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79篇
化学   36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4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通过对香豆素343(C343)在不同溶剂中的稳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分析,研究了溶剂对C343的光谱性质的影响,并获得了光谱特性与溶剂极性之间的依赖关系. 吸收光谱峰值的红移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发生较小的变化. 然而,荧光光谱的峰值对溶剂的极性却很敏感,并随着溶剂极性参数f(ε,n)的增加呈线性增长. 这是由于C343激发态电荷分布的变化导致了它在极性溶剂中第一激发单重态能级的变化. 用溶剂效应测量法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确定了C343最低激发态的偶极矩,这两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 C343在不同溶剂中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荧光寿命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加,即从甲苯溶液的3.09 ns线性地增加到水溶液中4.45 ns;荧光寿命延长的根源可归因于C343与氢键给体溶剂之间的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转置光轴渥拉斯顿棱镜的设计原理及特性,将它与通常的渥拉斯顿棱镜级联进行了多重成像实验,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激光热自散焦的远场环形结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导出高斯光束通过吸收介质时因热效应引起光线偏转的角度公式,据此对热自散焦效应的远场环形光强分布给出了直观的详尽的解释,指出干涉环状结构起因于从光束横截面的两环线上发出的同倾角光线间的相互干涉.分析了在不同入射光功率和不同束腰位置下的光强分布特性.给出产生环形结构的阈值功率和环数公式.并指出除了存在干涉型的粗环结构之外,还存在着一种起因于衍射效应的细环结构.全部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戴永江  王林 《光学学报》1990,10(10):95-899
利用10MHz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分析了激光自差信号的功率谱.其功率谱分布在低频区;当多普勒频移增大时,自差信号的带宽增加,功率谱对频率的积分收敛于信号的功率.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分析方法,比频谱分析仪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Landau-Khalatnikov运动方程,本文研究了含有表面过渡层和铁电界面耦合的反转动力学行为(包括平均极化、反转时间、反转电流和矫顽场).研究结果表明:在铁电双层膜系统中存在一个竞争的机理,即表面过渡层与界面耦合的竞争作用.我们发现在双层膜反转过程中出现了反常行为,这些反常行为归因于表面过渡层与界面耦合之间的竞争.表面过渡层与界面耦合的共同行为对铁电双层膜的动力学特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地震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坤权  曹则贤  厚美瑛  姜泽辉  沈容  王强  孙刚  刘寄星 《物理学报》2014,63(21):219101-219101
地震发生的物理机理和过程是还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 此前人们将浅源地震归因于弹性回跳,根据这一观点和岩石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地震能量与实际观测结果有很大矛盾,被称之为“热流佯谬”. 中源和深源地震发生在地幔区域,其成因也没有合理的解释. 考虑到地壳和地幔是离散集合态物质体系及其慢动力学运动行为的基本特点,本文根据物理学原理,特别是近年凝聚态物理发展出来的相关新观念,并依据已有观测事实,从新的视角探究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 1) 关于地壳岩石层中的应力分布:在不考虑构造力时,依据万物皆流的流变学原理,原始地壳岩石在自重压强长时间作用下,纵向和横向应力相同,没有差应力. 