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在华北北部地区进行的大量深部探测工作,研究了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电性结构、热结构,以及地壳、莫霍界面和上地幔高导层构造,表明本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与地壳上地幔的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认为,由于软流圈的强烈不均匀活动引起了莫霍界面的巨大变化,导致基性岩浆大量溢出、地壳增温、下地壳出现蠕变、上地壳侧向扩张、浅部张性断裂大量发育,其倾角随深度变缓,地表下沉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在康滇构造带中段——攀西地区的地球物理探测:重力场、磁力场(包括古地磁和航磁测量)、地热场、大地电磁测深、天然地震、古地磁与块体运动、地壳与上地幔的爆炸地震深部探测等资料,从整体上研究了攀西地区的深部结构、性质与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结果表明,攀西构造带并不是一个已完全消亡的“古裂谷”带,也不是中、新生代以来所形成的正在盛期的现代裂谷系。而是这条“古裂谷”带由于受到临近地区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的多期作用与改造所形成的活动构造带——“复苏”的“古裂谷”带。  相似文献   

3.
利用稀土元素特征对闽西基性脉岩的成岩方式和岩浆演化机制进行探讨. 闽西基性岩脉的稀土元素参数与常量元素的协变关系表明岩浆在上升侵入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地壳混染作用,在成岩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可能不明显;多种稀土元素协变关系表明闽西基性脉岩的成岩机制可能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基性脉岩的地幔源区可能曾经遭受过俯冲流体交代富集作用,这种交代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地壳拉张作用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地球圈层氧平均体积的守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计算了1698个岩石和矿物的氧平均体积,从中得出结论,玻璃质喷出岩V_0为22.5 ~3,半晶质喷出岩V_0为21.5 ~3,金晶质喷出岩和从花岗岩到辉长岩的侵入岩V_0平均为20.6 ~3。按照地球圈层模型,上地壳V_0为20.8 ~3下地壳若为辉长岩,则V_0与上地壳基本相同,若为角闪岩或闪长岩成分的石榴石麻粒岩,则V_0为18.8 ~3,根据地幔包体和高温高压实验资料,计算出上地幔V_0为17.7 ~3。这些都是分层守恒的常数,并与等大球任意堆积的各个堆积系数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及其海域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用238条瑞利波路径资料,经适配滤波-频时分析和网格反演方法处理,得到的结果表明:S波速度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有密切的关系;M面的起伏对布格重力异常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地表热流值与上地幔低速层埋深有重要关系。本文还给出研究区内“活动”与“稳定”构造速度结构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康滇裂谷旋回与铜矿层楼结构及其地球化学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地壳演化,康滇地轴南段发生多旋回裂谷/裂陷槽:Pt_d—Pt_(K_1)金沙江陆缘海型裂陷槽、Pt_(K_2)东川-易门陆间裂陷槽、澄江后造山裂谷和T_3-E_1康滇大陆裂谷,并在其中分别产出大红山-拉拉式火山沉积变质/热水沉积铜铁矿床和东川-易门式、滥泥坪式与大姚-牟定式沉积改造型铜矿床,构成铜矿层楼结构,其微量元素与S,Pb,H,O,C同位素、成矿流体、有机质等地球化学也具有规律的演化。  相似文献   

7.
青藏热流与构造热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13个实测热流值为主,综合了有关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正演拟合的模型研究,展现了青藏高原自陆-陆碰撞以来的40Ma间地体的构造热演化过程。文中着重强调地体构造变形是壳幔深部热作用的主要诱发因素,据此用板块运动学原理推导出地体的缩短-增厚-抬升-侵蚀-滑移等三维变形的运动学方程组,作为模拟地体综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系统定义的初始和边界条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南北新老地体的构造热演化差异很大,但南部热地体中深部热过程的规模比预期的水平要低。  相似文献   

