率和粒子间距的定量关系。模拟结果显示,碰撞频率随着粒子间距的增大急剧下降。这一特性为文献[1]中描述的两个粒子体系的聚集过程的碰撞反应动力学提供了有用的旁证。  相似文献   
109.
中国东南陆缘地带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工地震深部探测、天然地震P波残差与速度结构和三维速度地震层析成像、并辅以大地电磁测深的资料以及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大地构造格局研究了我国东南陆缘地带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计算与研究结果表明:东南陆缘地带地壳与上地幔结构不论在纵向与横向都是不均匀的,而是一个由主动演化为被动的大陆边缘,并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0.
滕有为  孟岳 《合成化学》1993,1(2):129-133
分别以10-十一碳烯酸和丙炔醇为起始原料,通过炔化物路线(第1个中间体是10-十一碳炔醇-1(5),第2个中间体是10-十六碳炔醇-1(8))分别立体选择性合成了桃柱螟性信息素成分(E)-10-十六碳烯醛(1)和(Z)-10-十六碳烯醛(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