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物理学   4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系统地研究了靶点位置、激光辐射密度对LIBS信号的影响以及LIBS信号的时间分辨特性,得到了一些将LIBS技术应用于痕量分析时所采用的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12.
铅黄铜合金中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靶点位置、激光辐射密度对LIBS信号的影响以及LIBS信号的时间分辨特性,得到了一些将LIBS技术应用于痕量分析时所采用的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13.
分立位置表象中双原子分子振动能级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离散的位置基矢作为连续位置基矢的近似,构建分立位置表象.在分立位置表象中,哈密顿算符矩阵具有对角占优、带状稀疏的特点,矩阵元不用做积分运算,具有特别简单的解析表达式.分别对双原子分子在Morse势、Murrell-Sorbie势和双阱势中运动情形,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分立位置表象中计算双原子分子振动能级,方法简便,稳定性好,计算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在大气环境下采用波长为800nm,脉宽为30fs的飞秒激光研究了Ni的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与单飞秒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相比,双飞秒脉冲在最优的双脉冲相对延时下,其信号强度增强接近10倍,实验研究了双脉冲相对延时在0-1300ps范围内不同延时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强度增强因子的影响。整个相对延时区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0-50ps区域内信号增强因子是一个持续增大的过程,在50ps左右,达到一个最大值;在50-300ps区域内,信号增强因子呈现出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在300-1300ps,信号增强因子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激光烧蚀、激光泵浦-探测、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和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的实验技术,根据离子产额和电离激光能量的关系,获取铝原子激发态的光电离截面;并研究了光电离截面与电离富余能的依赖关系.电离富余能0-2.98 eV内光电离截面值范围为15.6±1.7 Mb-2.3±0.9 Mb,激发态的寿命为17.6±1.8,16.9±1.7ns.在光电离截面的测量中,总的均方根误差上限约为17%.  相似文献   
16.
使用自制的液相射流装置测定了含有多种微量金属元素混合水溶液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了激光脉冲能量和ICCD门延时、门宽、增益等对LIBS谱线强度和信噪比的影响,以提高信噪比为标准对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下,确定了金属元素Cr,Cd,Fe,Ca,Al,Mn和Pb的分析谱线,由实验测定定标曲线得到了各元素的检测限,其数值在0.018 ppm(Ca)到41.231 ppm(Cd)区域内.  相似文献   
17.
利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对CdSe/CdS/ZnS量子点体系中的超快载流子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通过选择不同波长的泵浦光分别激发样品壳层和核层,研究了载流子在壳层和核层中的超快动力学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载流子在CdS壳层导带中弛豫过程非常迅速(约130 fs),时间明显短于载流子在CdSe核层导带中的弛豫时间(约400 fs). 实验中也发现在CdS壳层和CdSe核层的分界面存在一定量的缺陷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两种阻尼耦合振动的分析力学化.首先,利用坐标变换将方程变换成自伴随形式;其次,根据Engels方法计算得到Lagrange函数;最后,由逆变换导出原始方程的Lagrange函数,以及Hamilton函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线性耦合振子为模型,导出了三种不同坐标变量表示下线性对称三原子分子的振动微分方程,利用分析力学逆问题理论和方法,构造出了五种对应的Lagrange函数和Hamilton函数,其中有些是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大气环境下利用中心波长800nm、脉宽为30fs的激光聚焦在铝靶上,测定了激光诱导铝等离子体中铝原子的时间分辨发射谱。在局部热平衡条件近似下,根据实验测定的谱线相对强度得到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研究了激光脉冲能量对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影响和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时间演化特性。同时,实验发现了394.4nm和396.1nm两条铝原子谱线存在较强的自吸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激光脉冲能量的减少和延时的增加,自吸收现象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