8.
台湾及闽粤沿海一带板块碰撞及地震屏护区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台湾及闽粤沿海一带的物探资料地质构造特征、地震活动性以及其它有关资料的比较研究,发现台湾东海岸纵谷以西部分和华南大陆,由于东山-北港水下隆起的存在而连为一体。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台湾东部海域特殊的碰撞形式,以及板缘的构造特征,使该地区成为应力集中区,积累的应变能除大部以火山活动、地震活动、水热活动,地壳形变等形式释放外,应力还通过东山-北港隆起传递至闽粤沿海,形成泉州-汕头地震带,后者则在事实上屏护了广大的华南内陆,使之成为少震区或弱震区。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特提斯中生代沉积特征及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层、沉积体系和古构造的特征可将西藏特提斯划分为9个沉积盆地。各盆地的沉积特征与演化特点很好地表明了西藏地区的板块构造格局。研究表明班公湖-丁青断裂带为板内转换边界,雅鲁藏布江活动陆缘具有“山弧”边界性质,而非海沟-岛弧-弧后盆地体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伴生水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油气伴生水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偏高,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油气伴生水普遍形成强度不等的Eu和Ce负异常,表明其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但在后期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氧化环境的改造,并与围岩发生过相互作用,且受后期改造程度较高.该油气伴生水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4种基本模式,其中,SH-4样品的稀土总量∑REE极高,稀土总量介于上地幔和下地壳的岩石之间,稀土模式图及稀土比值特征接近下地壳,显示其中有深部物质加入.在基底断裂发育、构造活动相对强烈的区域所赋存的油气伴生水中,深部物质组分相对较多,表明其在运移过程中可能与深部岩石有过相互作用,抑或有深都流体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11.
根据郯庐断裂带鲁皖段早第三纪、中新世以及更新世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应用稀土判据探讨了区内玄武岩的形成机制。稀土元素和常量元素的相关关系显示,郯庐断裂带新生代3个阶段玄武岩成岩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其形成机制应该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通过多种稀土元素联合协变关系也同样反映了这些玄武岩的形成机制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同时也显示区内新生代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继承了其源区物质的稀土元素特征。这一结论与区内Sr,Nd同位素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辽河裂谷盆地地壳上地幔热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分析辽河裂谷盆地大地热流和地幔热流值的基础上,计算了地壳深部温度并给出盆地热结构概念性模式。指出,由地幔上隆所致的软流圈抬升,导致盆地来自深部的热流分量增大(0.98HFU)~(1));在裂谷发育过程中造成的地壳减薄,使地壳热流部分减小(0.57HFU)。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这种壳、幔热流构成与配分,具有介于构造稳定区和活动区之间的特点,并且认为是辽河裂谷盆地中、新生代以来长期地质历史发展的产物。此外,作者还分析了辽河裂谷盆地地壳内部各层段的热流构成和温度状况,并指出其与盆地油气生成和地热资源分布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疆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A型、 I型)的稀土元素特征. 两类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 这与其所处的不同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密切相关. 森塔斯岩体和沃肯萨拉岩体为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晚期挤压-拉张转换体制下的I型花岗岩, 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发育, 具幔源特征. 阔依塔斯岩体和恰其海岩体为形成于后碰撞结束阶段拉张体制下的A型花岗岩, 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发育, 其稀土元素显示的一定的壳源特征应为幔源岩浆受地壳物质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西昌地区有大量的花岗岩类出露,依据同位素年龄,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形成时期。它们的微量元素和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晋宁-澄江期的磨盘山花岗岩岩浆可能来自于下部地壳基性火山岩的重熔;摩挲营、沪沽岩体花岗岩浆来自上部地壳的硅铝层。海西-印支期的红格-矮郎河岩体为地壳物质混染幔源物质的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而太和、茨达岩体可能是来自深部幔源岩浆经过早期结晶分离后晚期残留岩浆形成的。燕山期冕西花岗岩可能是攀西古裂谷萎缩封闭时地壳局部重熔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宇宙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中子活化分析法是一种灵敏度高、取样量少、且在同一试样中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我们所研究的尘埃物质的粒径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重量由几微克到几百微克。这些尘粒大部分是地质学家从深海钻井中取出并仔细挑选出来的,获得试样很不容易。然而要辨认试样是否为宇宙尘则更困难,用一般的化学、物理方法很难给出结论。宇宙尘的研究能为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行星的起源与发展、反演地壳物质的演化过程和探讨地壳物质的演化提供资料,因此用中子活化法研究宇宙尘的研究工作日趋活跃。从中子活化分析给出的多种微量元素含量的结果,特别是贵金属元素铱、锇、钌和铼,亲铁元素镍、钴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地区地壳生热率与地幔热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波速(v_p)-生热率(A)相关关系使地壳生热率的分布得以评估,据此可推算出我国东南地区两条大陆地学断面方向上21条地震波速-深度剖面处的地幔热流。关于造山带地区v_p-A换算的几个特殊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壳热流变化于17.8—46mW/m~2,其显著的不均一性可能起因于富放射性的地壳浅层的推覆与叠置所形成的复杂地壳结构,地幔热流介于23.2—41.6mW/m~2之间,其区域变化对应着造山带尺度的区域构造-热演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三维弹性、粘弹性程序,模拟广东新丰江水库区地壳上层(地下5km以上)和下层(5—10km)的构造骨架。在给定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探讨断裂的危险程度,下层构造变动对上层构造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计算认为,地壳下层的北西向断裂是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主震的地震断层。本区的地震活动不仅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有联系,而且与地壳上层和下层的构造框架都有密切关系。在地震序列发展过程中,地壳的上层和下层构造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赋存于较深部位的新构造活动可能牵动浅层构造的变化,影响地势起伏的基本格局。深部构造的新活动性对地表地貌的影响是隐蔽的,属于间接控制,可是,其重要意义则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南沿海海洋沉积物物理参数与声速的统计相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中国东南沿海海洋沉积物声速与物理参数的资料基础上进行了统计相关,用最小二乘法得出最佳经验公式,并确定影响沉积物声速的重要参数,给出海洋声速结构模式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富碱侵入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研究我国40余个富碱侵入岩体基础上,按碱性花岗岩、正长岩以及霞石正长岩3类分别总结了它们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点。将我国富碱侵入岩划分为6个岩石组合,并讨论了岩石成因特征。富碱侵入岩呈线型分布,受深断裂控制,具深源浅成属性,岩性与幔源物质受下地壳混染程度有关,碱性花岗岩受混染作用强,云霞质霞石正长岩最弱,钠质霞石正长岩介于其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新生代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东南部之下的上地幔,相对球粒陨石质地幔,富集强HYG元素,以及从沿海向内陆玄武岩浆源的深度变大。新生代玄武岩质火山作用发生于张裂的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中。相反,以长英质为主的中生代火山岩喷发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中。由超镁铁质岩包体推导的地温分布表明,中国东部新生代张裂作用主要受热地幔底辟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