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1篇
力学   3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对力学基础教材,着重在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教材与教学体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国内力学课程与教材建设历史概况、国内力学课程教材建设的成绩与问题、国内力学教材使用情况、引进的国外基础力学原版教材情况、国外理论力学教材体系、国外材料力学教材体系、国外力学相关课程网络资源及教学技术应用与质量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对国外教材的研究,发现其所具有的诸多特点与特色,可为国内力学基础课程教材和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本文为之一,主要阐述国内基础力学教材基本情况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金属薄膜/聚合物基底(尤其是温度敏感型的聚合物)结构在外力和加热影响下的力学性能变化直接影响到器件的功能和使用寿命。通过光学显微镜原位观察钛膜/有机玻璃基底结构在力-热(20~44℃)耦合作用下的薄膜表、界面响应。在外部轴向压力作用下,薄膜会发生垂直于加载方向的屈曲。保持试件的加载端边界位移不变,对其进行加热,薄膜会出现垂直于屈曲方向的横向裂纹。通过分析发现薄膜产生横向裂纹的原因为:力-热耦合作用促使聚合物基底在非加载端方向的拉应变增大。在不同长度的薄膜裂纹段上,较长裂纹段中心部位上受到基底传递的拉应力较大,产生再次断裂的可能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用于微观场小应变测量的云纹干涉载波条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纹干涉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云纹干涉载波条纹法,利用初始载波条纹根据物体变形前后的变化对应变进行分析。实验证明:在结合适当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情况下,应用频率为1200lp/mm的试件栅,测量试件(微观场)变形产生的应变时,精度基本控制在±10με的范围内。对该方法的研究表明:其灵敏度可在1με以下。方法可给出U场诸行、V场诸列的平均应变值,使研究微观场小应变及微观场临近区域微小应变的不同成为可能。这一技术为MEMS研究中对相关力学内容的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用光力学和有限元法确定钢壳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壳体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三维位移分布的光力学方法的实验解和有限元数值解。采用一种新型的电磁脉冲加载装置,实现了对试件施加重复性很好的冲击载荷,利用测得的力一时间关系曲线作为外力边界条件,用逐步积分法对壳体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响应作了分析。光力学方法的实验解和有限元数值解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三维光弹性法和ANSYS软件分析了铁路斜交刚构连续梁桥在一期、二期自重载荷和两种不同工作载荷下的梁体应力分布,数值研究中分别针对实验模型和建筑实物建立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桥梁的应力分布呈明显的不对称特征,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后验概率算法用于位移场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最大后验估计算法确定固体表面位移场的方法。在图像处理过程中,把位移看作随机变量,首先建立贝叶斯模型,对变形前数字图像中的一个像素点,选定变形前后两幅数字图像中对应的圆形子区,将两子区所对应的所有可能位移逐一代入贝叶斯后验概率公式进行计算,使后验概率最大的位移值就是所求该点的位移。在得到整像素位移之后,引入亚像素重建技术,确定图像的精确位移场。本文通过计算机数字模拟实验和实物标准位移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到了0.02pixel的位移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全场应变光学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栅衍射、光学全息、显微图像分析等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固体表面应变直接测量的新的光学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于铝合金试件的单轴拉伸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变测量灵敏度为8×10-5。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关于人脸面部表情的相关研究正在逐渐应用到各领域,而其研究大多为基于数据库的定性分析。本文将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用于人脸面部表情研究。首先,针对人脸面部图像的具体特点,在深入研究方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以参数优化和消除刚体位移来提高实验测量精度。在此基础上,对普通表情和微表情状态下面部肌肉变形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定量的研究,分析特定表情的形成原因。实验采用自传式回忆的方法唤起被测试者的基本情绪,随之进行模仿来诱发面部普通表情;采用指导性表达抑制的方法诱发被测试者的微表情。通过对特定表情状态下的肌肉运动进行全场和局部的计算,获得精确的三维位移场和位移矢量场。结果表明,面部微表情状态与普通表情状态的运动规律基本一致,只是位移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实验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符合常规认知。不同的是本文将特定表情状态下面部肌肉的运动规律从以往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精确计算和定量分析的水平,为面部表情的自动识别及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铜膜/有机玻璃结构的界面性能,首先对沉积在有机玻璃基底上300nm厚的铜膜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部分区域的薄膜因屈曲而脱离基底。选择在膜/基粘接良好区域、膜/基脱粘区域分别进行等位移纳米压痕实验。利用膜/基粘接良好区域处硬度/弹性模量与压痕位移的关系来确定膜/基结构的临界脱粘位移。基于宏观力学中表征界面性能的能量法,利用两个区域等位移的塑性功差值来确定界面能量释放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压痕位移约450nm时,膜/基结构开始出现界面脱粘,实验测得铜膜/有机玻璃结构的界面能量释放率值在6.81~10.32J/m2之间。  相似文献   
20.
薄膜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柔性电子产品中大量使用薄膜组件和薄膜连接导线,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反复的拉伸、卷曲和折叠.薄膜在拉伸过程中发生的断裂及界面破坏是制约薄膜组件性能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其元件和结构稳定性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研究固体薄膜在拉伸载荷下的变形和断裂失效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从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薄膜拉伸分叉行为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薄膜基底结构在拉伸载荷下尚需解决的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