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化学   72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改进液相氧化还原法制备高性能氢气吸附用石墨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液相氧化还原法为基础,并在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用下制备得到高质量石墨烯,有效避免了在此过程中石墨烯大量团聚的现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分析手段对石墨烯样品进行了表征.XRD结果体现了石墨、氧化石墨和石墨烯晶型结构的区别;SEM和TEM结果显示石墨烯呈网格状,表面平整,缺陷少;AFM分析表明样品中单层石墨烯厚度约为1.3 nm,同时也存在少许双层结构.BET测试法得到石墨烯的比表面积高达1206 m2·g-1,考察了石墨烯在高压条件下对H2的吸附性能.通过对方法改进前后所制备的石墨烯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加入有效地减小了石墨烯的大量团聚,且得到了高质量的石墨烯.在25和55℃条件下,高质量石墨烯对氢气的吸附量分别达到1.7%(w)和1.1%(w),比之前研究结果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2.
毛细力诱发的粘附现象在自然界和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例如微机电系统、微纳米自组装、油气驱替等.本文系统研究了两根微梁的毛细粘附行为,包括梁剥离过程中液桥的形貌以及剥离力-位移变化规律.试验发现,微梁在毛细力作用下的剥离部分经历了液膜粘附和液滴粘附两个阶段.考虑两个阶段的液桥形状特征,分别建立系统的能量泛函,采用变分原理推导了考虑毛细力的微梁剥离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基于Matlab 编程求解方程,得到了剥离力-位移曲线,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另外,参数研究表明,接触角和表面张力系数对液膜粘附的微梁剥离影响显著,而对液滴粘附的剥离影响较小;微梁刚度对两个阶段的剥离都有明显影响.本文的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对于实际工程中微结构的定量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列车车轮踏面表层金属滚动接触疲劳是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核心科学问题. 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计,通过开展列车车轮材料的标准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将标准接触疲劳样品的损伤行为与实际服役车轮的损伤行为对比分析,研究了列车车轮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评价方法. 结果表明:车轮表层金属接触疲劳开裂是表层金属累积塑性变形损伤的结果;标准滚动接触疲劳样品剥离坑的深度恰好等于硬化层的深度,实际服役车轮剥离坑的深度小于硬化层的深度;将车轮表面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命名为“三角形指向性裂纹”;初步建立了车轮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全相对论性多组态Dirac Fock平均能级 (MCDF AL)方法系统地计算了高离化类镁离子 3s2 1S0 - 3s3p1P1(Z =15~ 10 3)跃迁的能级间隔和跃迁几率 ,计算中考虑了重要的核有限体积效应 ,Breit修正和QED修正 ,所得结果和最近的实验数据及其它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5.
刘之景 《物理学报》2000,49(4):687-689
采用二体碰撞近似(BEA)和托马斯费密近似(TFA),计算了多电荷离子(3Li2+,6C5+,10Ne+,18Ar+,36Kr+,54Xe+)的势函数分布和电子动量分布,以及它与中性原子H和He碰撞的电荷剥离截面.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6.
使用双撞近似和托马斯-费米近似计算了类氢离子Li^2+和C^5+与中性原子H和He碰撞的电荷剥离截面。计算结果表明,总截面主要处在0.35-10的速度范围,这些载面与ToshzoShirai等人计算的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7.
探讨血清对细胞剥离的影响.将温度应答性高分子聚( N 异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的叠氮苯胺的衍生物(AzPhPIA) 条纹状地光固定在组织培养聚苯乙烯(PSt) 基板上,并对鼠成纤维细胞(STO) 血清培养2h .温度低于最低临界温度(LCST) ,粘附在AzPhPIA PSt 上的细胞不能很好地剥离.选用血清中两种典型蛋白质 白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模拟血清进行细胞粘附和剥离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粘连蛋白在基板上全面而均匀地附着,从而加强了细胞与基板表面的粘附性,使细胞在低温时不易剥离;白蛋白在基板上的附着是条纹状的,AzPhPIA PSt 表面附着白蛋白少,这说明是由于温度应答性高分子表面亲水性提高,高分子链伸展而不是白蛋白的阻害作用引起细胞的脱落.另外,表面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的吸收并不影响AzPhPIA PSt 材料表面的可湿性.  相似文献   
108.
蔡元坝  陈振涛 《结构化学》1992,11(3):228-234
质谱同位素峰重叠是质谱常见而棘手问题。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以使计算模拟的和实验观察的同位素簇峰间的强度差为最小。从而算出实验簇峰谱包络中可能包含的离子种及其相对强度比。本程序用VAX-11 FORTRAN语言编写并在VAX-11/785计算机上运行。  相似文献   
109.
层间距为1.44 nm层状氢氧化苯甲酸锌剥离重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间距为1.44 nm层状氢氧化苯甲酸锌在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介质中可剥离成其基本组成单元纳米层. 用TG-DTA、XRD、SEM、TEM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剥离的纳米层重组得到样品的结构特征、形貌和化学组成. 结果表明: 水热合成样品和剥离的纳米层重组样品具有相同的层状结构, 它们的化学组成分别为Zn(OH)1.12(C6H5COO)0.88和Zn(OH)1.1(C6H5COO)0.9. 水热合成的纤维状粒子剥离重组后改变成为像纳米带和纳米花粒子形貌.  相似文献   
110.
镀锡板镀层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098单片机作智能部件研制开发的对镀锡板度测试装置,采用STD标准总线结构,汉字菜单提示,人-机对话方式操作,采用电解剥离法检测电位跃变曲线,根据电流和起始时间计算出镀层厚度,可直接显示,打印测试曲线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