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化学   370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65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76篇
物理学   3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二甲醚电氧化及其阳极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node electro-catalysts for direct dimethyl-ether fuel cell (DDFC), Pt/C, PtRu/C (1∶1) and PtSn/C (3∶2),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impregnation-reduction method with formaldehyde as the reductant. DME electro-oxidation and adsorption at Pt electrode and Pt electro-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Quasi-steady state polariza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GC). CV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current peaks of DME electro-oxidation at Pt electrode around 0.8V (vs RHE); DME was adsorbed at Pt electrode more weakly and slowly than oxygen, methanol, even hydrogen; the onset potential of DME oxidation was 50mV less than that of methanol, and DME peak potential 110 mV lower, thus more advantageous for using in fuel cells than methanol. GC showed that small amount of HCHO was generated during DME electro-oxidation. The mechanism of DME electro-oxidation was proposed. Among the three electro-catalysts (Pt/C, PtRu/C and PtSn/C), Pt alloy catalysts, especially PtRu/C, showed a higher performance toward DME electro-oxidation, as in the case of methanol. Temperatur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both DME electro-oxidation and adsorption on Pt and Pt alloy catalysts were favored with increased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甲壳素色谱柱富集Fe(Ⅱ)-磺基水杨酸-十八烷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的红紫色缔合物,用磺基水杨酸洗脱后,在分光光度计上直接测定洗脱液的吸光度,方法快速,简单、富集倍数高,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O-芳基苯基硫代膦酰肼与某些羧基化合物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 O-芳基苯基硫代膦酰肼的反应性能、测试所得产物的生物活性,寻找活性结构,本文研究了它与几种羰基化合物α-(1,2,4 三唑基)片呐酮、邻苯二甲酰氯,反式菊酰氯和原甲酸三乙酯的反应,合成了21个新的  相似文献   
14.
镉(Ⅱ)-碘化钾-乙基紫缔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高灵敏的测定镉的分光光度法。它是基于在阿拉伯胶存在下,在0.034~0.044mol L HCl介质中,Cd KI-乙基紫形成缔合物。水相测定镉、缔合物组成(EV)_2·[CdI_4],在λ_(max)=540nm处,其摩尔吸光系数为2.81×10~5,镉量在0.5~5.0μg/25m 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另外,阿拉伯胶的加入,可使一些溶液产生因光异色现象。  相似文献   
15.
片螺素[1](Lamel larin)及其类似生物碱是近年来自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海洋活性物质,迄今为止发现有39种[1][2]。所有的片螺素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3]。但由于海洋生物中片螺素具有含量低,分离困难等特点,因而其合成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课题组在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设  相似文献   
16.
铋膜电极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生物材料中痕量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镀铋膜电极替代镀汞膜电极痕量铅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DPSA)。考察并优化了同位镀铋膜测定铅的条件。结果表明,在HAc-NaAc(pH=4.4)介质中,铅可在镀铋膜电极上得到灵敏的微分电位溶出峰;利用标准加入法对人尿及血中痕量铅进行了测定。本法避免了镀汞膜电极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碳纳米管电极上原位沉积Pt纳米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原位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载铂(Pt/CNTs)电极.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 Pt通过离子交换载于电化学功能化的CNTs表面. 扫描电镜照片显示, Pt高度分散于CNTs表面.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Pt的粒径约为4.0 nm. 离子交换法所制Pt/CNTs电极的电化学表面积和Pt的利用率均大于传统Pt/CNTs电极(Pt粒径约为2.5 nm), 其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高于传统电极. 这归因于离子交换法所制电极的特殊结构,即Pt普遍载于电化学活性位上.  相似文献   
18.
镉(Ⅱ)—4—甲醛基重氮氨基偶氮苯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Cd(Ⅱ)与4-甲醛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的显色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TritonX-100的存在下,pH9.50的Na_2B_4O_7-NaOH缓冲体系中,显色反应的灵敏度高,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2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3×10~5L·mol~(-1)·cm~(-1),Cd(Ⅱ)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717)小柱分离干扰离子后,测定地质试样中微量镉,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介孔硅与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方法,制备了兼具高吸附性与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二氧化钛-介孔硅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以365nm波长的紫外LED为光源、特制的半泄露聚合物光纤为导光介质制造了一种新型的光催化毒气过滤器.实验结果表明:当LED光功率为540mW,复合材料装填量为350g时,该过滤器对甲醛气体的吸附量大于3mg;当过滤器达吸附饱和后,输入甲醛气流量为2L/min、浓度为0.7mg/m~3,实时分解甲醛的速率达72μg/h,输出气体中甲醛浓度降至0.09mg/m~3,低于国家卫生标准中的室内甲醛浓度的安全阈值.纳米二氧化钛-介孔硅复合光催化剂的吸附特性为光催化分解提供了充分的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光催化分解效率,可以长时间循环工作,有望用于家庭空气净化,甚至取代现有的活性炭过滤器,用在长效的防毒面具等装置中.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以Fe3O4为核,以SiO2为壳的磁性纳米微粒(Fe3O4@SiO2),并采用沉淀沉积法将ZrO2包覆到材料表面。通过XRD、TEM、XPS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Fe3O4@SiO2@ZrO2上沉积了氧化锆纳米颗粒,具有超顺磁性,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从水中快速分离。同时系统研究了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沉积ZrO2使得材料对磷酸盐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且随着沉积量的增大吸附量增加。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吸附速率随初始浓度增加而减缓。磷酸盐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但几乎不受离子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