大地构造力推动岩块滞滑移动挤压断层泥,施加于其他岩块,逐渐传递和积累. 这种附加的横向构造力与原始岩石中应力叠加,形成地壳岩石层中的实时应力. 由于断层泥属于颗粒物质体系,具有与岩石不同的力学特征,其弹性模量比岩石小得多,且随压强而增大,导致构造作用力随深度非线性增大. 给出了地壳中构造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2) 关于地壳岩石层强度:地壳岩石的自重会使岩石发生弹性–塑性转变. 通过对弹性–塑性转变深度的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给出了地壳岩石弹性、部分塑性和完全塑性三个区域的典型深度范围. 在部分塑性区,塑性体比例达到约10%以上时,发生塑性连通,这时岩石剪切强度由塑性特征决定. 塑性滑移的等效摩擦系数比脆性破裂小一个数量级以上,致使塑性滑移时岩石剪切强度比脆性破裂小得多. 同时,随深度增大,有多种因素使得岩石剪切屈服强度减小. 另一方面,地震是大范围岩石破坏,破坏必然沿薄弱路径发生. 因此,浅源地震岩石的实际破坏强度必定比通常观测到的岩石剪切强度值低. 给出了地壳岩石平均强度和实际破坏强度典型值随深度的分布规律. 3) 关于地震发生的条件和机制:地震发生必定产生体积膨胀,只有突破阻挡才可膨胀. 地震发生的条件是:大地构造力超过岩石破坏强度、断层边界摩擦力以及所受阻挡力之和. 因此,浅源地震是岩石突破阻挡发生的塑性滑移.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浅源地震发生的四种可能模式. 深源地震是冲破阻挡发生的大范围岩块流. 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都是堵塞–解堵塞转变,是解堵塞后岩石层块滑移或流动造成的能量释放. 4) 关于地震能量和临震前兆信息:地震能量即为堵塞–解堵塞转变过程释放的动能. 以实例估算表明,地震岩石滑移动能与使岩块剪切破坏和克服周围摩擦阻力所需做的功相一致,不会出现热流佯谬. 同时指出,通过观测地震发生前构造力的积累过程、局域地区地质变迁以及岩石状态变化等所产生的效应,均可能获得有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 关键词: 地震发生机制 热流佯谬 地壳岩石应力和强度 堵塞–解堵塞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同成分LiNbO3中,掺入ZnO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3%、5%、7%和9%,掺入(质量分数)0.03% MnCO3和0.08%Fe2O3,采用提拉法生长了优质Zn∶Mn∶Fe∶LiNbO3晶体.测试Zn∶Mn∶Fe∶LiNbO3晶体的OH-红外吸收光谱,抗光损伤能力和位相共轭性能.Zn离子浓度在7%和9%时,OH-吸收峰移到3 528 cm-1,讨论OH-吸收峰移动机理.随着Zn离子浓度增加,抗光损伤能力增加.Zn离子浓度增加到7%,达到阈值.Zn∶Mn∶Fe∶LiNbO3晶体抗光损伤能力比LiNbO3晶体高二个数量级,研究高掺锌Mn∶Fe∶LiNbO3晶体抗光损伤增强机理.随着Zn离子浓度增加,Zn∶Mn∶Fe∶LiNbO3晶体位相共轭反射率降低,位相共轭响应速度增加.Zn∶Mn∶Fe∶LiNbO3晶体位相共轭镜消除了光波的位相畸变.以Zn∶Mn∶Fe∶LiNbO3晶体作存储介质进行全息关联存储实验.讨论全息关联存储的工作原理.以原图象的25%和50%进行寻址,在输出平面上接收到较完整的存储图象.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并发度作为纠缠的度量研究了Werner态通过量子噪声信道(包括振幅和相位阻尼信道)之后的纠缠动力学性质,给出了Werner态通过量子噪声信道之后并发度的解析表达式,获得了纠缠突然死亡的参数条件。  相似文献   
19.
室温下Pb(OAC)2·3H2O,KNCS,和1,2-双(4-吡啶基)乙烷在甲醇中反应生成了八员环支撑的层状配位聚合物犤Pb(NCS)2(bpea)犦n。三阶非线性Z-扫描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非线性折射行为:其非线性吸收系数α2=1.1×10-11m·W-1,非线性折射系数n2=6.055×10-18m2·W-1。  相似文献   
20.
有机分子系统非线性折射的类透镜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系统的多能级结构讨论了有机分子系统非线性折射率随光强变化的规律及其正负变化的条件,分析了由非线性折射产生的正透镜效应和负透镜效应的相互转化现象,并采用Z扫描理论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